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碗明 » 第三十九章:自扫门前雪

第三十九章:自扫门前雪

    这村子不是不能活。

    只是活的煎熬。

    如今大明天下多的是这样的村子。

    也多的是这些半死不活,看似随时都要死但依旧在不择手段挣扎着活着的生命。

    李维来的正好。

    早来一步这村子还未陷入绝境,晚来一步这村子要么全逃荒去了,要么就开始吃人。

    就这一个村子,李维募兵七人,如今要走,村里老幼妇孺自然要来送一送。

    男人们也要做好离开与一去不回的准备。

    “达达,达.......”

    有粮食下肚,之前浑浑噩噩的女娃子再回来见到自己的爹要离开,在她娘怀里有气无力的啼哭起来。

    男人抱着女娃眼里全是眷恋与悲戚,嘴里絮叨就没停过,绞尽脑汁要把离开后母女俩如何过活尽量安排明白一些。

    转眼却又发了狠,瞪着眼朝村里人叫嚣,若是等他们这七个日后回来发现自家人被欺负了定要如何如何。

    李维骑在马上在旁边瞧着他那眼神。

    脑中忍不住想起自己苏醒时折磨他心灵与肉体的饥饿感。

    嗯,没错。

    当时如果他也有一个亲女儿,在那种饥饿困顿之下,应该也会泛起极端绝望的食欲。

    回过神来的李维很高兴。

    上去跑马喝令那七人道别差不多了该结束了。

    随即朝着前来送行与瞧热闹的村民吼道:“此七人就是我小夜叉李维手下的兵了!此去少则一两月多则三四月!他们的家眷妻妾我保着!敢打什么歪主意的!我定不饶恕!”

    打苏醒过来没救过几个人,只默默瞧着,手里刀子还杀了好些。

    如今一次竟救了七个家庭。

    李维自觉这是他的一大步,距离他心头最为远大的目标总算是靠近了一些。

    而他这位武官作保,新征募的七人再不走的果断些就是不识好歹了。

    增兵后的队伍顺利开拔上路。

    经过简单的交流后,之前要卖女儿的男人成了向导,带队找附近的村子庄子继续募兵。

    同时为了增加增兵效率,李维抽出十人分作两队各自带上些粮食与银子,由新募七人中的两人做向导分兵出去寻找村落野寨募兵。

    他则带着其余人马直接前往安塞县,在当地驻扎后既能征兵也能等待现在的上司过来。

    “李爷放心!这一趟绝对给您带百八十个壮小伙子回来!”

    赵有山头一回做头儿领兵,知道队伍若是壮大了他大概率能捞个小官儿当当,所以格外殷勤。

    另一边李麻子就要稳健些,叫来做向导的人嘱咐着让他别想着在路上逃跑。

    就这样,李维所率的本部在延河边上走走停停,三队人马各自募兵,分分合合数日功夫队伍渐渐扩张正好达到一百人时,也抵达了安塞县的城墙下。

    才靠近城池,县城里就有人过来接洽,李维把三边总督的亲笔调令亮出来,来迎接的巡检典吏随即开门让他带队入城驻扎。

    “李把总来的正是时候啊。”

    带队入城,巡检亲自给李维牵马,瞧着他带来的队伍里一堆武装程度较差的新募兵,竟像是瞧见了救星一般。

    乱兵正在围攻宝安县,而这宁塞县距离保安不过九十里路。

    这阵子已经有乱兵流窜过来在宁塞乃至延安城下袭掠,为此宁塞县动员军民加上原本的兵吏一起也只凑了两百多兵力。

    就这些,竟连控制好城内治安都难以做到。

    李维听这巡检说一路,才知道城内因乱起了不少盗窃匪徒犯事,更有奸细作乱,之前已经有一名巡检官被暗杀,正闹的人心惶惶,还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

    因为此地县令得知乱兵围攻保安的时候,就已带着一家老小跑到延安去了。

    “乱贼发动之前早已做好了谋划,据逃难来的人说定边县以周边诸多城堡边镇好些都是有内应开了门!李把总你不知道,小的我这些天就是在四个城门来回跑啊,生怕有奸细开了门把乱兵引进来!”

    巡检如此说了一通,绕了片刻李维才知道是想让他接手部分城防任务分担下压力。

    而这宁塞县令跑了,主事的就是县丞。

    李维表示接手城防没啥问题,但之后想要在城里征兵,于是这位县丞就赶紧寻了过来,见面打量下李维后,直呼名不虚传。

    “靖边传信时我还不信,四处问了下才知道李把总在榆林时便以悍勇强力著称,如今一见果然异于常人,怪不得总督大老爷会提拔你。”

    言语间,似是表露出相当高程度的信赖。

    但李维很快就察觉。

    如今这县城里的官儿,最想做的无外乎推卸责任,就跟他们那跑掉的县令一个样。

    城防丢给李维一部分,如果出事儿了就努力一下把锅全甩给李维。

    也正好,一县之地驻军基本也就两三百人,战时想要动员城中平民却是要给钱粮的,而这宁塞县只凑了两三百人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城里没人,而是财政困顿实在没人愿意给官府卖力。

    李维要出粮出钱在城里募兵,简直是双喜临门!

    这县丞恨不得直接把县城四个门全都交李维手里,这样说不定他也能跑路到延安去避避难。

    “把总既是要募兵,城内城外都有不少壮丁,有避难或是从西边逃难过来的,还有些是从清涧,延川过来的......”

    虽没法完全甩手,但县丞还是表现的极为配合。

    就想直接把城内外的流氓问题也顺道解决了,不管男女老幼先丢给这外来的武官。

    “都行,但县里得从今日就开始为我麾下供粮。”

    那县丞正盘算着,李维一句话让他面色难看许多。

    大明军队外出征战驻军某处时,当地州县是要负责为军队供应粮秣的。

    推卸责任说的眉飞色舞,如今说起这个,县丞面目难色,见李维面上各位坚决似是没有商量的余地,一下子竟是整张脸都冷了下来。

    “这肯定不行,都是过三日才开始供粮的。”

    李维闻言赶紧逼问:“那三日后每天供应多少!?”

    县丞说完就发觉似是着了道,面上更冷,两人一时竟似要争吵起来。

    这模样,之前担忧的什么城内治安,不远处的敌军,作乱的奸细,堆积的难民仿佛根本就不存在一般!

    就为了这一口粮便原形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