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帝网重重 » 第四十章 学聪明了

第四十章 学聪明了

    马车行走在平坦的御道上,花千夜忽然一阵恍惚。也许正是这座城市古老的美好时光,把自己拉到这个世界吧,这座城市预感到了自己的冥冥之中的凄惨命运,它想要挽救自己所以它把花千夜吸引过来,做最后的反抗。感受到今日的美景,格外觉得未来的残酷。花千夜终于心动了,恍惚中他似乎向着这座城市做出了承诺,改变现在,影响未来。

    直到出了巍峨壮观的南熏门,花千夜才真正清醒过来。他似乎多了一些斗志。

    出了南城门,隋六不停地指路,马车转向东行进。

    “我们是不是要去杏树村。”纪依依忽然问隋六。

    “是啊,那个铁匠铺子,就在杏树村西的河边。”隋六介绍道。

    “你娘子原来是不是姓马?”纪依依忽然有些紧张地问道。

    “你怎么知道?”隋六吃惊地说道。

    “不瞒你说,我的二娘也是杏树村马家人。小时候我还来过这里。”说道这里,纪依依眼前又浮现出那张酷似二娘的脸。

    “你是不是姓纪?”隋六有些激动地说道。

    “对啊!”纪依依跳了起来。

    花千夜在车上看到了一场认亲的戏码。当然他大概也知道,这些事情可能都是某些人有意安排。否则一切怎么那么多的巧合。很可能是未来的岳父大人主导了这一切。纪成竹刚回到都城,无权无势,自己的亲戚被欺负了怎么办?惹不起相府怎么办?

    求自己又怕自己不答应。用偶遇不平,维持正义这种方式,无论结果怎样,对自己的名声影响最小。岳父大人学聪明了。

    隋六的老婆隋马氏是纪依依二娘的侄女。算起来隋六还是纪依依的姐夫。华族讲究血脉亲情,有了这层关系,大家明显亲近了许多。

    一路上拉着家常,隋六带着花千夜来到了距离河边不远处的铁匠铺。

    铁匠铺里面叮当乱响,隋六带的两个徒弟在打制马蹄铁。

    花千夜看了一圈,有各种各样的有时代特色特殊工具,看来隋六所说的家传手艺也不是空话。

    “隋六,你看这些东西可以做吗?”花千夜掏出图纸递给了隋六。

    隋六仔细看了看,露出为难的神色。“真人,这些物品如果用铁做出来比较困难,如果用铜做,价格又太贵了。”

    花千夜明白了,这就是时代局限性。很多东西都是无法做到的。不过他早有准备,开始指导隋六用熟铁条制作了10根铁不同口径的铁棍,然后向他讲述了渗碳淬火的原理。这些隋六本来都懂,不过不知道原理。花千夜轻轻一点拨,隋六大喜过望,真懂了。马上把熟铁棍制成了高碳钢,在花千夜指点下磨出来10根简易的钻头来。看着花千夜用一把木匠用的手钻,在熟铁板上打孔,隋六眼睛烁烁放光。现在他真的服了,没有想到千夜真人真是神仙,无事不知啊!

    花千夜看到隋六一脸崇拜地看着自己,花千夜知道,自己可以向他传授知识了。

    “隋六,我想收你为徒,传授一些知识,不知你是否愿意。”花千夜一本正经地说道。

    “小人愿意。”说着隋六就要跪下磕头。

    花千夜阻止了他,“不能这样草率。”

    在铁匠铺旁边的静室里,花千夜摆好香案,让隋六向智慧真君,科技大神,太白金星三位祖师磕头。

    “这些是历代祖师,你要记牢了。没有学成之前,未经允许,不可传授他人。”花千夜让隋六再次发誓。怜花秘笈的摄心术,在这个庄严肃穆的时刻发挥了作用。隋六毫无抗拒就被下了心理暗示。

    隋六秘密拜花千夜为师。有了这层关系,花千夜放下心来,开始指导隋六对铁匠铺进行升级改造,钱,花千夜出。千夜真人的封号是有一定俸禄的,还有一定封赏。花千夜手中大概有个八千两银子。

    首先纪依依出面找到里正,花钱买下了河边三亩土地。找人开始建设围墙。然后花千夜指导隋六建立了一个小型的高温熔炉,一个翻沙铸造室,然后改造了夹具,卡尺,量具。然后开始指导隋六制作模具,浇注了一些零件,最先组装了一个手摇砂轮的磨床。然后组装成功了一个简易的手动钻床。花千夜在忙着进行他的工业升级改造计划时。其他人也继续着自己的计划。

    御兽园散心时,赵曙把三天收集的醉膏混入了狗粮当中。一条黄毛大狗,摇着尾巴,吃了下去。不一会儿,就开始狂叫,然后呕吐起来,精神萎靡不振,和平时的自己一模一样。

    内侍们有些惊恐地看着那只狗,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他们害怕皇帝陛下发怒。

    这个药物确实有毒,印证了心中的想法后。赵曙抬起头环视一圈,问道“这只狗是不是生病了?”

    “回陛下,它是生病了,我们马上找兽医。“一位机灵的小太监在旁边附和道。

    “那就好!”赵曙转身离开了御兽园。在那一刻谁也不清楚这个皇帝在想什么?左右的内侍臣只觉得皇帝陛下与往日完全不同了。

    第二天临朝,皇帝赵曙看着前排站立的魏国公韩琦,欧阳修和他们身后的大臣,警觉起来。

    宋朝的谏院定额为六员,御史台官常有二十员,即便有所减少,也不下十数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种情况、缺员如此严重朝廷还不补人。想当初自己为了减少反对派费尽心机,已经不惜破坏体制和传统,也是蛮拼的。

    御史台的官员,因为濮议之争,已经完全让自己给清扫一空。目前这些人根本没有了制约。怎么办才好呢?

    虽然自己任命了知制诰,邵必掌权知谏院,天章阁待制,彭思永掌权御史中丞,可从整个濮议事件看,这二位多数时候都是尸位素餐,并没有看到他们像吕诲等人那样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

    正在这时御史中丞的彭思永出列。“臣有本奏,请圣上御览”。

    “呈上来吧!”赵曙心中一喜。无论今天御史中丞上书是什么,自己都要夸奖他,把赶走的御史调回来几个。否则这些执政人员没有了制约。必生祸端。旁边的太监把一卷文书铺在案头上。赵曙开始仔细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