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独夫朱厚照 » 第22章 宫闱旧事

第22章 宫闱旧事

    望着张锐突如其来的举动,朱厚照哭笑不得:“你起来,朕就简单问你个事情,怎么跟朕要杀你似的。”

    张锐不敢起,继续跪在地上,哭丧着脸道:“陛下恕罪,实在不是奴婢矫情,而是先皇在位的时候下过诏,宫中敢讨论此事的奴才,可以不经审问直接杖毙。而且寿宁侯兄弟二人跟太后姐弟情深,奴婢也实在怕陛下知道了之后,影响了陛下与太后的感情。”

    影响朱厚照和张太后的感情,怕不是被张太后知道之后,找个借口把你张锐给杖毙了吧。

    看来张鹤龄兄弟俩在后宫的能量的确是非常大。

    朱厚照轻轻踢了他一脚,说道:“别废话,朕敢把李梦阳放出来,就说明朕对张鹤龄他们那一家子是十分不满的,你知道什么就赶紧说,不然朕把你送到浣衣局陪刘瑾去。”

    张锐吓得哆哆嗦嗦,只得讲道:“奴婢也忘了是哪一年的事情了,好像是先皇刚即位那几年吧?反正时间上应该是大差不差。

    当时宫里面办宴会,文武百官勋贵诰妇之类的全去了,奴婢当时还是御酒房的人,所以也去服侍他们了。宴会宴请到一半,先皇去如厕,结果先皇离开之后,这寿宁侯喝得酩酊大醉,竟然直接拿着先皇的十二冕旒,戴到他自己的头上。戴头上还不满足,竟接着又调戏先皇身边的宫女。

    这一下可不得了,寿宁侯此举算是僭越,当时来宴会的群臣当时都吓傻了。那个时候的何大珰跟奴婢现在一样,也是贴身服侍皇上的太监,看见寿宁侯有如此出格的举动,一怒之下,举起着金瓜锤便向着寿宁侯打去,寿宁侯一见便逃跑,二人就在宫里面你追我赶。

    不久之后,先皇回来了,看见此情此景,把二人都喝止,也没多说什么,当作事情没发生,继续宴会群臣了。”

    朱厚照听的也是心惊胆战,问张锐道:“然后呢,那何鼎死了是怎么一回事?我父皇不杀张鹤龄反倒杀了何鼎?”

    “这奴婢也不知了,奴婢当时还在御酒房,不知道后来先皇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反正第二天,何鼎就被下了诏狱了。但后面的事情吧...”张锐欲言又止。

    “快说,朕赦你无罪!”朱厚照厉声说道。

    张锐吞吞吐吐的继续说:“先皇把何鼎下狱之后,其实也没对他怎么着,只是一直关着。不知道突然是哪一天,太后趁着先皇去奉天殿朝会的时候,就让人把何鼎抓了出来,在宫里当着众人的面,给乱棍打死,然后把尸体扔到西苑的湖里了。”

    这!朱厚照目瞪口呆,没想到还有这种事情。

    张鹤龄僭越之后不但安然无恙,反倒把忠心耿耿去护主的人给弄死了?

    张鹤龄!十分该杀!

    张太后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为什么要打死啊?逐出宫去不比打死他好一些吗?”朱厚照十分困惑。

    张锐回答:“太后一开始也没想杀何大珰,只是想给他点颜色看看,问他为什么要谋杀寿宁侯?是不是受了哪些人的指使?”

    “然后呢?何鼎怎么说的?”

    “何大珰说,杀寿宁侯是因为寿宁侯自己有取死之道,指使他的人是孔圣人和孟圣人。

    然后太后恼羞成怒,直接让人下死手了。”

    何鼎确实是个汉子!朱厚照心中赞叹不止。

    可为什么自己的母后偏偏是这种人?朱厚照想完之后更是头疼不已。

    张锐看着朱厚照一脸痛苦的扶额叹息,赶紧起身服侍朱厚照坐下歇息。

    靠在椅子上沉默良久之后,朱厚照下定了决心,他吩咐张锐道:“你明天亲自去一趟户部,不要声张,偷偷告诉李梦阳,让他们找几个御史、给事中之类的小官,在后天的朝会上弹劾寿宁侯。寿宁侯作恶这么多年,想来找点他们的罪证是轻而易举的。”

    张锐闻言大惊失色:“陛下,这么做不太好吧?”

    不太好?他们打得越激烈我越好浑水摸鱼,我巴不得他们打得两败俱伤。

    更何况我把张氏外戚一家给收拾了,难道还不是替天行道?

    “你别管那么多,朕自有想法,照做即可。”

    “奴婢遵旨。”

    想完这一切,朱厚照托着下巴,斜靠在椅子上思索着后面的计划。

    今天过后,两边的对立情绪都会被挑动起来,正是自己坐山观虎斗的好时候。

    但是自己毕竟是还是天子,也是那个决定他们高下和生死的裁判,两边一边是母后的胞弟,一边是父皇的老臣,如果打起来之后,两边都找自己拉偏架,自己该怎么办?

    想到这里朱厚照头更疼了。

    如果能躲起来置身事外就好了。

    “对啊,躲起来!”朱厚照一骨碌坐起身来,

    思索了一下,他赶紧对张锐喊道:

    “你去把马永成叫过来,朕有事情让他办。”

    一夜无话。

    第二日,果不出朱厚照所料,在看到李梦阳官复原职的消息之后,几个十三道御史、六科给事中之类的言官纷纷猜测,新皇对寿宁侯一家的态度可能与先皇截然不同,那么此时正是逢迎上意的大好时机,我们不妨趁此机会上疏弹劾,一旦猜中的陛下的意思那自己必然是简在帝心,而就算猜错了,也能在士林清流之中获得名声。

    稳赚不赔的事情啊!

    于是几人赶紧连夜写出奏本,上疏弹劾寿宁侯一家历年来所作的不法之事。

    而张鹤龄那边,也联合了数个勋戚,诸如周老太皇太后的弟弟庆云侯周寿,王太皇太后的弟弟瑞安侯王源,以及英国公张懋,刚袭爵的定国公徐光祚之流,上疏弹劾内阁等人代拟的诏书居心叵测,其中所言之事,乃是对先皇不敬,言先皇尸骨未安,要求文官们应当恪守祖制,等先皇下葬之后再议云云。

    总之,两边争取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与此同时,宫中的传话太监又传出圣旨:陛下以先皇尚未下葬、梓宫尚且停留在乾清宫为由,声称先帝龙体未安,紫禁城“一宫不容二龙”,为了彰显人子之孝道,自后日起搬去西苑的广寒殿居住。先皇下葬之前,宫内外一切大小事务全部移交到西苑去办。

    还有一件事,便是由于西苑离奉天殿路途遥远,陛下尚且年幼,不堪忍受每日路途颠簸之苦,早朝改为每逢三、六、九日举办,不再每日都举行朝会。

    孝道!这是个非常好的借口,不管是群臣还是张太后都找不出反对的理由。朱厚照也正好了却了一块心病。

    像乾清宫,虽说是规模极大,前半部分是设有御座的正厅和东西两个暖阁,后半部分为两层,上面四间房,下面五间房,都可以作为皇帝的寝殿。

    但是!

    朱佑樘的梓宫一直停放在乾清宫的正厅里面,等待天寿山刚选好地址的陵寝修好过后,再运过去下葬。所以朱厚照每次回乾清宫,都会看到他这位便宜父皇的棺材和一堆魂幡、法器之类的灵具,感觉十分别扭。

    纵然是有一墙之隔,但你睡觉的时候总会感觉有些慎得慌。

    至于搬去西苑的事情,这次臣子们的反应倒是没那么激烈,你皇帝睡哪他们也懒得管,只要你能定时出来露脸就行。

    还有早朝这个东西,也是取消的好,毕竟每天天不亮就要到午门外边候着等早朝,大多数人都受不了,更何况如今的臣子当中老臣的比例相当大,对他们而言每日上早朝更是一种折磨。要不是先皇非常看重朝会,几乎从不缺席,他们这群当臣子的早就不想去了。

    傍晚时分,皇城的景色如同一幅梦幻的画卷。夕阳透过红墙金瓦,抚摸着古老的宫殿,映照出斑驳的光影。宁静的宫廷,微风拂过,带来淡淡的花香,仿佛时间都凝固在这片宁谧的美景中。

    此时正是诸多衙门收工回家的时候,在东宫生门外的某处廊下,刚刚复官李梦阳正与一人窃窃私语。

    “明日朝会弹劾寿宁侯一事,我不方便出面,但又有圣意在此,不得不做,所以就拜托了。”

    “无妨,寿宁侯一家,人人得而诛之。此事乃是为国除害,仗义死节又有何妨?明日我便要死谏他们。”

    “在下谢过王兄了。”

    李梦阳对着他行礼,一揖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