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帝网重重 » 第四十二章 汴河涛声

第四十二章 汴河涛声

    这次吕诲还是准备拿韩琦开刀,怼人就怼大人物,小鱼儿小虾没有意思。

    不过这次他没有鲁莽行事,而是吩咐下人去了樊楼订了一个雅间,又下了请柬给一同回来的三位仁兄。名义就是接风洗尘去去晦气。

    席间重新享用了樊楼精致菜肴的几位御史志得意满。开始商量大事。这次四位王者归来,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名声。

    “吕兄,这次抨击韩琦没有问题,只是我们刚回来,手上没有实在的证据啊!”旁边的范纯仁略带一丝的迟疑。

    “证据当然有啊!韩是佞臣,下面已经民怨沸腾了,我刚回来就被数次投书。你们过来看看。”说着吕诲从怀中掏出了一叠书信。写得比较潦草,似乎是下层人士反应的情况。里面罗列十几宗,韩琦纵仆欺压百姓的案例。几个人开始传看。

    “吕兄,这些多数都是仆从所为,力度不够大,我恐怕陛下不会轻易罢他的相。”司马光思虑最为清晰。他知道一个皇帝只有觉得这个大臣弊大于利的时候,才会放手。只是一些小事儿是无法动摇韩琦这些重臣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的。

    “你们来看,这些是什么?”吕诲见大家都在思考怎么搬倒奸佞,心中大为高兴,马上拿出关键证据。又是一打书信。这些书信,字迹清晰工整,叙事详尽,韩琦安插亲信的名字关系一轻二楚。显然是贵人执笔。

    “我仔细看过了,已经让靠谱的人下去核实过了,基本属实。而且有的比书信中描绘的还恶劣。一些依附相府的人群已经形成了帮派,进行了大量罪恶勾当。买卖人口,灭门夺产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吕兄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些书信的?”三个人都很奇怪。

    “看不过去的义士,扔给我的。我一回到府邸。陆续有人用书信包裹石头,扔进我的卧室。准头不错,没有打伤我。哈哈哈哈。”吕诲顺便开了一个小玩笑。

    “这说明吕兄名声在外,我们御史台廉洁清正。大家信任我等。”吕大防兴奋起来。

    “来来来,干了杯中酒,明日我们一举拿下奸佞。”吕诲举起酒杯。

    第二天朝堂之上刚回到都城的侍御史(知杂事)吕诲突然发难抨击韩琦专政擅权,广结朋党,纵仆行凶,欺压百姓。

    低下的大臣们微笑不语,这位开国吕端丞相的嫡孙还真是一个杠头啊!抓住韩琦不放了。不过旧事重提,他们一点儿都不担心。

    果然韩琦听后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站出来

    说道:“老臣忠心天地可鉴,请陛下明察。”

    他的话音刚落,司马光也站出来说道:“没有想道,天下竟然有如此无耻之徒,竟敢当面蒙蔽圣上。臣亦有本奏。”

    英宗赵曙端坐在上,一言不发,只是示意内侍臣,“呈上来吧!”

    赵曙看罢将文书传于韩琦,让他自辩。

    韩琦看过,只是淡淡地说道:“相府仆役众多,我未曾闻也,请陛下明察。”

    这时范纯仁站出来说道:“日前,臣收到一些关于魏国公府勾结不肖之徒,掳掠百姓卖做妓女奴仆之事,消息已经初步核实,请陛下御览。”

    范大防也随后出列说道:“臣有本奏,魏国公府勾结厢主,将十几名喊冤之人屈打成招,造成对方家破人亡,惨不忍睹。”

    “都呈上来吧!”赵曙亲自发话了。

    看过几份奏折后,赵曙面沉似水,亲口说道:“请众卿家传阅。”

    大殿中响起了嗡嗡声。

    “老臣御下不严,罪无可恕。请陛下降罪。”韩琦心里明白,不能继续自辩了。他手下人犯了最大的忌讳,勾结厢主。这些可是武将。在宋朝你哪怕杀人放火都比勾结武将的罪过小。

    “圣上口谕,令魏国公韩琦闭门思过。…~”赵曙沉吟半晌,还是手下留情了,没有当场罢免他的相位。一切等查证后再说。

    下朝后赵瞻回到寝宫,忽然让人给曹太后传去书信,询问像韩琦这样的重臣如何处置。曹太后看罢,叹了口气,静坐半晌,传出“全凭圣上朝纲独断。”

    花千夜重新查看了属性面板,连续苦修,他又有了进步,体质达到100,精神属性超过90,更另他欣喜的是鉴定技能因为他连续做化学实验,上面显示了一行字,得到特殊知识技能,鉴定技能升级,可以鉴定物质成分。他不需要仪器了。以后会容易很多。

    “花大哥,朝中传来消息,魏国公闭门思过了。”纪依依推门走了进来,向花千夜报信。

    现在花千夜的消息来源全凭纪依依去打听。他这个职务有些尴尬,一个仙人不适合去探听消息。

    “是吗?好厉害啊!比以前沉稳多了。要起风了。”花千夜望向窗外灿烂的晚霞,只觉得无比的漂亮。

    纪依依没有理会花千夜的胡言乱语,她此时觉得她的花大哥运势极好。刚和相府发生摩擦,魏国公就闭门思过了。

    正在两个人感慨时,常宁子忽然陪着一位面色白净的小太监走进院来。

    “皇帝口谕,明日请师弟千夜真人汴河泛舟。”

    “师兄相邀,必将遵从。”花千夜心说可算来了。

    第二天官员休沐,一早就有侍卫驾车接了花千夜向上水门旁边的码头行去。

    “师兄在上,请受小弟一拜。”花千夜对这些礼仪也下了一番功夫。

    “既然是前世仙缘,就不要在乎这个俗礼。我们师兄二人今日汴河泛舟一同观赏两岸美景,也是人生一大美事。”赵曙一身便服,算是给自己放了一个假。

    “礼当遵命。”千夜真人陪着赵瞻上了一艘宽大稳定的官船,顺流而下。

    此时正值秋季,凉风习习,别有一番风趣。

    花千夜借机说道:“师兄,你请我观景。

    我这里正好做出来一件奇物,请你品鉴。”说着花千夜把单筒望远镜递给了旁边的侍臣,小太监检查后,转交给了皇帝赵曙。

    赵曙在花千夜指点下,摆弄着望远镜,忍不住大呼奇妙。远处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

    把玩儿了一会儿,赵曙明显想到了什么。他看了看周围,忽然问道:“师弟这个物件容易制作吗?看着赵曙期待的眼神儿。花千夜知道事情成了。

    “师兄,这个东西制作起来并不是特别困难,但是需要工匠及其配合,如果工匠不懂得原理制作出来的东西就无法使用了。”花千夜实话实说。

    “师弟,你能否帮我训练一批工匠制作这个器物。”赵曙脸色通红,盯着花千夜说道。

    “师兄,此事自是可以。你我人间再聚本来就是天大的缘分。我擅长制作一些奇巧的物品,只是苦于时间有限,我一个人制作起来太过麻烦。所以只做出来了这一种物品。”花千夜淡然处之。

    “真的吗?太好了。”赵瞻有些失态。心情大好的皇帝忽然说道:“这汴河上,此时风浪颇大,但涛声悦耳,别有风味。”

    花千夜心中一动,随口感叹道:“风疾浪涌石可安之。”两个人游玩了一番,在下水门的码头下了船,各自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