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国剧宗师 » 第7章 起了波折

第7章 起了波折

    上午在系主任办公室听了陈庆魁的一番指点,沈月楼得到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参加专业京剧比赛并获得一个良好名次或许能够成为自己进入华夏京剧院的一块敲门砖。

    而想要在京剧专业比赛中获得一个良好名次,除了京剧演员自身的京剧功底之外,一部出类拔萃的好剧本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毕竟,好演员也得配上好剧本才能相互成就。

    还有那一次深度学习的机会,虽然自己暂时还没有搞清楚深度学习模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模式,但它能排在京剧名剧剧本的前面,效果肯定也是不同凡响的。

    至于华夏古乐器的大师级演奏能力,自己肯定也是万万不会嫌弃的,毕竟,出门闯荡江湖,技多总不压身嘛!

    一路想着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沈月楼很快就乘车赶到了燕京人民艺术剧社的门前。

    跟林思南通了一个电话,没过一会,昨天刚见过的那名助理就出来接他来了。

    “沈老师,请跟我来。”

    “哦,好,麻烦您了。”

    跟随助理走进林思南的办公室,沈月楼立刻受到了林导演的热情招待。

    寒暄几句,给沈月楼倒了一杯茉莉双薰,林思南不由好奇问道:“沈老师现在过来,想必已经看完鄙人所写的那部《名伶之死》的剧本了吧。

    您觉得那剧本成色如何啊?”

    说话间,林思南的脸上隐隐露出了一丝自得,显然是对自己亲手所写的那部剧本十分满意。

    这才刚过了一天,自己心仪的男演员就迫不及待地找上门来,不用问也知道,他肯定是被自己写的剧本给深深打动了呀!

    为什么会这样?

    话剧《名伶之死》的剧本竟然是出自林思南之手。

    听到林思南的话,沈月楼心中略微有些惊讶。

    事情的走向似乎有些偏离了自己预想的轨道。

    听林导的口气,再看他这般架势,似乎是一门心思想要自编、自导,想来,如果不是他自身的形象和气质与柳瀚辰实在相去太远,他估计都能有自编、自导、自演的心思。

    见沈月楼面露惊讶,林思南只当他是惊叹于自己的剧作才华。

    只听他继续自顾自说道:“呵呵,导了三十七年话剧,头一回自己写剧本,写得不好,让沈老师见笑了。”

    您那是觉得自己写得不好的意思吗?

    抿下一小口茉莉双薰,沈月楼顿时唇齿留香,忍不住就想要口吐芬芳。

    “嗯,我觉得林导的那出《名伶之死》写得还是非常有水平的。

    首先,这部话剧的剧名就起得极好,名伶之死四字,简明扼要,初看引人入胜,看完整个故事,顿觉发人深省。

    其次,题材也选得相当不错。

    军阀、伶人双双与青楼出身的姨太太纠缠在一起,又是在民国那种波澜诡谲的历史大背景下,仅仅抛出这个设定,就能引起观众的无尽遐想了。

    更何况,其中还有真实历史事件的加成。

    总而言之,故事震撼,立意深远,以柳瀚辰和五姨太的凄美爱情为引,折射出混乱时代的人生百态,堪称一曲时代的悲歌。”

    “哎呀,沈老师所言句句中的,您可真是太懂我的心思了呀。”

    听到沈月楼复制粘贴转发的系统写在《风雪夜归人》剧本下方的那几句简短评价,林思南顿时一脸激动地从沙发前直接弹射了起来。

    混乱时代的人生百态,一曲旧时代的悲歌……

    没错,这就是我想要向观众传达的东西啊。

    沈老师,他竟然读懂了!

    果然不愧是我林思南看中的名伶柳瀚辰的不二人选。

    别激动啊!

    我这是欲抑先扬,您这样,我都不好意思下刀子挑刺了。

    “林导,这部《名伶之死》的剧本好是好,只是,还有些美中不足。”

    溢美之词多说了两句,沈月楼忽然话锋一转,抬眼偷偷看了一下林思南的脸色,他并没有继续往下说下去。

    “美中不足是在何处?”

    隐约听出了沈月楼话中的一丝弦外之音,林思南之前略显激动的神色渐渐平复了下来。

    只见他貌似随意地摆了摆手,轻笑着说道:“沈老师有话直说就是,我年龄虽然大,却也不是那种完全听不得批评的老古董。”

    听林思南如此说,就算明知道他是在假客套,沈月楼也不能再藏着掖着了。

    任务为重,奖励为大。

    成败在此一举。

    “只是,故事的铺陈太过平直,导致整出戏连着看下来会有些单调乏味。

    另外,虽然三名主角在戏外都有原型支撑,但在戏中,柳瀚辰、楚瑜甫和五姨太的人物形象刻画地实在有些过于单薄了。

    而且,戏中关于民国梨园的描述多有谬误,里面很多细节都透露出剧作者对戏曲的认知是一知半解,那几出戏曲在剧中的运用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听到最后几句,林思南的脸色彻底挂不住了。

    好在他极有涵养,并没有当场发作。

    真是狂妄到没边了!

    小小年纪,自以为学了十几年京剧,就把自己当成梨园大家,别人都是你眼中的棒槌了。

    还说我不懂戏曲?

    自己可是集韵斋票房的名票,学了二十三年京戏的“于派”老生了。

    更何况,当初为了写这一部《名伶之死》,自己查了那么多的资料,对于整个民国梨园的认识肯定要比你这个毛头小子更深彻得多。

    你一个京剧演员,竟然要来指点我这个话剧导演去进行有关话剧剧本的创作?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哎呦,沈老师,人老了,精力时有不济,我现在有些累了。

    要不,咱们改日再聊?”

    从沙发前慢慢站起,林思南的脸上直接流露出了一丝送客之意。

    “额,好,那林导您好好休息。

    我就先回去了。”

    沈月楼紧跟着起身,心中已经做好了任务失败的准备。

    太难了!

    艺术家大多偏执,即使是在自己并不那么擅长的领域搞出来的作品也总有一种迷之自信,容不得旁人半点批评。

    嗯,客观来说,可能与批评人的身份和地位也有很大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