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逐玄鹿 » 朝堂议论

朝堂议论

    朝堂上,姬承乾闭着眼睛听着臣属汇报。

    “禀报帝上,都犭关破,雍州牧刘玄,墨师巨子翟默宁死不降,从容就义…”

    姬承乾猛的睁开眼睛,他有些愤怒的问道:“怎么回事?告诉朕这是怎么回事,都犭关怎么会失守!”

    “都犭关共雍州兵二十万,青州兵五万,与联军六十余万大军苦战十数日,终独木难支。”

    姬承乾起身,缓缓的走下台阶,他按住汇报人的肩膀,问道:“朕不是将四军派向三卫了吗?那东南西北四军在干什么?”

    姬承乾的脸色很不好看,他不知道为何东西南北四军敢抗旨不遵。

    李祁中拱手道:“禀告帝上,京军司并未收到任何调令!”

    姬承乾冷哼一声,站上了台子,瞥向站在一旁的鹿雾。

    鹿雾连忙跪下称错:“帝上恕罪,自古据守雄关御敌数十万者无数,臣判断失误,罪该万死!”

    姬承乾背着手,高声道:“自今日始,废除政宦台,重起黄门侍郎,令付寇为黄门令,黄门侍郎不由原政宦台臣属任职,由付寇亲自挑选黄门侍郎!”

    姬承乾瞥了一眼鹿雾,眼底闪过一丝不忍,最后还是命令道:“将原政宦台宦首鹿雾押至菜市口问斩,此人便为都犭失守之根源。”

    在联军作乱的这些日子里,姬承乾变动了许多,他削弱了许多大臣的权利,也知道变动多由宦官外戚而起,于是便一直想要废除政宦台,如今,他终于有理由了。

    只是可惜了鹿雾,他是个忠臣,可都犭失守需要有人担下责任。

    两名禁军正欲押下鹿雾,鹿雾却是摆了摆手,郑重的对着姬承乾三叩九拜后起身嘱托道:“老奴走后,帝上万保重龙体!”

    说完话,鹿雾又是一拱手,随后大步流星的向着殿外走去。

    姬承乾紧盯着鹿雾的身影,一言不发,直到鹿雾的身影消失不见后才责怪道:“禁军为何任由鹿雾如此,竟未请示于我!”

    禁军,姬承乾择精锐孤勇而充天子亲军,不同于东南西北四军的中郎将自领,也不同于虎贲的天子半辖,而是由数位禁军校尉共同管理,直属于天子。

    在充实了禁军后,姬承乾决定分为京军,皇城军来分别取代城防军与御武卫,京军,皇城军统属禁军。

    姬承乾在与杨光文商量后,决定使东南西北四军驻守四郡,以龙威军全权保卫武安。

    也就是说,京军,皇城军,龙威军统称禁军,但所负责有所不同。

    在发展了些许时间之后,禁军也有八万人之多了。

    姬承乾挥挥手,示意拟诏,竹书官与锦书官连忙拿出了竹简与锦书开始记录。

    “兹雍州牧刘玄,墨师巨子翟默忠君爱国,为国就义,追封刘玄为蓝田县侯,其后代可世袭罔替,追其谥号文忠,追封翟默为忠义墨王,追其谥号文义,着二人为文昌阁大学士,烈义大夫。”

    在竹书官与锦书官写完之后,二人恭敬的呈与了姬承乾。

    随着符宝郎将两枚玉玺呈上,姬承乾亲自盖章。

    一玉玺为小,乃太祖所得,为道始帝时传国玉玺,用以盖于竹简之上。

    一玉玺为大,上雕九龙逐珠,龙须漂浮,栩栩如生,乃玄文帝时期所成,用以盖于锦书之上。

    自玄文帝始,每诏需一竹书一锦书,竹书由宗正收录,锦书传达至下臣。

    而姬承乾则改制为竹书存放翰机殿,是为确保皇权无上,宗室亦无法轻易动摇。

    姬承乾再盖完章后对着一众臣属说道:“刘玄,翟默乃我大玄之忠良,但现如今可没时间哀悼了,我等需要尽快将联军击退。”

    奉常伯瑾易拱手道:“帝上下月十五便岁至加冠之年,届时可完成未完成之仪式,告于太祖,自那时起,天下再也不能有人违抗帝上的帝诏!”

    天子加冠后的每一道帝诏都需要天子亲自下令,不得由他人代传,纵使是政宦台的宦官也不行,若天子久不露面,百官可强行面见天子。

    若天子蒙尘,此时天子可口传帝诏,使百官正君。

    伯瑾易接着说道:“如今联军中不少人不知袁初真正的目的,皆以为天子真的蒙难,待帝上下达帝诏便足以表明帝上本人掌控权利,届时不从者将为叛逆,天下共伐之!”

    伯瑾易一字一顿:“愿亦伐之,不愿,亦伐之!”

    姬承乾点了点头,吩咐道:“提前准备好能准备的一切,朕需要尽快加冠以发布帝诏,每耽搁一秒便有一个百姓遭到毒手,伯瑾易,你可能应下!”

    伯瑾易点头,回答道:“我伯氏自太祖时期便掌管这方面之事,世代授传,自然不会出问题!”

    姬承乾又对着李祁中吩咐道:“李太尉,吩咐东西南北四军向关口进发,待时机成熟,出关收复雍州!”

    李祁中拱手称是。

    杨光文此时却是拱手道:“帝上,待帝上加冠时,莫以雷霆手段将这二十四诸侯消灭,而是要分化他等,忠者使其更忠,安抚众逆,有序解决各个野心勃勃的虎狼!”

    姬承乾微微一笑,点头称赞道:“不愧是丞相,想的就是周到,朕已决定一切事物解决完后慢慢将这些乱臣贼子诏至朝中任职,若其不从,为抗旨,可剿灭,若其从之,其势力不久便会被朕派去之人接管,其再无威胁。”

    杨光文笑道:“帝上虽未加冠,却仍如此聪慧,真是大玄之幸啊!”

    姬承乾虽然表面不情愿,但心里还是很激动的,他摆了摆手:“丞相,休要再夸朕。”

    在群臣欢笑一阵后,姬承乾正色道:“朕还有件大事要说。”

    群臣顿时止住笑容,端坐着,准备听听这件大事到底有多大。

    杨光文看着姬承乾,有些疑惑,再短暂思索后想起了几件大事,却不知姬承乾想要说哪件。

    一阵寂静,在无言一会后。

    姬承乾扫视了群臣一眼,缓缓开口道:“大将军并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