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覆宋从边寨举义开始 » 第二十三章 以待时机

第二十三章 以待时机

    刘策待流民们平静下来这才在辛庄的引导下来到了流民队伍面前。

    负责押送流民的庄头辛迪赶紧上前拜见。

    “小的辛迪,拜见大官人!”

    刘策与那辛迪交谈一番后,带着一众流民返回坞堡。

    待众人回到坞堡之时已然是傍晚时分。

    刘策盘算着如果能让这些流民的心安定下来,坞堡还是很有希望的。

    历史上也有诸多成功的例子,刘策早就观察过了这些流民中几乎都是青壮。

    若是处置得当这些流民完全可以训练出两都兵马。

    两都兵马看似不起眼,但其实在这乱世之中已经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俗话说乱世英雄起四方,有刀便是草头王!”

    增加了这么两队人马,那就有足足六队兵马了,刘策也可以勉强称的上一方草头王了。

    这些兵马攻城略地自然是不足的,但扫平这周围百里之地却是不在话下。

    中国古代农民对土地的渴望是后世难以想象的,只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加上每人授以耕牛和几十亩土地,让他们代代相传,足以让很多贫困破产的民众砰然心动了。

    收拢方圆百里的百姓后,使之加入军屯,既可同时保证粮源和兵源,又可形成一个强大有凝聚力的集体,将来一边耕种一边征战,便可以让自己势力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成功复制曹操与明太祖的经历。

    刘策站在墙头,望着四周的群山心头豪情充溢胸腹,自己的明天,就从这里开始。

    ……

    这日刘策正在指挥众人修缮坞堡,抢种田地,这时一名信使突然出现在地平线上。

    刘策心中不禁“咯噔”一下,心中升起一丝不安。

    约莫半柱香的功夫,那名信使已是到达了刘策身前。

    “大官人,这是我家小主人给您的信……”

    信使小心翼翼把一个用蜡封着的小竹筒递给刘策。

    “送这位兄弟下去休息一下……”

    刘策一边吩咐,一边打开竹筒,拍开蜡封。

    信上面的字并不多,可刘策却看了老半天。

    “主公出什么事了?”

    李毅见状忍不住上前询问。

    刘策摇了摇头,缓缓的收好信件。

    李毅见状已然明白,信中怕是有许多犯忌讳的话。

    不过他也猜的出来,多半是关于反金起义的谋划。

    待信使休息好后,刘策让信使带话给辛弃疾。

    “请转告二弟,兄当在此积蓄力量待时而动……”

    转眼已是一个月后,经过众人的不懈努力一座崭新的坞堡出现在众人面前。。

    坞堡坐落于山顶,城墙高度在一丈五左右,宽一步。

    坞堡总长度大约380步,一眼泉水正好在堡中央,堡内的北侧建造了百余间屋舍,主要供众人居住。

    东边则是马厩,西边则是仓库和指挥所,用于存放粮草和各种武器装备,南边则是大门。

    刘策计划未来在南边再修一条下山的大道,这样一旦有警讯的时候,守军就可以快速出击。

    完成坞堡的修缮和田地的抢种之后,刘策准备开始自己的第二步计划。

    乱世之中,最重要的只有两件,一是粮食另外就是武力,或者说是军队。

    刘策在心中做好计划后寻来了李毅、高彦、张迈、刘虎、辛迪、辛庄诸人。

    “诸位以为如何……”

    刘策并未隐瞒几人,而是把自己的计划合盘托出。

    “咱们如今刚刚接受招安就出兵扩张是否不妥啊……”

    辛迪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

    辛迪的反对本就在刘策的预料之内,所以并不感到意外。

    刘策认真听辛迪说完,并未反驳,而是把目光转向了李毅与辛庄。

    与辛迪不同,作为辛弃疾的伴当,辛庄对自家小主人的想法更加清楚。

    面对刘策的目光,辛庄果断的站起来支持刘策的计划。

    李毅自然更是不会反对刘策所行之事。

    在一比六的情况下,刘策的扩张计划得以顺利通过。

    ......…

    完颜普连和那济南知府还是讲信用的,辛弃疾回到历城之后就被正式任命为了历城县令。

    新官上任三把火,辛弃疾一上任就开始按照计划开始行事。

    他首先清理了原本历城县的三班衙役。

    正常情况下一任官员到任之后,很少会清理衙役,因为没有这些衙役和属吏的支持,你一个光杆司令其实啥都不是。

    不过辛弃疾却完全不担心这一点。

    辛氏在这历城县经营了近百年,就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去掉了这些衙役属吏反而更好行事。

    若不是为了防止有人捣乱,辛弃疾恨不得把属吏也全部替换掉。

    他在清理了三班衙役后,立即按照自己的设想从县中招募了一批豪杰之士加入。

    另外他在禀明了知府李星之后,又重新恢复了县中的弓手和团练编制。

    知府与完颜普连都以为辛弃疾如此做是为了保护自己和辛氏的安全。

    不但全力支持辛弃疾的做法,而且还为辛弃疾提供了一批军器。

    虽然这些军器都是一些新造的劣质品,但毕竟也还能用,关键是这也是一个态度。

    被清理的三班衙役,辛弃疾也没有把他们赶走,而是一股脑的全部丢进团练之中。

    做完这些,辛弃疾就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练兵上面。

    自从与刘策一起分析了未来三年的局势之后,辛弃疾心中就有了强烈的紧迫感。

    他的判断与刘策一致,均认为明年就是最好的反金起义时机。

    若是明年能够拿下整个东山及其周边地区,那么就将是大有可为的。

    过了明年,一旦宋金稳定下来,这山东之地就再也难有作为了。

    “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山寨之中时,见刘策手下士卒训练颇为简单的样子,但当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其中的难处。

    “古之名将难怪如此稀少啊!”

    亲自练了几天兵后,辛弃疾不由发出了感叹。

    他思忖一番,最后还是放弃了自己练兵的打算。

    随后他派人给刘策送去了一封信,希望刘策能够派人来帮助自己练兵。

    送出信后,他干脆暂时停止了练兵行动,而是继续在县中招募丁壮。

    此时历城县中与辛氏不对付的几家乡绅和一些属吏私下里都在笑话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