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独夫朱厚照 » 第33章 李宅密谈

第33章 李宅密谈

    到了酉时,夕阳西下,忙了一天韩文终于是出了宫城,长安右门外早已有家仆备好轿子等候了。

    见韩文出来,家仆刚忙上前,低眉顺眼的说道:“老爷,适才家里有人过来传话,说洪洞那边来了些人,想拜见老爷。”

    “哦?”韩文有些诧异:“来的都是些什么人?”

    “都是些本地的举子...”

    “不见!”韩文斩钉截铁的说道。

    “老夫今晚有些事情,去李阁老那里一趟,你回去告诉他们,让他们改日再来。”

    家仆应了一声离去,韩文也坐上轿子启程,闭目养神起来。

    如今国库空虚又开支甚大,在外人眼里,他这个大司徒的地位倒是水涨船高,各衙门都离不开钱,碰见户部尚书都得小心翼翼的伺候,唯恐一句没钱就被打发回去。

    可韩文自己倒是知道自己属于是举步维艰,各衙门表面功夫做的不错,私底下的骂他的可是不少,御史和给事中弹劾他尸位素餐的奏折更是如雪片一般堆积在通政司。

    而且今天在文华殿,君臣二人又详细谈论了市舶的的问题,如果事情败露,让言官知道,自己怕是就要追随刘健他们致仕回乡了。

    韩文虽说和李东阳等人关系匪浅,但他也有自己的私心。邱文庄公濬乃是自己的恩师,《大学衍义补》是他一辈子的心血,恩师是广东南海人,对于海禁的看法一直就与大明传统的看法不同,弘治年间便曾经上疏请求逐步放开海禁,但并没有得到孝宗的回复,因此丘濬致仕的时候才遗憾的把写的文集留给了自己,让自己把他的思想继承下去。

    如果朱厚照真的能够按照恩师的意思逐渐放开海禁,也算是完成他老人家的遗愿了。

    想着想着,轿子忽然停了下来,外面的轿夫低声说道:“老爷,已经到李阁老宅邸了。”

    韩文掀开轿帘走出,发现李东阳家门口竟然还停放着五六个轿子,心里有些吃惊,不知道李东阳邀请了多少高官前来。

    李东阳宅邸门口早有人等候,见韩文下轿,急忙上前行礼道:“见过韩老爷,您里边请,我家老爷候您多时了。”

    韩文跟他进了府门,拐过照壁,边走便问道:“李西涯还请了谁?”

    李东阳家仆回道:“兵部刘司马、礼部谢宗伯、工部曾司空、刑部闵司寇,还有都察院的戴首宪。”

    韩文听了之后默不作声,只跟他前往客厅。

    李东阳宅邸面阔不宽,但进深极长,韩文穿过几个们,便到了李东阳家第三进的西厢房客厅。

    他还未进去,便听到屋内的争论之声。

    韩文示意李东阳家仆不要声张,站在外边听里面的人争论。

    “东山(刘大夏)此言差矣,咱们为何要听新皇的意思?团营中的勋贵都是徒有虚表的人物,早就不复往日了,不过是靠着祖上的恩荫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我看就不用给他们留面子,团营的情况如何,应当直接写明题本公布于天下,逼这群人整顿京营。”

    “我素知方石兄(谢铎)历来嫉恶如仇,但是做事要有策略,陛下的意思是先整顿腾骧四卫,再去整顿团营。如今保国公征战在外,如果我们对京营下手太重,前线的将士难免会军心低落,到时候鞑靼入寇,又是谁的责任。我依旧赞成陛下的意思,先秘密上奏等保国公回来,再整顿团营。”

    韩文在外面听了一会,才推门而入,看到客厅之中,李东阳邀请的所有人都已经齐了。

    左都御使戴珊见他现身,笑着打趣道:“咱们这位日理万机的大司徒总算是赏脸前来了,这段时间他说话,比我这个左都御使都管用。”

    闻言,韩文赶紧拱手赔罪道:“诸位恕罪了,户部最近政务繁忙,在下也是忙的焦头烂额,不得已晚到了一会。”

    工部尚书曾鉴笑着上前,对着他说道:“质庵不必如此,来了就好,有事咱们坐下说。”

    等众人坐定,李东阳吩咐仆人:“人都到齐了,那就换好茶。”

    “好茶?这可是今年刚进贡的明前龙井,你李西涯还有比这更好的茶?”戴珊惊叹。

    “托人给我带了几两岕茶。”李东阳得意洋洋的显摆到道。

    “龙井虽佳,但草味太重,茶少则水汽不尽,茶多则涩味尽出,而这岕茶,初品是无味,细品之下却又有些金石之味,故而我以为,比起口味,龙井远不如这岕茶。”

    刑部尚书闵珪指着李东阳大笑:“好你个李西涯,我们来了就藏着掖着,质庵来了就拿出来,你这么一换,弄得我们是来陪太子读书来的。”

    李东阳笑着回道:“今时不同往日,你现在和质庵可不能比,如今大赦天下,你这个刑部尚书自然用处不大,可我要推行新政,那就不得不去求大司徒多给我拨点钱粮啊?”

    自己被挤兑,韩文连声告罪,众人纷纷大笑。

    活跃完气氛,韩文开口问道:“你邀来这么多人,怎么不见谢木斋前来?”

    李东阳说道:“你没看见在坐的诸位都是咱们甲申科的同榜吗?”

    “那更是奇怪了?”韩文问道:“焦守静呢?他可是名列二甲之后,馆选的庶吉士,怎么不见你邀他前来?”

    李东阳拿起盖碗,喝了一口岕茶,品味片刻,挥挥手道:“先说正事。”

    于是刘大夏先开口问韩文正事道:“质庵,陛下今日留你,所谓何事?”

    韩文老实回答:“请教了我如今国库空虚,有何良策去丰殷国库,我说了几条,又趁此机会将魏家店一事禀报给了陛下,陛下听闻此事之后,也是甚怒,让厂卫配合我们再去勘察。”

    “哦?”众人纷纷看向刘大夏。

    刘大夏向韩文解释道:“陛下今日留我,一是让我清查腾骧四卫,二是让我暗查团营,不要与团营勋贵撕破脸。”

    礼部右侍郎谢铎有些疑惑:“陛下之举,为何看起来如此投鼠忌器?既然让人去查团营与皇庄,又让不想得罪他们,他这是何意?”

    “意思是,陛下对勋贵们已经不满,但他不想打草惊蛇或是直面勋贵等人,而是想暗中收集证据,是为了等待时机,把他们一网打尽。”工部尚书曾鉴说道。

    “不错。”李东阳终于是发话:“陛下今日在承光殿多次推脱诏发新政,用的托词便是勋贵们十分不满,集体上疏,要求陛下遵守祖制。此外,陛下还让谢木斋后日朝会与英国公等人当面对峙,他自己则是不想得罪人,坐山观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