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独夫朱厚照 » 第29章 市舶改制

第29章 市舶改制

    “目前绝对不可。”韩文摇了摇头:“开中法完全被废,是源自于上一任户部尚书叶淇叶太保更改了盐商要运粮到九边的规定,将之改为交纳到运司,押解到太仓,再由官府运送至九边。如此一改之后,国库的收入倒是大增,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边军的军饷年年大涨。

    陛下要重启开中法,是利在千秋,可此举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强行重启,国库的收入会大减,九边的军饷短时间内也不会减少。如此则国库更为空虚,与陛下的目的反倒算是南辕北辙了。所以臣请陛下,待到熬过这段时日,等国库充盈之后,再重启开中法。”

    “怎么都这么麻烦啊?赋税链条之上各种关系盘根错节,朕想收个税都办不到吗?”朱厚照长叹一声。

    朱厚照这么一说,韩文头脑一热道:“陛下,其实有一个简单办法。此处没有太多得利者,而且先皇在位的时候,朝中已经有人就此事上过奏疏,给出过详细的政策,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祖制的影响。”

    “哦?什么办法?”朱厚照瞬间来了精神。

    祖制,这么多天朱厚照一直被言官们拿祖制孝道之类的道德搬家,弄得他最讨厌的就是那些所谓的祖制。

    “改市舶之制。”韩文答道。

    市舶?是市舶司吗?朱厚照有些不明白,便试探着问道:“你是说,开海?”

    韩文吓得一激灵,连忙解释:“陛下,改市舶之制和开海可不一样,真要是提议开海了,估计臣得被骂回老家。”

    “有什么区别?”朱厚照问道。

    “我太祖高皇帝肇基之时,因为沿海倭寇众多,加之沿海乃是方国珍、张士诚的旧地,唯恐贼人于海外建国,再接着骚扰内地,于是便下令民间寸板不许下海。陛下若是想开海,那便是允许百姓们私自出海,臣恐怕长久之后,会动摇我大明国本。”

    朱厚照十分无语,这韩文还是个老腐儒,根本不知道七十年后隆庆开关给大明带来了多大的利润,更不知道一二百年后的大航海时代给某些弹丸之地的小国带来的多大的利润。

    大明如今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内部的人口已经很难再有大的上升空间了,如果不把目光投向海外,小农经济必定带来的人地矛盾迟早会把大明压垮。文官天天喊什么动摇国本,可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政策是要跟着实际情况走的,天天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才是目光短浅。

    “改市舶之制又是什么东西?”

    韩文清了清嗓子,问朱厚照道:“陛下可知前朝的时候,市舶收入能有几何?”

    朱厚照笑道:“具体数字我不知道,不过想来,当年南宋能以半壁江山与女真蒙古抗衡了百年,市舶的收入必然不少。”

    “陛下圣明,南宋之时,市舶收入常年能达到一百余万贯,部分年份收入高的年份甚至二百余万贯,能占到总收入的两成有余。前元的至元二十六年,市舶司收入约一百七十万贯。这么多的赋税,陛下不眼红吗?”

    朱厚照眯起眼,斥道:“别卖关子,赶紧说办法。”

    韩文见朱厚照对这事感兴趣,便继续介绍:“我大明旧制,是民间寸板不许下海,但是官方组织的贸易往来,是允许的,所以我大明虽然海尚规模不及宋元,但如今仍有浙江、福建、广东三个市舶司与诸藩属国开展贸易。

    这些朝贡使臣到来之后,往往会夹带私物,或是进贡给大明天子,以求换得赏赐,或是在富庶之地售卖,这两种办法不管是哪一种,所得都是颇丰。因此臣以为,如果陛下能够允许市舶司对番邦朝贡的人征税,拿国库必然会增加一笔收入。”

    “朕怎么记得,那些朝贡国不都是两三年,甚至五六年来朝贡一次吗?按照这个频率,市舶司能收多少税?”

    “其实这么多年下来,因为市舶贸易颇丰,所以不管是我大明还是各藩属国,冒充贡船的现象十分常见,臣诚思之,虽法有明禁,但利之所在,民不畏死,民犯法而罪之,罪之而又有犯者。

    与其继续如此,不妨想办法,不妨把他们的行为合法化,再从从他们之中榷货。”

    朱厚照瞬间大悟:“你的意思是不是,不管那些使臣是真的,还是冒充的,一律都要抽税,对不对?”

    韩文义正言辞的否认:“臣刚才什么都没有说,这些都是陛下自己想的办法,跟臣无关。”

    真是个老狐狸啊,把自己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

    既然民间都已经发展成这个样子了,那顺水推舟改制应当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何必要去禁止呢?这块肥肉你不去抢,就是沿海的世家大族和官员会去抢,等肉到了别人嘴里,就不好拿出来了。

    “朕觉得此举可行啊,这改市舶之举上利国家,下利百姓。你说以前有人上疏过,为什么不实施呢?”朱厚照问道。

    “因为唯一的问题是,祖宗反对。

    我太祖高皇帝觉得,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藩属国朝贡,收税乃是丢我大明的脸面,他老人家的原话如:‘凡海外诸国入贡有附私物者,悉蠲其税。’

    以及太宗文皇帝即位之后,数次下西洋,但是对于这些藩属国朝贺之事也是持同样的态度:‘商税者,国家以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欲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万万矣。’

    有这两位天子的先例所在,故而我大明一直以来对于这些藩属国官方带来的货物,一直是不曾征税。陛下若想改制,恐怕礼部那边会上疏反对。”

    “那就速战速决,赶紧把这件事定下来。”朱厚照拍桌而起。

    “礼部尚书和左侍郎不是让朕撵走了吗?现在就剩一个右侍郎,那就趁着这时候赶紧把事情施行了,省的后面他们唧唧歪歪。”

    韩文也拱手行礼道:“陛下圣明,臣的恩师邱文庄曾经上疏过一本《大学衍义补》,里面事无巨细,回头臣给陛下带来,此事该如何施行,陛下参考此疏即可。”

    朱厚照向他还了一礼:“多谢大司徒,今天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