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351章 吞又吞不下,吐又舍不得

第351章 吞又吞不下,吐又舍不得

    随着一整天的血战结束,残阳如血时分,整整六里多长的木栅栏和土墙堑壕营垒,已经被撞木砸得看似七零八落。

    好几处缺口的夯土坡,都被反复冲杀的士卒踏平了。崩落下来的泥土掉进夯土墙前面的壕沟里,显得这些薄弱点的防御力愈发摇摇欲坠。

    但曹军的攻坚部队,却始终没能形成决定性的突破。

    哪怕砸烂了栅栏,哪怕踏平了土坡,后面总有刘备军的预备队源源不断填线上来,在缺口处肉搏厮杀,仗着坚甲利兵跟曹军死命消耗。

    灌钢札甲和武器的犀利,在这种堂堂正正的正面绞肉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刘备军的士兵倒下之前,至少能带走数倍的敌人。

    对夏侯渊而言,更可怕的是随着一整天进攻的结束、曹军实在撑不住败退了回去,刘备军一方能掌握战场,打扫战场。

    所以战死袍泽身上的灌钢札甲也好,进攻的曹军士兵身上的生铁札甲也好,都能直接扒下来,简单清洗一下后发给其他士兵再穿,明天重新投入战斗。

    当然,哪怕是己方牺牲的士卒,下葬之前本来也是要脱掉铠甲的,这并没有任何不当。对于己方士卒,糜竺会要求用海水简单冲洗一下尸体,盖一块麻布,然后赶紧深埋,以免瘟疫传播。

    对于曹军士兵的尸体,盔甲武器扒掉后,直接用战场上破碎的烂木头堆一起火化,也能起到消毒防阻瘟疫的效果。

    ……

    天色彻底全黑了,两军各自回营后,也在总结着此番血战的经验教训。

    夏侯渊这边,在初次强攻失败后,虽然对于最终破敌依然很有信心,但他也敏锐地意识到了几个问题。

    “本以为突破了如此简易的土墙木栅,只要把缺口撕扯得更宽大,后续就是如野战一般砍瓜切菜了。如今看来,倒是小看了糜竺——

    野战可以发挥我军骑兵众多的优势,一旦正面胶着难以突破,就迂回包抄,击敌薄弱。

    可是这种有堑壕营垒存在的战场,哪怕把每个缺口扩大到十丈、甚至几十丈,双方也只能以弓弩射住阵脚,正面以步卒肉搏,终究拉扯不出骑兵迂回的空间。”

    夏侯渊一边低声自言自语,一边也是在梳理思路,大致分析出了这种战场形势对曹军不利的点。

    除非你有本事、堆那么多人命,把长达几里的防御工事彻底破坏掉,那才有可能给骑兵腾挪迂回的空间。否则,这就是一个双方都废掉骑兵之利、全靠步兵对战死磕的局面。

    刘备骑兵少,曹军骑兵多,双方都废骑兵,显然刘备方还是占了大便宜。

    夏侯渊叹息之余,一旁的郭嘉倒是挺冷静,还变着法儿鼓励夏侯渊:

    “将军不必担心,第一天我军伤亡更多,也是没办法的,毕竟敌军营垒尚且严整。后面几天,只要持续猛攻,让部队轮番休整,不给糜竺修缮营垒的机会,形势肯定会扭转的。

    我们战前打探到的消息,虽不敢说完全精准,但也不至于差太远。关羽能动用的兵力,不过两三万之间,下邳、郯城都有重兵,朐县这边能剩多少?肯定不足万人。

    糜竺以几千战兵,哪怕是堂堂阵战,想跟我们五万大军相抗,不出十日,也必然油尽灯枯,就算他临时多抓丁壮守备也不好使。

    后续几天,我们倒是应该认清形势,分清进攻的主次。比如,可以对敌军营垒最东端、靠近大海的方向,进行重点穿凿突破。只要占领、破坏了港区,就能断绝糜竺从海路获得的外援,对敌人的士气,也会有非常大的打击。

    而且只要彻底突破了东端,敌军剩余的城外营垒也就失去固守的可能了,到时候我军完全可以从侧翼自东向西横扫,迟迟不能动用的骑兵部队,也能投入总攻。”

    夏侯渊听完,也是连连点头称是,暗忖郭嘉到底还是老江湖,这种战术细节见解,果然非常深刻精准。

    随后夏侯渊就正式下令,第二天开始便按郭嘉交代的战术调整攻势。

    ……

    此后两天,朐县的攻防血战还在持续上演。

    跟第一天相比,第二、第三天曹军在大部分阵地上的攻势就没那么猛了。

    显然是承受不起第一天那么高的伤亡,想要缓口气,就把“全面进攻”改成了“重点进攻”,只盯着防线最东端,靠近海港的位置狂打猛冲,毫不吝惜人命,“该省省该花花”。

    但曹军次要进攻方向上的牵制效果,依然非常卓著,让糜竺不得不分兵四处防守,哪里都不敢松懈。

    也就是说,如果糜竺敢把主力调到重点方向上堵口、导致其他阵地出现空虚,那么夏侯渊还是能敏锐地观察出破绽所在,从而把那个方向上的牵制性佯攻、随时转变为主攻,让糜竺好好喝一壶。

    为了实现这一点,曹军还赶造了好几辆井阑车。还有临时堆筑了几座面积小但高耸的土山,在上面又建望楼。

    糜竺的营垒连夯土墙带木栅栏,不过一丈高,所以根本阻挡不了望楼的视野。

    望楼土台的位置距离营垒又比较远,夏侯渊要的只是瞭望观察敌情调动,随时看清营中哪儿人多哪儿人少,有没有薄弱点。

    如此一来,糜竺一方就算有更先进的投石车,也不可能跟官渡之战时那样反击砸毁望楼。除非是派敢死队出城近战破坏,而这显然是糜竺做不到的,那也就只能白白被对方看光了。

    看得出来,交战双方都大量吸取了官渡之战的经验教训,夏侯渊就是研究透了当年袁绍怎么吃的亏,才放弃了望楼的放箭属性,只求瞭望。

    战争,永远是导致技术和谋略对抗升级最快的方式。

    高烈度的对抗,会让仅仅两年前出现的经验和战术,也很快过期。

    ……

    三天的血战结束,糜竺也终于感受到有点顶不住了。

    这每天数百上千人的伤亡,他一共才七千士兵,怎么抗得了?

    三天打完,所有正规军战兵中的弩手,大多被抽调去担任近战堵口的任务了。穿上了战死袍泽留下的铁甲,跟冲进缺口的曹军肉搏。

    而那些踏张弩,都被拨给了刚刚训练完的丁壮新兵,让他们顶上来负责放箭压制的活儿。

    而糜家这些年积蓄的私财,也是流水一般涌出去,为了发抚恤,奖励伤兵和有功将士,几千万枚五铢钱直接流到了士兵们手中。流动现钱不够多,就开始发放海贸珍货抵扣。

    这天傍晚,负责一线防务部署的田豫,也终于感觉这样下去不行,就找到糜竺,向他建议了几条守城方略。

    朐县作为重要海港城市,当然也不会只靠糜竺这种文官来守了,也配有充足的武将。

    此战爆发前,田豫还部署在下邳郡方向,也是关羽跟诸葛瑾定下计策、决定以朐县诱敌后,才火线把田豫悄悄派来,补强给糜竺。这几天的坚守中,田豫的调度应对都不错,分摊了糜竺很大的压力。

    此时此刻,田豫献策道:“府君,敌军势大,我们不能再处处严防死守了,肯定会撑不住的。而且关将军要求我们疲敌耗敌,也要让敌军看到希望,看到进展,他们才会贪恋不去,最终堕入圈套不能自拔。”

    糜竺不太懂军事,这方面非常虚心,主动鼓励道:“那国让以为,眼下当如何调整?”

    田豫想了想,很有条理地说:“曹军有望楼,能知我们防御虚实,我军难以集结大部分兵力死守一点,所以海港那边,再有几天强攻,肯定就撑不住了。

    为今之计,我们一边该尽快通知周公瑾,让他从海路运进一批援兵,也要尝试摆出从海上骚扰夏侯渊侧背的姿态。打不赢不要紧,只要及时收手,别损失太大,暂时牵制扰乱敌人就好。

    如若公瑾骚扰后效果不大,反而能骄横夏侯渊之心,让他愈发觉得强攻朐县是对的。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趁夜在营内再挖几条南北向的壕沟,用挖出来的土在沟后夯筑土墙。白天可以板桥覆盖、上覆浮土,让曹军望楼远远看不清晰,至于木栅就别造了,一来木料不够,二来也难以隐蔽,无法骗过敌军望楼。

    如此,一旦营垒最东边被彻底攻破、海港失守,我们也可以依托南北方向上第二道纵向的防线,继续节节死守,拖延时间、逐步放弃阵地。

    至于港口内的设施,如若有奇技工巧的设施,容易被曹军缴获后学走的,那就尽量搬走,搬不了的就在弃守前烧毁。至于船坞、栈桥、屋舍,倒是不必纵火,把里面东西搬空就好,只要不会泄密的东西,让他们占领些日子也无妨。”

    糜竺思之再三,重重点了点头:“还是国让想得周到。今夜起,我就集中民夫,在营垒内部修第二道第三道横截南北的防线,为最东端的营地失守做好准备。给公瑾的求援,也会立刻安排。”

    糜竺也是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当天晚上,就组织起了数千民夫,轮流挖土,在防线后方补强第二道防线,为前沿失守做准备。

    同时给周瑜的联络,也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就送到了,因为周瑜部如今的母港,正在南边广陵郡淮河口的海西县,而且周瑜也会不时派出巡逻船队北上,到朐县外海巡逻哨探。

    糜竺派出的送信哨船,第二天天一亮就被周瑜的巡逻船队发现了,随后火速把求援命令接力传递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