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就是中兴之主 » 第27章:名录

第27章:名录

    朱由检初闻出事,本是觉得此人乃无用之臣,想要将之同那胡廷宴一般,一同罢免。

    而后将此人资历经过抽出,仔细翻看,发现朱童蒙颇有武力,当年辽东有战事,熊廷弼被免职,许多官员都不敢前往,如阎鸣泰等便找借口躲避,唯朱童蒙载甲挟弓,策马趋辽阳,适逢大雪,平地雪深一尺,十日三战,最后告捷而归。

    巡抚延绥以来,于军务也算用心。

    面对军饷困乏而外敌骚扰不断的困局,朱童蒙多方筹措、相机调度,对挟赏要索者,坚决拒绝,拖欠者,及时查补,致使军中无饥寒,战士乐死战,累战累胜,让榆林虽穷困,却仍为边关一重镇。

    对此,朱由检这才按耐下去,找了个机会分别询问朱童蒙与魏忠贤当年“助殿工”之缘由,又查明当年国库支出银钱并锦衣卫所探之隐秘,才知道这是九千岁借机索要钱财,若朱童蒙不想办法筹钱给他,那当年军饷连克扣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混乱的陕西,

    能逼得一有用之臣如此行事,朱由检也大为震撼。

    徐光启如此人才,若是出了事,朱由检岂不是要心疼死!

    可推广甘薯一事,也不能再拖。

    “取西北处待职官员名录来!”

    朱由检扬声道。

    随后王承恩急忙从书架上取出名录,呈交天子。

    这是朱由检特意拟订的。

    他对朝堂上的文武官僚都不甚熟悉,尚且需要边做事边认人,何况对已然在家闲住,或者当年因党争而罢官去职之人?

    可又不能因此而损失人才。

    故而朱由检用心去认,同时也命刘若愚王承恩等将天启朝去职归家之人一一列出,分其家乡为录。

    在人名之后,还要以朱笔补写上一个书架编号,能顺着编号,再从一旁书架上,取出一份新的记录——

    那是此人为官以来之官声、经历与其所呈之奏疏,好让朱由检能尽快了解到此人之情况,而不论其党派、士林风评。

    不然当时内阁推荐了毕自严等人,朱由检也不会直接应下。

    接过名录,朱由检认真翻阅,最后点出几个人名来。

    “且看下这武之望。”

    于是王承恩又转去摆满书册的书架处,取出有关武之望的经历文档。

    武之望于明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先后任职多处,其为人刚正不阿,事上官,恭不阿,直不为抗,且任官清廉,于地方时多次拒绝同当地乡绅往来。

    天启四年三月,以右副都御史接任袁可立,巡抚登、莱,继续训练水师,伺机从海上出击辽东鞑虏。

    只是其人与东江总兵毛文龙不合,二人多次上奏,互相攻击,最终武之望调走,任南京吏部右侍郎,旋改兵部左侍郎,天启六年因病乞休,返回西安老家休养,今年已然75岁。

    “倒是能用,只是年岁实大,恐如李起元一般。”

    朱由检将人名圈起来,却又有些迟疑。

    好在王承恩劝道,“皇爷,这武之望还擅长医术,想来有养身之法,身体还是行的。”

    武之望小时体弱,加之其子孙因患病却求治无门,故而自学医术,如今已是“关中鸿儒”“女科圣手”,常为百姓坐堂出诊。

    朱由检听罢,只是说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诚哉斯言!”

    于是推敲既定,当以武之望挂名,为之后推行甘薯之事主持者。

    考虑其人年岁实大,哪怕能以名望,奉皇命,强令此事推行,也难免劳累,于是朱由检继续挑选,意选取一青壮之人辅佐,为实际落实之人。

    在抽看了数人之经历后,朱由检最后选定了山西代州出身的孙传庭。

    此人为官时亦有功绩,从地方知县一路升为吏部郎中,只是天启五年,因不满魏忠贤专政,怒而辞官归家。

    “这孙传庭还有意于武功?”

    朱由检将此人经历来回翻阅,看到孙传庭曾写下“丸泥不是封关计,仗剑谁歌出塞词”之诗句,又成功防备过徐鸿儒作乱,其人仪表魁伟,身长八尺,能左右射,武艺绝伦,便觉得这孙传庭,指不定可培养一二,为一能文能武之人才。

    “既然有些能打的模样,那就让他去陕西!”

    “再令朱童蒙去陕西巡抚九边,从内帑支笔钱给他,令其为榆林镇分发军饷!”

    “九边缺饷良久,其中榆林所亏欠最重最久,却偏偏仍忠心敢战,实为九边诸军之表率……朕若还不给这样的英雄们发饷,只怕要坐立难安了!”

    朱由检连连传令,又把刘若愚叫来,“你且选些能写会算,口齿伶俐的内侍,随同这几人一起去往陕西。”

    “一者是提防有人侵吞军饷,层层盘剥,盯着那些人给朕实打实把银子发下去。”

    “二者,也要在陕西给朕把免税之事好生宣传,免得有地方官阳奉阴违,仍旧打着朝廷旗号,逼迫百姓,以至生乱。”

    “三来,要以宫中人的身份,威慑一下秦地诸藩,莫要让他们捣乱,坏了朕的计划。”

    “你且告诉那些内侍,这次管好了自己和别人的手,朕自然会记住他们的功劳,回宫之后,人人都有赏钱,人人都会升官!”

    朱由检仔细叮嘱。

    刘若愚自然应是。

    他是宫中老人,对于宦官捞钱一事,亦有心得经验,自然能做些准备,防住那些个勾当,将皇爷吩咐下去的事情办妥当。

    他迅速将人点好,分清队伍权责,便安排下去,随朱童蒙等人出京,前往陕西。

    出发之前,韩一良还上门自荐,希望天子能派自己也去陕西。

    “臣是陕西本地人,若是前去,当为朱副宪分忧一二。”

    朱由检用人不疑,沉吟一阵便应下。

    “陕西民苦,你若有心,当为家乡谋福祉。”

    “此外,朕闻你为官之后,未曾返回过家乡,如今既是去陕西安民,也是锦衣归家,不再夜行了!”

    韩一良感念皇恩,叩首数次后,发誓必为天子将陕西民情探明,不负使命!

    而人既出发,朱由检除了担忧挂念,为前方做事的人当好靠山之外,亦无他法了。

    只是延续自己的日常,仍旧操练勇士营,不惜将抄家所得的钱财,大把大把的撒在士卒身上,以期训练出一支强军来。

    空余时间,则是经筵读书,或是接见被召入京城中的人才。

    朱由检因上次内阁会议之事,对阎鸣泰不满,并刑部会审霍维华,却得出了个与锦衣卫审讯不一致的答卷,也对刑部尚书薛贞看不顺眼。

    只是崇桢元年未至,若将六部主官一连换掉三位,那即便朱由检再怎么说要稳重,要就事论事,也会有人将之引导到党争上面,并忍不住争权夺利起来。

    所以他还需要继续忍耐。

    且先练兵!

    只要勇士营能成就以一打三的军力,那朱由检的手脚便能放开许多。

    之前宣武人前,也不过是暂时将朝堂上的滚滚人心镇压下去,维持现状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