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碗明 » 第十三章:才开张

第十三章:才开张

    直接拉队伍剿贼不是不可能。

    有钱有人脉有资源就行。

    但李维没啥大钱,人脉死的差不多了,军中勉强算是有一些,但他们显然不能成为兵源。

    资源更是贫乏,要啥啥没有,武器只能从自农民军手头缴获过来的粗陋兵器中挑拣些能用的,真想要搞点好兵器也可以,得花钱。

    啥也没有,李维也不愁。

    拉队伍的事情还得等一等,得先回榆林去安顿大军,论功行赏。

    贺人龙送来的鸟铳算是借的,丢一杆他就得受罚,所以先把四杆交给高进库保管着,他留下一杆时刻背着,有时间就去练一下如何射击。

    鸟铳也是枪,加之李维记忆里有看过火绳枪装填射击的视频的记忆,所以上手后学的很快。

    但火枪的准头就不是能练出来的。

    得看天意。

    如此跟随大军一路北上奔赴榆林。

    一路上也少有见到这大明西北民生状况,百姓们看到军队避之不及,就算途经村落,里头的人也不敢露面出来,指不定还得跑山林里躲藏片刻。

    目所能及,能看到的多是受旱灾影响而愈发干裂枯黄的黄土地,感受到的是入秋之后便开始明显降温的呼啸寒风,风一大,就卷着砂石就往裤脚衣袖里钻。

    这次,李维如愿见到了榆林高耸厚重的城墙。

    归属于大军镇下的兵丁家属多居住于城内营区或各卫堡,如今大军得胜归来,自然前来迎接,也有前来看热闹的其他居民,守在小城街道后头吵吵嚷嚷。

    在将官约束下兵丁入城时尚且有点秩序,入城散去后城内便飞速嘈杂起来。

    由于是半路当兵,在这榆林没有去处,李维两手揣袖子里蹲在军营墙脚下等哨官交付军务后来安排他,与他蹲一起的有不少人,得空自然攀谈两句。

    “那小夜叉,你这靴子大了好些,不如给俺穿算了,等赏银下来了俺补给你。”

    李维嗤笑回道:“行啊,也不要你银子,什么时候你有婆娘了,把你婆娘借老子使使。”

    兵丁也不生气,淫笑道:“嘿嘿,老子今晚就有婆娘,你小子有过吗?真要上,怕是让娘们儿捏揣两下就没了!”

    荤话张嘴就来。

    只是记忆里的荤话和这年头的可是有些差距,边兵油子嘴一张什么都说的出来,说的玩法在李维看来有些匮乏,但实在是脏。

    以前也不是没听过。

    但这群兵油子想女人想疯了,说的越发兴起。

    把榆林城里几家窑子的姑娘全扯了出来,哪家姑娘屁股大,胸脯白,活力足,耐苦战......

    还有慷慨的信誓旦旦的表示今晚得空就带李维去开开荤,使得他连连摆手转移下话题,但在众人眼中这是确实没经验,败下阵来了,惹得一阵哄笑。

    笑归笑,从他们口中李维算是勉强将榆林城内大概情况探的差不多了。

    窑子妓院的位置更是格外清楚,掌握了城内几个最大的情报中心,对以后干大事就很有用。

    只是久了听的耳旁呜呜咋咋,蹲的脚也有些麻,起身舒展下腿脚的功夫,高进库终于回来了。

    “副爷给你划到镇北台去了,但也只是挂个名儿,今后若要在城里留宿可来副爷的守备营寻我,至于你那活计,试试就试试,但切记不能莽撞,万事小心,喏,拿着这个。”

    军镇下属的兵丁肯定得有个住处。

    若是兵员够多,那一些士兵可以回自己家居住,若是不够,那士兵就算有家,也得住到营房乃至拖家带口去岗位上蹲着,比如守长城墩台。

    李维接过高进库递来的小袋子,入手沉甸甸:“银子?”

    “安家银子,三十两,副爷给的。”

    李维收了银子把胸脯拍的砰砰响,低吼道:“那什么混江龙掠地虎!我把脑袋全砍来送给副爷!”

    高进库一巴掌拍他脑门上:“拿着银子找死不是?”

    拿了好处,就得展现价值。

    现在的好处也是之前展现出的价值换来的。

    不说击斩王左挂,随军大破‘八大王’,就说斩首十余级,换来这三十两也绰绰有余。

    但问题是战功赏银朝廷不一定能发下来,发下来落手里的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数。

    这三十两却是真真切切,一笔巨款。

    “掌家我想买马!”

    高进库点头笑道:“这才机灵!正巧给你划镇北台了,你有心就去看看,墩台北边有座易马土城找个人称涂老精的回回老头,报我的名字,亏不了你!”

    有钱了就得花。

    虽然知道这三十两银子发下来大概就是帮助他招兵买马,但李维觉得招兵暂时没必要。

    武装自己才是正理。

    大明军队的装备来源主要分为卫所制造,民间征税,以及乱七八糟的兵器制造部门。

    榆林作为西北三边四镇之一,其中自然有专门制造各类兵器甲胄的厂子与匠人。

    刚才闲谈时已经搞清楚城内最好的制甲匠所在,李维找到地方,二话不说以八两银子的高价全款订购了一件青衣布面甲,嘱咐了必定要用上好的黑漆铁叶把内里扎好,到时候他拿到手掂量若没有四十一斤就要掀摊子。

    匠人连连称是。

    这油水大的活儿自然得好好干。

    李维也知道这一波生意肯定是做亏了,但得让这习惯于偷工减料的大明匠人久违的发挥正常水准乃至超常发挥,就得出点血。

    毕竟这是要依仗着安身立命的玩意儿。

    完事儿在路边吃点好的。

    水盆羊肉。

    榆林比较偏北,这水盆羊肉可能就算不得正宗,再加上店家端上来配汤的还是黄米馍馍,这玩意儿哪能往羊汤里泡!

    不过李维也不能骂娘掀摊子。

    如今这西北的主食就是黄米。

    灾年之下,农民种黄米小米这类耐旱,耐贫瘠,生长周期短的作物才能有点可观的收成。

    在军中吃黄米,在外面也一样,有的吃就不错了。

    不吃官粮就得给钱,李维心疼银子不敢吃的太饱,要了些馍馍做干粮,便迈步出了榆林城奔着镇北台去了。

    路也好认,镇北台本就是监控明长城线易马贡市的观察哨所,长城直连榆林,商路也是宽敞。

    不过三四里路,就能瞧见一座高逾三十米的四方城堡耸立山丘之上。

    与关外蒙古易马的贡市与屯兵的土城,就在那山丘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