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朝有老六 » 第三十四章 难得糊涂

第三十四章 难得糊涂

    王赞作为澶州人,在本地从一名小吏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到本州马步军都虞候。作为一名非常精通律法的业务能手,他得到了当时镇守澶州的柴荣的赏识。

    等到柴荣继位后,王赞便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来到了舞台更大、挑战更大、风险更大的京城,一路做到右骁卫将军、三司副使。

    精通业务的人,往往只埋头于眼前的工作,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广阔的万事万物里算不了什么,永远政治高于一切,粗浅的理解便是政治即群体的需求,政治斗争则是不同群体间需求的冲突与矛盾。

    如果你只是一位技能娴熟、学有所长的工具人,那就必须明白难得糊涂的重要性,不然就会与别人甚至群体产生冲突,随之就会承受相应代价。

    当时张美为三司使,而王赞为副。皇帝有次问,“京城卫兵一年需要多少粮饷?”张美答不上来,王赞代为禀报,并回答得特别清楚准确,张美因为此事就对王赞怀恨在心。

    王赞突出的业务能力直接在皇帝面前反衬出张美的不称职,王赞是否该装糊涂也回答不清楚呢?答案是应该,可王赞的认知则是我了解这项业务所以我得告诉皇帝,这是职责所在,但也侧面反映出工作上正使不如副使。张美肯定清楚王赞的精干,王赞要是装糊涂,张美反而会认为王赞是个厚道人,绝不会真以为王赞是个不知道工作情况的饭桶。皇帝如果因此事发怒,首先挨板子的也该是正职,而不是副职,就如同打仗时首先要负责任的是主帅,而不是偏将。

    同样,皇帝也没有因为王赞答得好就给他升官,王赞反而等来了张美给他挖的陷阱,而自己浑然不知,一如既往的依靠自己的业务能力埋头苦干。

    等到周世宗征讨关南地区时,张美对周世宗建议,任命王赞为客省使,管理边境河北诸州的后勤供应,这真是精通律法与财务的王赞的强项,皇帝果断采纳。

    张美其实与王赞的成长路径很像,从小吏做起,精通业务,张美尤其是擅长后勤及财务。但他跟王赞的最大区别在于他懂政治,他是皇帝柴荣的自己人,柴荣会听他的建议。他为什么能做到呢?“周世宗镇澶渊,每有求取,美必曲为供给。”他可以给老大违规开后门,然后装糊涂不知道,但王赞做不到,王赞只会按照条条款款埋头去做。

    在五代的大环境下,藩镇各节度使不管是谁,为了自身实力的保障和军事组织的运转,甚至个人私欲的满足,都免不了有很多不法行为,尤其是钱、物上,朝廷为了大局稳定一般采取姑息政策,毕竟逼急了的话,藩镇要是造反可就得不偿失了。

    王赞到任后,一如张美对他的预计那样,无所畏惧,大举揭发隐藏的奸人恶事,该处理就处理,直接就让利益受到损失的节度使们咬牙切齿。但是没有人敢动王赞,因为皇帝既然派他来,而不是派个喜欢装糊涂的家伙,就说明皇帝此时的实力能够允许他向下面的地方军头们开刀。

    张美也达到了他的目的,王赞的敌人不再是他一个,而是变成现在的很多个,而且个个都是实力派,政治上就是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王赞得罪的诸多敌人那就是张美现在的朋友。

    王赞的处境非常不妙,虽然他这一波努力得到称职的肯定,但回到京城后仍然是三司副使,这就很能说明问题,有不少人在暗地给他的前途和利益添堵。

    宋太祖篡周的那一年,李筠造反被平定,紧接着李重进在扬州造反也被宋太祖率大军平定,一向了解王赞才干的宋太祖立即任命王赞去做扬州知州,修葺受战火破坏的扬州城。

    蹊跷的是,王赞一行坐船经过小拱桥时翻了,除他以外还有三名亲属也溺死了。人没有死在大江上,而是死在过桥的拱洞时。桥附近非常适合埋伏,而且史书也没交代船夫的下落,船夫总不可能是旱鸭子吧,太可疑了。

    王赞死的时候正是北宋政权刚成立最脆弱的时候,有很多更重要的事等着赵匡胤去忙,根本没法去查案,而且杯酒释兵权发生在建隆二年,此时还是初年,最有嫌疑的各路节度使手上还握着军权,如果彻查不知道会查出谁,要是又逼反了怎么办。

    宋太祖非常哀痛,我未来的最强工具人没了,真的无可奈何,只能安抚下家属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