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 42、风情小镇 在线招商

42、风情小镇 在线招商

    老郭其实曾经也是来过这新平乡的,只是之前的新平乡,那就只是乡。还是个极困苦之乡,当初那鄱阳县的县令跪在自己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对自己说个什么:“大人若是再将新平乡安置于我县之下,怕是我也无法支撑了。”

    那时的新平乡可谓是困苦交加,主要因此处多山林无法大面积耕种,再加之径流偏少,渔耕皆少且不像是其他类似的地方有些手艺买卖,久而久之便成了那给谁让谁头疼的困扰。

    可把这新平乡交给这小子手上才多久?自己当初甚至都没有在意这个弹丸之地,可谁知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呐。

    来到腊八大集,老郭也被这的人流量给惊了一把,之前一直都说人流如梭,如今一看才知什么叫人流如梭,那一条路本就不算太宽敞,这摊位、店铺和行人凑在一块竟是摩肩擦踵。

    这里的货物也不少,很多在大城市才能看到的东西在这里竟也能看得见,那些讨价还价的商户一个个涨红着脸与顾客争执,人声之鼎沸属实少见。

    “郭大人可用膳否?”

    “晌午用膳?”

    老郭上下打量着夏林:“你这用膳的时候可不妙啊,若是吃早饭,那也是吃不饱,若是吃晚饭也太早。这个点不妙不妙。”

    夏林哈哈一笑:“郭大人,请。”

    既然是在人家地头上,听人家的肯定没错,老郭也不是个文绉绉的人,他当然明白一个客随主便的道理,于是便随着夏林进入了旁边的一家店里落座,点了几道清新的小菜再温上一壶酒,两人便坐在靠窗的位置上聊了起来。

    这从小二楼看着楼下的人流,那着实是带着几分别样的畅快,虽然这环境并非太好,嘈杂无比,但有些时候就是这份烟火气反倒是能让人身心愉悦。

    “这些人看起来都不全是乡里的人?”

    “乡里一共就三千人,大半还是老弱病残。光这一条街上便已经不止有三千人了,这里的人是周围鄱阳县、新平乡等地的人,还有上游饶州、歙州、徽州等地的人顺流而下。”

    “如何做到的?”老郭这人挺不喜欢拿腔拿调,不知道他便开口问,直肠子在整个大魏都是出了名的:“怎的能让这天南海北的人都来此地?”

    “一个字,多。”

    “多?”

    对夏林的回答老郭其实也是脑袋里头冒泡,他不是不聪明而是他毕竟是个半路出家的父母官,让他带兵没问题,但若是让他理政就多少有些笨拙,所以当前的州府政务除非是重大决断否则他一般不予插手。

    “对,就是那四多两少之策。货源多、商号多、品类多、路多为四多,赋税少、消费少为两少。郭大人您在这已是浏览多日,是否发觉这里的东西要便宜不少?”

    便宜吗?不便宜啊,一个至尊套餐八两八,加一个钟就要三两,这少吗?

    不过要说这食宿的确是不贵,食物尤其便宜,即便是比之洪都府来说还要低上一点,且品类较为丰富虽比不上州府之地但却比那些京畿大县也不逞多让。

    “赋税少?如何说来?”

    “此处百姓不重复纳税,农商只记一次税。商户商行也只记一次税,船路、道路往来不计税,总之就是将朝廷的繁杂赋税减了一半还多。”

    老郭愣了愣,有些弄不明白了,这减了一半多还能那么有钱?这是如何道理?

    “减税?若是减了税,你这小地方如何纳出如此高昂的税收?你怕不是捞偏门了。”

    夏林拱手笑道:“人多了起来,赋税自然就多了,那些三毛两毛的散碎银子看不上,四里八乡的人都乐意着来这里做买卖,哪怕将家里的山货水货背个百十里地为的也就是省下那些个散碎的钱粮,百姓不易,为了生计自然是要绞尽脑汁。这人多了,便什么都多了起来。郭大人,我问您个问题,您觉得这市场上的货是怎么来的?”

    “当然是地里长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还有那工坊里造的,不然还有哪里来的。”

    夏林哈哈一笑:“郭大人说的没错,但其实换种说法便是这货是百姓要的,有人要才会有人做,这便是市场,市场便是人们需求什么便会更多的产出什么,起起伏伏。若是在这地界卖琉璃盏、九龙杯,那怕是连草鞋怕都穿不上。”

    老郭点了点头,心中多少有些明了,不光是惊叹这小子这天上地下的道理,还有惊叹这厮的理政之能。

    这会儿老郭其实是动心了的,就是想把这小子拽到自己身边来,这样他不光晋升更方便更快,而且自己要是能有这样的小精怪辅助,岂不是几年便要飞起来了?

    但转念一想这也不行,官场上的事太纷繁复杂,他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纵使有千万般的能耐,整日与那些官场上的老油条交锋,迟早也是要磨平了灵气。到时候别整个治世奇才没弄到,反倒是多了一个官场灾星。

    从他施政执法的方式来看,这小子就适合当一地的父母之官,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才是他的归宿。若不远离官场,就这小子的能耐未来鬼知道会出来一个怎样的怪物。

    想通这一点,老郭倒是心中了然了几分,不过他没有说出来,生怕这小兔崽子的尾巴翘上天去。

    吃过了晌午饭,老郭继续与他在市场上转了起来,这地界倒是神奇,一条街上琳琅满目的东西,从打铁的到木匠,从陶匠到篾匠,似乎是关于生活的一切这里都能买到,更关键是这地方是纯商业街,专为生意而生。

    就看现在这繁荣景象,天知道再过上几年这里会是如何。

    老郭溜达一圈之后心里还真是感慨良多,谁能知道在这里倒是看到了一副太平盛世的模样。

    “郭大人,我斗胆问一句啊,最近北方是不是不太平?”

    老郭眉目轻挑,瓮声瓮气的说:“你这小小乡正打听北方之事作甚?”

    “升斗小民且不忘国家安危,匹夫之勇尚关切天下兴亡,我好歹也算是个朝廷命官嘛。”夏林晃着扇子笑呵呵的说道:“我在此地消息闭塞,所以问问郭大人嘛……”

    “嗯,北方的确是不太安稳,突厥人蠢蠢欲动屡次犯边,还有吐蕃也是不甚安稳,西域诸国在突厥的胁迫唆使下也是对朝廷诸多反抗,但如今朝廷并无威慑之心。”

    夏林听完之后面色沉重的抬起头来,看起来自己书里的剧情还是在有条不紊的发生着,自己果然还没有强大到能影响剧情走向的程度。

    无非就是原本的主角叶良辰此刻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就当前这个局势,多一个叶良辰少一个叶良辰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小郡主还有两年就要被拿去跟突厥可汗和亲,两年时间他能为小郡主做点什么呢?夏林很着急了,真的很着急。手机召不来天兵天将,发展也需要时间和积累,可小郡主怎么办?

    倒不是说夏林有多喜欢小郡主,而是他真的很心疼那个可爱热闹的小姑娘,而且他这个人多少也是有一点那种“我汉家儿女怎可轻许异族”的观念。并且两年之后的和亲事件,就是代表大魏王朝衰落的分水岭。

    “郭大人,我斗胆……提个要求吧。”

    “说。”

    夏林抿了抿嘴:“我这边规模越来越大了,容易遭来贼人。我想领一支五千人规模的乡勇军……”

    “啊?你好大的胆子,五千人?”

    “大人,朝廷规定只要不配甲胄,乡勇多少根本无所谓吧?再说了,我这乡勇也是直接受命于大人啊。大人手中不是有五万镇抚名额嘛,分下官五千吧……”

    老郭上下打量着这个小兔崽子:“你可不要乱来,先说说你到底打算如何?”

    “说出来大人可不要笑话我……”

    “说!”

    夏林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沉默片刻后说道:“就是……若真到了有朝一日国破山河碎时,我也能跟那些个蛮族有血战之力,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至少史书上还能记录一笔——大魏少年夏林,城破之日领五千乡勇血战到底,至死方休。”

    老郭侧着头打量他,看了许久,突然就真的是看到了三十年前大魏最辉煌时那群意气少年的模样,本就是行伍出身的老郭心头一热,差点脱口答应了下来。

    但他不是少年了,多少沾了点老狐狸,于是转念一想就给压了下来:“五千太多,给你五百吧。往后我一有空暇便过来检验你这乡勇操练,若是合心意了便给你加五百,若是一塌糊涂便给你减一百。你看如何?”

    夏林扫了一眼这个小老头,心里说道:“你想过来加钟就直说,何必整这么多弯弯绕,真是……”

    但表面上他还是毕恭毕敬的给老郭鞠躬:“多谢郭大人成全。”

    “嗯。”老郭背着手缓步往前走:“对了,往后每年都能有如此高的赋税?”

    “会有浮动,但不会多。”

    “行。”老郭沉吟片刻:“年后等兵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