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语花魂 » 第39章十年前惨案

第39章十年前惨案

    这一日,有人在衙门外面击鼓鸣冤,苏轼升堂。朝堂下面跪着一个老妇人张氏,蓬头垢面的。

    苏轼问那妇人:“你有何冤屈,说与本官听。”

    那妇人跪在地上,哭诉道:“启禀青天大老爷,老身家在十年前的一个夜晚,一家五口突然暴毙,只有我去隔壁邻居家串门儿才幸免于难。”

    这时师爷从一旁走过来与苏轼耳语道:“大人,这个案子都已经经历过几任知州,只要有新知州上任这个老妇人都会来喊冤,前任几个知州都不曾破得这个案子。大人,要我看啊,就好言好语的将老妇人劝走算了。”

    苏轼听完师爷的话,再看一看跪在堂前的老妇人,心中甚是不忍,说道:“老人家,你且起来,这事已经过去十年,还需从长计议,待本官调出卷宗来,细细思之,你且先回去,带有消息本官差衙役通知你老人家。”

    老妇人朝苏轼连磕三个响头,口称青天大老爷而去。苏轼让师爷将卷宗调出来,拿到后室仔细研读起来。

    只见卷宗上是这样写的:嘉祐八年,二月初八,张家村发生一起灭门惨案,只有张氏外出幸免于难。死者为一家五口,通体无伤,仅脖子上面有两个血印,脸色发黑,面部带着诡异的笑。

    苏轼合上卷宗,暗思:看其死状,极有可能是中毒而死,那么这个下毒的人是谁那?必定是仇家下毒,那么这户人家到底是得罪了谁那?苏轼正在这里陷入深思之际,这时,花若溪走了进来。

    “大人,午饭准备好了。”自那日在湖上救下苏轼后,为了保护苏轼的安全,李慕谷和花若溪还有素灵他们几个就搬到了知州府上居住,由于苏轼上任并没有带家眷,花若溪和素灵便负责苏轼的日常起居。

    苏轼将手中的卷宗递给花若溪说道:“刚坐堂第一天便遇到一件极其棘手的案件,一个十年前的案子,几任知州都没能抓到杀人凶手,一个老妇人见我刚上任就来喊冤。”

    花若溪接过案宗仔细的看了一遍,说道:“大人,您觉得这些人是怎么死的?”

    苏轼说道:“我猜应该是被人毒死的。”

    花若溪说道:“这件事已经发生十年了,要想找到杀人凶手无疑是大海捞针,比登天还难。明天我们要勘验现场,开棺验尸。”

    苏轼说道:“都十年过去了,想必尸体早已腐烂,开棺验尸还有何用?”

    花若溪说道:“大人,其实则不然,虽然肉身已腐烂,骨骼尚存。如果一个人要是中毒而死,那么这人的骨骼必定呈现黑色。首先要保证我们的思路是对的,否则沿着错误的思路走下去,我们只是空费时间和精力而已。”

    苏轼觉得花若溪说的话非常有道理,不住的点头称是。苏轼看到花若溪如此的足智多谋,一下子又想起了他的亡妻王弗,总是在他迷茫的时候给他提出意见。苏轼想到亡妻,一下子眼眶泛起红来。

    竖日,苏轼领着花若溪和李慕谷还有大批衙役来到张家村,村民见到官差到来,都纷纷避让。来到张氏老妇人家门口,张氏见大批官府的人到来,也是吓了一跳,跪在地上不住的叩头。

    花若溪从马上下来将老妇人扶起来,说道:“婆婆,今天苏大人亲自来,就是要看看当年发生不幸事情的案发现场。”

    张氏将众人领到屋内,说道:“那一晚我从隔壁邻居家回来就看到我家老头子躺在地上,儿子在门口的位置,儿媳妇和女儿还有孩子都躺在炕上。”张氏说完不停的哽咽着。

    花若溪问道:“婆婆,当时家人死的时候是一种什么表情?”

    张氏回道:“五个人死后的表情嘴角都是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

    花若溪说道:“老婆婆,当时的门窗可否都有关好?”

    张氏答道:“门窗都有关好,不曾破损。”

    花若溪想了想又问道:“那段时间可曾与别人发生过冲突?”

    张氏陷入沉思,过了好一会说道:“当时只有冯屠户来我家要给他儿子提亲,一连拒绝过几次,再没有得罪过任何人。”

    花若溪对着苏轼说道:“大人,这一家五口死的蹊跷,都已经过去了十年,线索实在是太少,我们只能开棺验尸,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线索。”

    苏轼点点头,问张氏道:“老人家,为了破获此案,我们要开棺验尸,你可同意?”

    张氏的表情极为痛苦,这么些年都过去了,家人都已经长眠地下,这时再去打扰他们,于心不忍。可要不这样,凶手何日才能抓到呢。

    于是张氏狠了狠心说道:“回大人,老身同意开棺验尸。”

    张氏在前面领路,来到埋葬一家五口的坟地前,李慕谷说道:“挖开一口棺材即可。”

    村民们拿着锄头,几个有力气的村民一会的功夫将其中的一个坟墓挖开,打开棺材。花若溪凑上前去仔细的观察,只见棺材里面只剩一堆白骨,并无异样。

    花若溪对着苏轼说道:“大人,你看这堆白骨并无异常,如果是被毒死的,骨头应该是黑色的。”

    苏轼沉吟片刻,说道:“我们暂且回去,再做处理。”

    众人回到知州府衙,对这个案子都是一筹莫展。

    这时,李慕谷说道:“苏大人,可否将案宗拿给我看看。”

    苏轼将卷宗递给李慕谷,李慕谷仔细的翻阅着卷宗,沉思良久说道:“莫非是有人豢养嗜血狼蛛吗?”

    花若溪问道:“什么是嗜血狼蛛?”

    李慕谷说道:“金翅大鹏雕手下有个护法叫‘驭虫师’,他善于豢养各种虫子,这嗜血狼蛛正是驭虫师独门豢养的。嗜血狼蛛通体黑色,拳头大小,能瞬间将人血吸干。嗜血狼蛛在吸食人血时,会飞速爬到人的脖子上,在伤口处分泌唾液,将人麻醉,吸血时使人感觉不到痛感,所以人在死时会露出诡异的笑。嗜血狼蛛分泌出来的唾液在进入人体后,会使人脸发黑。在一般人看来,被嗜血狼蛛叮咬过后,就像死于中毒一样。”

    苏轼说道:“那你的意思就是说是那个叫驭虫师的杀害了张老妇人一家五口吗?”

    李慕谷说道:“那驭虫师虽然歹毒,却并不会随便杀人。我猜想一定是有人从驭虫师手里弄到了嗜血狼蛛,然后杀死了张老妇人一家五口。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那就要从张老妇人家与谁有仇开始查起。”

    花若溪说道:“我问过老妇人,她说只与冯屠户家因为提亲的事发生过冲突。”

    李慕谷说道:“那嗜血狼蛛得来不易,得到的人一定会精心饲养。不过,嗜血狼蛛每到晚上就会发出荧光,用一般物件去遮挡,十丈之内都能看见所发出的荧光,除非用银匣装盛才不会发出光来,今晚我就去他家一探究竟。”

    苏轼听后大喜,等到天晚,三更鼓罢万籁寂静之时,李慕谷悄无声息的来到冯屠户家窗前。冯屠户家俱已睡着,这时只见冯屠户儿子的房间发出微弱的荧光。李慕谷将窗纸捅破,只见房间西南角上放着一个桌子,桌子上面放着一个用黑布罩着的笼子,光就是从笼子里面发出来的。李慕谷见后,心中已全然有数,悄悄的返回到知州府。这时,苏轼和花若溪都在等着他。

    李慕谷对着苏轼说道:“大人,果然不出我所料,那嗜血狼蛛果然放在冯屠户儿子的房内,想必张老妇人一家五口皆是被冯屠户儿子所杀。”

    苏轼听闻后,说道:“明天本官立即差遣捕快前去抓人。”

    李慕谷说道:“大人,切不可打草惊蛇,如果在公堂之上,那个冯屠户儿子百般狡辩咋办?大人您又秉持秉公断案的原则,不能屈打成招。”

    苏轼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李慕谷说道:“大人,依我看,我们设个计如何?”

    苏轼急问道:“你有何好计,快说。”

    李慕谷当着苏轼和花若溪说,如此如此,这般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