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去有风的长城边 » 守艺人

守艺人

    因为有了福字系列剪纸艺术的装饰,有风小窑民宿冬天里日子也总是喜庆热闹的。

    从前的时候,许姥姥只需要在打发时间的时候,剪纸来装饰常年居住着的平信窑即可。

    许红枣的有风小窑民宿做起来了以后,许姥姥还要和农忙时候一样,帮忙剪纸装饰五个院子里的窑洞民宿,剪纸的工作较之前也总是繁多的。

    许红枣也逐渐从小时候那个总也学不会剪纸的小女孩,在一次又一次的剪纸练习中,成为了有风小窑民宿剪纸装饰福字系列剪纸艺术的守艺人。

    许姥姥也从最初手把手的指导着许红枣学习剪纸充实生活,到后来可以亲眼看见许红枣自己独立的完成剪纸的装饰工作。

    许红枣虽然在刺绣这门艺术上毫无天分与修为,但是在剪纸的艺术上还是有着一定的血脉觉醒。

    在剪纸装饰方面,许红枣也总是能够推陈出新。

    不定期的组织茶话会,与小院租客们商讨剪纸的图案,更新创作。

    让有风小窑民宿更独具匠心的吸引租客。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

    冷气积久而寒,小寒也是天气寒冷但是还没有到冷极点的意思。

    小寒节气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节气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

    冬至之后,冷空气开始逐渐频繁起来,气温会持续的降低,温度也会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

    民谚中说:“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

    这不仅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也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对小寒节气的名由,《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有:“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但是尚未大冷。

    小寒时节,气候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天气寒冷,人们把这段日子也叫做“数九寒天”。

    时令小寒十五日,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古人认为候鸟中的大雁是顺应阴阳而迁移的,小寒节气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也开始向北迁移。

    寒冷的北地这时候也可以见到喜鹊了,这个时候,喜鹊因为感觉到了阳气而开始筑巢。

    “雉鸲”的“鸲”是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觉到阳气的生长开始鸣叫。

    在北地,大部分的田间地头里已经没有太多的农活,都在进行歇冬。

    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家里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积肥等工作。

    冬季里休息的日子,也是四时田园杂兴里的高兴事了。

    对农民来讲,这段不同辛苦劳作的日子,可以尽情的享受生活。

    或是民俗文化的兴,又或是美食之兴。

    按着传统的习俗,小寒节气里,总是要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当然,有时候的腊八节,也会与小寒节气直接相遇。

    腊八节,在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腊八节原本是佛教中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的节日,后来才逐渐成为了民间的节日。

    腊八节主要的节日习俗就是要喝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所熬制而成的粥。

    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还有各种的豆类。

    要是长夏嘉树康养田园综合体如幻想中原样存在的话,曲菽园里的豆子和腊八节里的豆子,正好可以进行梦幻联动了。

    腊八粥里还会有糯米、芝麻、苡仁、桂圆、红枣、香菇、莲子等八种食物。

    在白米等精细食材的基础上,适当搭配一些糙米类、杂粮类等谷物,这样粗细搭配不仅吃起来更有质感,而且可以摄取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腊八粥中的豆类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赖氨酸含量也很丰富,与大米等谷物搭配起来也可以形成有效的营养互补。

    适当的添加坚果类和干制果蔬类食材,不仅可以丰富营养,还可以调节口味。

    稻米,常作为腊八粥的基础谷物,一般会用籼米,这会让粥更粘稠,口感更佳。

    稻米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一天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小米,富含磷元素和镁元素,可以修复骨骼,调节神经和心肌功能,口感软糯香甜,非常适合老年人食用。

    稻米和小米搭配吃,可以实现蛋白质互补,让氨基酸构成更加均衡。

    红豆和绿豆,他们不仅富含B族维生素,还含有优质的植物蛋白质,从中医的角度讲,红豆具有养血清热、健脾益胃的作用。

    绿豆富含钙、磷、铁等无机盐,可以补充体内电解质。

    最重要的是豆类的皮富含膳食纤维,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排毒解毒。

    花生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油脂不易在体内储存,可以改善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莲子,具有益肾涩清,养心安神的作用,莲子心具有祛火的功效,尤其适合工作压力大的人食用。

    大枣具有补充气血的作用,同时在做腊八粥时大枣中含的糖可以为腊八粥改善口感,喝起来甜甜糯糯的。

    桂圆也是一样的道理,可以改善八宝粥的口感,另外桂圆还含有维生素K,具有抗凝血的作用。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年,一碗腊八粥,喝的是暖和,愿的是一份事事“粥”全的福德。

    徐珂的《清稗类钞》中有:“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人家亦仿行之。”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有:“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清时的《房县志》卷十一《风俗》里称,“腊八日,以米和麦豆及诸蔬果作粥,谓之腊八粥。果木有不实者,以斧斫树著粥于穴,问曰:‘结不结,枝压折。’谓之‘喂树’。”

    腊八粥的寓意就是驱除病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

    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关于“腊八粥”的做法,宋末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载云“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清代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的做法则更为复杂:“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瓤、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萍窑洞老村还没有成为空心村的时候,每年腊月初八的时候,都会在广济寺门前的小广场上免费发放腊八粥给路过的行人。

    腊八粥的制作过程中,处理食材的时候,要对不同食材依据其特点进行清洗、浸泡、剥皮、去核、精拣等操作。

    例如豆类等不易煮烂的食材,需要在煮前充分浸泡,煮后才会更加柔软可口。

    民间有熬煮腊八粥时加食用碱的习惯,认为这样熟得快并且粥的稠度好。

    但是这种做法容易造成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流失。

    后来萍窑洞老村成了空心村,许红枣也做起了有风小窑民宿。

    许红枣也很好的继承下来,在广济寺门前发放腊八粥的习俗。

    虽然,路过的行人很少,但是许姥姥总说,这就和唱戏一样,也不一定都是要给人听的,举头三尺有神明。

    数着九九过寒冬,人体养阳正当时。小孩也不用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

    数九计算寒天这一方法在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俗语说“冬练三九”,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天,“三九”天指的是从冬至节气开始数九,九天为一周期,其中第10天至第18天称作“二九”,第19天至第27天称为“三九”,以此类推。

    小寒节气正处在“二九”“三九”期间,可以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也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节

    中医学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所以,虽然小寒节气里养生包括的内容有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然是《黄帝内经》中的那一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农家人冬日不同大量的劳作,本身就是顺应时令的养生,正好也有着大把的时间可以养精蓄锐。

    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

    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

    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补气主要是针对气虚体质的人,像是运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的人,像是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补阴主要是针对阴虚体质的人,像是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补阳针主要是对阳虚体质的人,像是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

    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

    民谚亦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也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