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说书名士 » 第二十三章一场腥风红烛警,八脉共祭先人祀

第二十三章一场腥风红烛警,八脉共祭先人祀

    “鬼儿,这说书人活,无非几个行当,山东的快板敲,京城的雅音,江南的配扇帕,西北的敲钟扬,岭南的摇铃唤,咱这支,算江南山东边的,各沾点,山东的快板腔,江南的扇展帕形,加上都用的醒木,这就齐活了。”柳十钱教传道。

    “是,徒儿记下了。”鬼儿道。

    “好,为师露一手瞧,这段书,可是个难。”柳十钱一展折扇笑笑,入了客栈,鬼儿随上。

    “书接上回,且说这……”

    “好活,当赏,梅管家,赐银。”

    丁玄业,丁元暮二人被玄策请看了出戏,何戏?戏名《惊龙变》,选了折《腥风》讲的是秦始皇架崩,赵高说动李斯立胡亥为帝的事。

    又看了两出,一出《鬼灯笼》,选了折《红烛警》,讲了书生吴命带了墓地灯笼回镇,被黑狗,公鸡所伤,到头发现死去多时之事。一出《洗清白》,选了折《乾坤倒》,讲了高官孙不忘贪财,下官刘见数次盗赃却发现,孙不忘没有贪财,子虚乌有,反倒是孙家妻离子散,刘见却遁走他乡。

    “策弟,这戏班子不错呀,字正腔圆,行云流水,无半点拘谨,怎么,拿它来招待外面那些?”丁玄业坐在椅上,也不只他三人,其余六脉各有人在。

    “哪里,是我娘家韩氏从京城请的,我可没那么大的能耐。”丁玄策笑道。

    “朱剧戏班子,少见了,连我府上也只供了九个,韩氏居然还能请到十二个。”丁玄籍摸着镶珠戒指笑道。

    “可不是吗,我们不过扎礼部,御史台,河东,可韩氏听说,六支三支居京三支居上党郡,颍川郡,二洛郡,可比我们八支皆在河东,分散多了。”丁玄迟扇着折扇笑道。

    “玄迟兄好文彩,如今八脉嫡系玄字辈尚有二十七人,可谁也没有玄迟兄这般见多识广,博古通今之辈,可以玄迟兄一较高下者,只有玄儒弟了吧?”丁元策迎笑道。

    “行了,唱完戏了,这祭祖可策划完毕?可别让那几个找出破绽,若是银钱不够,我府上倒是可以凑点。”丁玄籍见几人奉承没完了,不满的看向玄策道。

    “足额,哪里用得籍兄府上的银钱,行了,撤下案桌,回府。”丁元策道。

    诸人各自回府,明日祭祖过节。

    晋国,戴御史府。

    “大人,最近王府里怎么如此安静?”杜望海拱手问道,一侧是张复。

    “怀义,打探清了没?”戴御史转头看向张复道。

    “回大人,王相近日数次上王府,下官的属下看到,相府王府内常有飞贼来往,往东北去了。”张复拿刀单膝跪地道。

    “哦?看来王上还没死心,六世之仇,夺位之恨,不值啊。”戴御史起了身,摸着官印道,似乎官印成了玉玺。

    “行,告诉那几位,晋有变,灭二王,写鸽放出去。”戴御史突然回头笑道,只是莫名有股嘲笑的感觉。

    “是,大人。”张复起身拱手告退。

    “望海,去给大王献药。”戴御史转头看向杜望海道。

    “是,大人。”杜望海躬身告退。

    二人告退,戴御史把玩会官印,笑道:“算计?算计别人算什么?挡得住才是个雄才,拿我当蠢才?好个晋王。”

    絮县城郊,泻月山,丁氏祠堂。

    此山每月十五,三十,月圆之时,月光从层云之中散落,照至山巅,故名泻月,而此时正值月圆,而祠堂之地,早已形成一主祠,八次祠,三十余单奉祠,山腰之处更有若干库房院落。

    “丁氏诸子孙在此,奉香!”当代辈分最高,年已九十二的丁仲高声大喝道。

    “丁氏子弟丁元观,子安奏香!”丁元观随丁氏众子孙同奉。

    “祭远祖姜公!”丁出自姜,姜子牙为丁氏之祖父亲,为姜氏齐国开国国君。

    “祭太祖伋公!”丁姓出自姜子牙之子丁公伋,此外崔姓同起于丁公伋,为齐国二代国君。

    “祭先祖文诚公!”丁昭,二十朝中北晋大臣,历仕北晋高祖,太宗两代,死谥文诚,官至太子太傅。

    “祭长,五脉祖文恭公!”丁庆辞,丁昭五子之长,历仕北晋高祖,太宗,恭宗,穆宗四代,因直谏被杀,后平韩仁宗因丁氏姻亲,上谥号文恭。

    “祭三,四,六祖文睿公”丁庆杰,历仕太宗,恭宗,穆宗,思宗,北晋灭亡时投奔平韩太祖,又仕太祖,仁宗二韩,谥号文正。

    “丁氏第十二代子孙丁元观,子安奉香!”丁元观站在丁法受身后高喝道。

    “祭二,七,八脉祖文献公!”丁庆测,历仕北晋太宗,恭宗,穆宗,思宗,平韩太祖,仁宗,谥号文献。

    又祭诸脉之祖,上皆是合脉之祖。

    “祭四脉祖文敬公!”丁和颂,历仕北晋思宗,平韩太祖,仁宗,元宗,废帝,郑王,因东洛王谋反,死于叛乱,后平韩哀宗加谥文敬。

    “祭列祖列宗!”庆字三人,和字八人,安字十九人,宁字十六人,万字十一人,世字十三人,长字十六人,青字十一人,嫡系青字辈如今仅存一人,道字列上牌位共十三人,嫡系道字辈仅存四人,法字辈也有九人列上,另有庶支入祠牌位二十五张,加之三祖,合计一百三十四张,一眼望去,尽是功名,实是河东地界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

    入祠者,非有谥号,立功于族中,名扬于国朝三者不可入祠,其中有谥号者,四十八人,立功者二十七,余五十九人,有兴办私学,有散财济民,有悬壶济世,有著书立说,有献策于朝,无不为一时才俊。

    “请列祖列宗奉食香火,以佑丁氏长盛不衰,英才辈出!”长脉如今脉主丁玄赫高喝一声,将香插入香烛。

    “念颂词!”丁仲高喝道,满头雪白的他,乃是旁支长字辈硕老,如今分下来,旁支辈分比嫡系还大了些,嫡系由青至苍,八代,旁支更长,由长至济,九代。

    “孝为重,诸祖皆功,诸宗皆德,后世传族已十五代,自建祠起,传族二百九十四年,建祠四十八年,方有先祖,九十一年,才为大族。建词一二百余年间,我辈子孙自恪守祖训,以天下安定为已任,以不负列祖列宗之恩泽!”丁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