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覆宋从边寨举义开始 » 第一百章 身不由己

第一百章 身不由己

    完颜雍闻言迟疑起来,高丽人与女真人的矛盾由来已久。

    高丽人也一直图谋长白山以南的广大地区。

    不过高丽人一直没有成功,直到元末明初,方才趁乱推进到了鸭绿江和图门江。

    一直到西元1964年朝鲜人才成功占据长白山南麓地区。

    卢彦伦见完颜雍面露迟疑之色,继续劝说道:“鸭绿水以南我朝弃之久也……何不以此地换取高丽出兵……”

    “陛下万万不可啊!”

    李星听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陛下我大金天朝上国岂能自弃国土……如此与那赵宋有何区别,我大金如何敢称中国……”

    卢彦伦不以为然道:“昔日汉时亦曾弃儋涯珠尔……武周更是弃万里之地……”

    “何况那本非国族之地,不过渤海人之土……暂时弃之又何妨……只要能剿灭乱贼,随时可以夺回……”

    完颜雍在卢彦伦的劝说下,渐渐心动了。

    李星见状再次出言苦苦相劝,但却始终没有让完颜雍回心转意。

    最终完颜雍下诏命卢彦伦出使高丽,以鸭绿水以南之土为酬,从高丽借兵助剿。

    李星见事已至此,不禁感觉心灰意冷。

    离开宫门之后,李星还是忍不住对卢彦伦道:“卢彦伦尔若真割地与高丽,必为华夏罪人也……”

    卢彦伦闻言嘿嘿一笑:“李相公言重了,那高丽也是诸夏苗裔……不过区区之地罢了,李相公何必如此在意……”

    “昔日武媚为皇帝之位弃大唐三分之二国土……杀儿灭女……不也有许多人吹捧吗?”

    “卢某记得,李相公不也写过吹捧武周之诗句吗?”

    卢彦伦一番话,让李星气得说不出话来:“这如何能一样……这如何能一样……”

    卢彦伦笑道:“这又有何不同?”

    李星正欲反驳,却突然感觉眼前一黑竟是晕了过去。

    “李相公晕倒了……李相公晕倒了……”

    周围之人见李星晕倒一个个皆是惊呼起来。

    卢彦伦此时也是一惊,很快意识到自己不能留在此地。

    思忖片刻之后,他又快步走了回去。

    完颜雍见卢彦伦去而复返,正要询问缘由,此时已经有人前来汇报李星晕倒之事。

    完颜雍抬起手指着卢彦伦叹息道:“你呀你……”

    最终他也没有批评卢彦伦,只是下令让太医前去为李星诊治。

    至于卢彦伦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而是很快带着随从出发前往高丽。

    不过因为李星晕倒之事,完颜雍欲借师助剿之事亦被传了出去。

    ……

    通洲城外,完颜永蹈与完颜云惠正在做着最后的道别。

    “皇妹何必如此感伤……有机会为兄当至登州探望皇妹……”

    完颜永蹈此时还想着通过李元妃和完颜云惠的关系把刘策和辛弃疾拉上自己的战车,因此方才说出了此言。

    不过完颜云惠想到的却是另外的,她叹息一声道:“你我兄妹还不不要再见的好!”

    在完颜云惠看来,再见之日怕就是大金讨伐登莱之时。

    完颜永蹈闻言一愣,一下子也明白过来。

    不过此时的他可不认为金国一定会与刘策发生冲突。

    在金国之内独立性比刘策更大的部族和势力还多的是。

    他出言劝解道:“皇妹多虑了……”

    完颜云惠点了点头,并没有反驳。

    这个时候礼官再次前来催促!

    “大皇子,公主殿下,吉时到了该出发了”

    “兄长多保重!”

    “皇妹多保重!”

    兄妹两人互道珍重,完颜云惠随后在礼官的催促下登上了船。

    望着渐渐远去的亲人,完颜云惠不禁低声唱起前些日子学会的曲子。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完颜云惠一曲唱完,望着周围的江山,不禁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父兄与刘策永无战争……”

    不过她随即又长叹了一声,自从那日她偷听了李元妃与完颜雍的谈话之后,就知道战争迟早有来临的一天。

    不知不觉间,完颜云惠所乘坐的官船已经通过水道进入了海中,这时有几艘海船也靠了过来。

    从船上的旗号看应该是登州水师派来护卫的战船。

    “公主,驸马派战船来接您吧!”

    一旁的宫人们满眼都是笑意。

    完颜云惠只得勉强露出笑容。

    ……

    刘策虽然即将大婚,但他还是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登州的建设上。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登州铁厂终于出铁了。

    刘策看着刚刚炼出来的铁,心中颇为欣喜。

    在农耕时代这铁就是战略级的资源。

    有了铁才能有精良的武器装备,才能有各种农具。

    宋军能够拥有大量的精良的铠甲,与大量的铁产量是分不开的。

    刘策恍惚记得北宋的铁产量在7.5万吨至15万吨之间,是近代之前铁产量最高的时期。

    正是拥有最高的铁产量,宋军才有了历代最精良的护具。

    可惜的是宋军虽然拥有最好的武器装备却没有发挥出它应该有的作用。

    刘策恍然记得后世有人吹嘘宋军的对外战争胜率超过百分之八十。

    但刘策对此是嗤之以鼻的,因为宋军打的基本是防御战,战争总是发生在赵宋的土地上

    所谓的战胜不过是把入侵者赶走而已。

    不管是战胜还是战败,赵宋的损失都远远在对手之上。

    这种胜利对百姓来说根本是毫无意义的。

    刘策不知不觉竟然想入了神。

    “节帅……”

    李君轻声唤了一声。

    刘策这时才会过神来。

    “李君,铁厂如今一月大概能产多少铁,多少钢?”

    李君道:“节帅,根据估算如今一月大概能产铁两万斤,钢六百斤!”

    刘策闻言皱了皱眉,“这个产量听起来似乎不错,但刘策感觉还是太少了。”

    李君见状继续道:“这只是现在的产量,如今只建成了三分之一的高炉,而且工人们也不熟练……”

    “待高炉全部建成,工人熟练之后,一月当可产铁十六万斤,钢两千斤!”

    刘策闻言点了点头,若是有如此产量他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个产量暂时已经可以满足登莱军的需求了。

    “走,带某去厂区一观!”

    刘策吩咐一声,李君立即起身在前面引路。

    刘策在厂区参观了大约两个时辰,期间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正当他欲前往焦炭厂参观之时,突然有人来报。

    “节帅,李同知请您立即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