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被逼在晚唐签到,大唐竟然中兴了 » 第16章 圣上驾到!

第16章 圣上驾到!

    薛恒知道,如果让俱文珍联合太子逼迫李诵同意太子监国,那么离逼李诵下台,就只剩下一步了,自己没了李诵的支持,名不正言不顺,必然是太子的眼中钉。

    果然瘫痪的皇帝那也是皇帝,要是太子上台,那一切就都不同了,虽然李纯在晚唐的历史上算是一个有中兴之才的皇帝,但他迷信炼丹,宠信方士,最后又被阉人给杀害了。

    这还不如李诵好掌握呢,瘫痪在床,靠药丸控制着,就整不出什么幺蛾子。

    “李内侍,立刻以陛下的名义说明日要求早朝,你去通知太子那一头,我去找东宫,东宫那些人最怕的也是太子上位,肯定会不遗余力地站在我们这一边。”

    如果太子监国,那么东宫二王所做的一切努力也都白费了,因为是俱文珍推着李纯上位,所以太子一定会死命保住俱文珍。

    “可陛下这身体根本上不了朝啊!太子如果以陛下身体为由,要求参与国事,行监国之事,再有北司支持,这凭东宫那些耍耍嘴皮子的,如何能扳倒太子一边啊?”

    李忠言知道,谁都可以倒向太子,但他不行,如果陛下倒了,他不是陪葬就是守陵。

    “尽人事听天命,陛下原本失语瘫痪,早已无药可医,我不也没有放弃吗?”薛恒拍着胸脯把瘫痪复原丹的功劳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是是是,先生说的对,我这就去安排。”李忠言闻言表情终于缓和了一分。

    太子这一派,是薛恒到现在也没有接触的,李纯雄才大略,要是当初寝宫里的不是李诵而是李纯,那自己必死无疑!

    同样为了太子监国一事而感到惊慌的宰相韦执谊,此时正召来了所有文士商议此事,东宫的气氛变得比之前更为凝重。

    “我们尚未对宫市下手,为何俱文珍已经要求太子监国?太子对于革新之事是何态度?”面对宰相的发言,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太子的老师陆学士身上。

    陆质抹着额头的汗珠,摇头说道,“太子不太支持革新,我只是向太子询问了一次对于革新的看法,他就生气地离开了,让我只管教书,不要问其他的事。”

    一时间,所有人都沉默了,以太子对革新派的态度,显然不会继续支持。

    “为今之计,只有请陛下上朝,才能压制太子那一头,太子与陛下并无矛盾,只是因为俱文珍妖言惑众,认为陛下身体已无力支撑,这才同意监国。”

    韦执谊的话并没有缓和大家心中的担忧,因为李诵的身体就是很糟糕,这一点没有错。

    “可是,要如何才能让陛下上朝呢?”翰林大学士王叔文此时也在来回踱步,他与大夫王伾都见不到陛下,每次都要通过李忠言和牛昭容作中间人,根本不知道圣人如今的真实情况。

    “韦相,听闻陛下那边也已经得知了情况,明日我们上朝时,应当会有陛下的支持。”柳河东出言提醒,他身穿朝服,表情严肃,既知道了薛恒的计划,又感受到了北司阉人的威胁,长安这一年开春,就是如此风雨欲来的局面。

    “此话当真?若有陛下的支持,我们还能机会把这件事情压下去。”韦执谊的眼眸中多出了一抹神彩,身上的紫袍也随着身体的动作伸展开来。

    “应当不会有误,是薛中郎说的。”柳河东说出这个名字后,韦相又沉默了下去。

    “此人行事过于天真,未必可靠。”韦执谊摇了摇头,又惴惴不安了起来。

    已经知道了薛恒计划的刘柳二人却是相视一笑,天真两个字,和薛恒绝对没有关系,“韦相不必担心,薛中郎绝非草率之人,他会这么做,显然已有对策。”

    “当真?”韦执谊拧着眉头,看了一眼众人,大学士王叔文和大夫王伾也没有多余的话要讲,毕竟俱文珍手中的军权一直是他们的心头刺,“那只能到明日早朝再见机行事吧!”

    伴随着宵禁,饱经沧桑的长安在太阳落山后,很快归于沉寂,早朝的时间很早,凌晨便要开始准备,丑时便要起床,寅时就要骑马上路。

    靖安坊距离皇宫有五里路,骑马小步前进,半个时辰便能赶到皇宫,刘柳结伴而行,为了应对凌晨的寒冷,官服之上都戴着厚厚的毡帽。

    “子厚,你觉得今日之事究竟会如何收场?”

    “今日之事如何收场,恐怕非你我二人能左右,静观其变吧!”柳河东自觉事态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个人的能力范围,反而放宽了心。

    二人在大殿上见到太子,短暂错愕之后立刻行礼,“见过殿下。”

    这是太子第一次这个时间出现在朝堂上,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

    “王大夫,陛下圣体欠佳,这是宫中人尽皆知的事情,可国不能一日无主,所以我已经上奏陛下要求太子监国,陛下可以安心养病。”

    面对俱文珍的逼问,王伾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反驳,若是逼急了他,直接动用神策军,那么宫中无人能挡。

    “陛下尚能理政,也从未下旨要求太子监国,此事可以再缓一缓。”王伾就算知道这么说会得罪太子,但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解释。

    果然,此言一出,太子锐利的眼神就停留在了王伾身上,乃至于东宫所有人都没有逃出他的视野。

    “陛下尚能理政?敢问王大夫今日可曾见过陛下?陛下所言,皆由王大夫转述,我们要如何确认,都是陛下的真意?”俱文珍同样一身紫袍,在大殿上一步一前,无人敢阻拦,反而被他盯上之人,只能不断后退。

    “混账,陛下的话岂能有假?老臣恳请殿下明察,老臣虽然未曾见到陛下,但对于李内侍的话向来不改一字!如若不信,问一问李内侍便可!”

    李纯一身华贵的衣裳,面容俊朗,眼神坚定,看了一眼身旁的皇位,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神采,“本王会亲自询问父皇,本王无心皇位,只是担忧父亲身体,想替父亲分忧。”

    “圣上口谕到!”就在这里,急急忙忙赶来的李忠言高喊着圣人的口谕,闯进了大殿,让大殿内的纷争暂时告了一个段落,李忠言还没有来得及喘气,立刻清了清嗓子,“朕近日身体无恙,并无大碍,太子年幼,尚需时日,不必为监国之事分忧。”

    王叔文和王伾二人立刻松了一口气,陛下才刚登基,当然不会愿意就这么下台,年号都是沿用先皇年号,没有来得及更改。

    这么一来,李纯的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了,但俱文珍立刻冲了上去,黑着脸询问道,“李内侍,这真的是陛下口谕?”

    “俱中尉,你什么意思?这么重大的事情,老奴还敢胡说?”李忠言虽然壮着胆子和俱文珍对视,其实脚下都在颤抖,同为阉人,他只是个奴才,而俱文珍却是实打实的军旅出身。

    “陛下既然身体无恙,那为何不能来朝堂?”俱文珍依然步步紧逼,他知道李忠言的话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革新派有陛下支持,而这些人玩弄权术,盯上了自己的地盘。

    “混账,陛下行动不便人尽皆知,你敢质疑陛下?”李忠言努力瞪着眼睛,其实额头上已经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尽管李诵的情况确实好转,但还是下不了床。

    “臣自然不敢!”俱文珍后退了一步,李诵的位置名正言顺,尽管握有神策军的军权,俱文珍也不敢公开反对,否则可能有外地的节度使以勤王的名义奔向长安,场面就失控了,“但是事关重大,依然希望陛下当面直言!”

    “俱文珍!你别太过分了,陛下的意思已经说得清清楚楚,陛下登基才刚满月,本朝开国已有一百八十余年,可有过百日皇帝乎?”

    这时候,王叔文终于有了底气,义正言辞地对着俱文珍呵斥,这一幕太子李纯都看在了眼里。

    “那本朝也不曾有从不上朝的圣人,王学士,你要清楚,是陛下圣体欠佳,我们都是为陛下考虑,莫非你就想陛下永远卧床不起,然后可以学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句话戳到了痛处,东宫的人都义愤填膺。

    就在场面焦灼的时候,李纯突然站了起来,“够了,不要吵了!我亲自去见一见父皇,如果父皇身体当真无恙,那本王也可以安心回宫读书!”

    这一句话,让二王还有刘柳都紧张了起来,陛下瘫痪又失语,这在登基时就已经如此,现在也没理由突然康复,尤其是那俱文珍还跟在太子左右,直接表明了态度。

    太子年富力强,又有俱文珍的神策军支持,陛下恐怕无力反对,只能被逼着禅位,太子只要掌握实权,投桃报李,必然会朝着与阉党不对付的东宫下手。

    尽管许多人都想要阻止这一幕,但是终究没人能跨出脚步,毕竟谁也不能阻止太子和陛下父子相见。

    柳河东和刘梦得也苦笑着露出了灰心的表情,和这些人相比,他们还说不上话。

    “圣上驾到!”

    在所有人都无法踏出一步,只能等待太子和阉人去见圣上的时候,柳河东和刘梦得突然听到了熟悉的声音,扯着嗓子大喊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薛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