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没有系统回三国 » 第四十八章 黄巾起义

第四十八章 黄巾起义

    结完婚的李显整天无所事事,张辽也在李显的强烈要求下担任这龙城校尉,统领龙城兵马。

    光和七年,二月身在龙城的李显突然接到敕令,要求清剿雁门郡内所有太平教教众。

    李显的眉头皱成了麻花,终于还是来了。

    又不过数日,李显接到了卢植的信件。朝廷的敕令是命令清剿太平教,没有说明白是什么原因,只是说清剿。而卢植的信件则是清楚的写明白了事件的缘由。还特别让李显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勤王,自己也准备向朝廷请命清剿太平教。

    三月,李显再次接到朝廷的敕令,要求李显立即发兵前去冀州支援!

    李显虽然不愿意拿着自己士兵的性命去博功名,但是敕令已达,抗命不遵会很麻烦,只得召集所有高官开会。

    一天内,所有开会人员全部到达龙城县衙书房。众人围坐在李显派人打造的圆形桌子周围。李显见众人均已到齐,对着众人说道:“上个月的太平道的事诸位想必也听说了,根据近几日跟子干先生的书信大概知晓这起义者头绑黄巾,是为蛾贼,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现在朝廷发下敕令,令雁门郡支援冀州,虽说我并不愿意拿兄弟们的性命去博这功名,但是这朝廷敕令又不可不管不顾。诸位当如何?”

    杨雪捋了捋短胡须说:“自是大汉臣民,自当为大汉出一份力。当出兵,如果不出兵,他日京都陷落,我龙城也顶不住这举全国之力的进攻。”

    牛大作为牛系亲兵中的首脑,也站起来劝说道:“杨将军所言甚是,主公无需顾虑,前些年天下谁人不知但使龙城飞将在?现在机会就在眼前,前去支援可以认识诸多豪杰,也可以得些名头,天下有志之士皆会来投。这样你就可以每天乐得清闲了。”

    明显牛大还是更懂李显,知道李显想乐得清闲,不想事事都麻烦。这几年李显也确实是累坏了。结婚之后就多次提起想要退休的事,只是众人都不让,一直拦着。这次刚好劝说。

    李显也摸着那不存在的胡须,对着众人说:“那带多少兵丁合适呢?我雁门郡在册兵丁也就是五万之众。虽说实际带甲已有十万。但是我们不能漏出来。”

    谈到军事众人都不知道实际情况,杨雪只得跟大家汇报:“现在阴馆驻军两万皆是步卒,预备役三万;雁门关驻军六万,其中步卒四万,骑兵一万,预备役两万;龙城驻军三万皆是步卒,预备役三万。虽说是现在带甲十万,预备役八万,但是阴馆,龙城民心可用,如需扩军,青壮纷纷来投!”

    众人皆是大眼瞪小眼,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虽说张汛和张辽多少接触过,不过都没怎么接触过千以上的单位,也不好开口。

    杨雪见状无奈道:“主公,平奴认为可抽调五千骑兵驰援冀州,步卒龙城抽调一万,雁门关抽调两万,合计三万同进冀州。阴馆调拨五千,运送物资即可。”

    李显见杨雪都给了答案了就照着抄:“刘庆!由你代管雁门郡全郡军马!驻守雁门关,若阴馆,雁门两城被攻击,刘将军伺机而动!”

    刘庆站起来双手抱拳对着李显说道:“诺!”

    “文近(张汛的字杜撰的)兄长,由你统兵阴馆,日夜不停派出探马,发现有胡人大军,立即坚守阴馆!”

    “诺!”

    “义父任你为龙城校尉,统领龙城兵马,日夜不停派出探马,发现周围有大军痕迹,立即坚守城池。龙城城高池坚,只要义父坚守龙城,必不会有失。”

    “诺!”

    “文远兄长!由你率五千骑兵,立即驰援冀州!”

    “诺!”

    “平奴兄长!由你率三万步卒,紧随文远兄长之后,支援冀州!”

    “诺!”

    “剩余五千步卒,不必从阴馆城出了,一旦胡人来袭,还需阴馆死守,从龙城出吧。我亲率五千步卒为诸位押送粮草!其他暂不做调动。”

    众人纷纷道:“诺!”

    “文远兄长,今日便点齐兵马出发,明日辰时前平奴兄长务必吃完饭出发!诸位明白后,就出发吧!牛氏二十五兄弟留一下!”

    “诺!”一众人员答完后,就都走了,这议事大厅瞬间就冷清了许多。

    见众人有些不解的看着自己,李显说道:“我们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说实话,大汉风云已起,我给大家一些选择。有愿意做我亲卫的,可留在此处做亲卫,有愿意留在龙城阴馆做内政的,可以留在阴馆做内政,有愿意上阵杀敌的,可以上阵杀敌。”

    一刻钟后,二十五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牛二十和牛二十五愿意留在后方做内政。想做亲卫的也只有十七,十六和十五。其他所有的都想上阵杀敌。

    李显想了想说道:“二十,二十五,你二人留在龙城,去预备役领百人,日夜操练,等黄巾之乱平定后,自有大用!十五,十六,十七,你们三人统领五千兵马,运送粮草。其他人都去找杨将军报道!顺便让亲卫营全部到这里来。”

    所有人都出去后,像是一只呆头鹅,静静的坐在椅子上,发着呆。

    张婉儿轻轻的给李显捏着肩膀:“夫君,大家都知道你仁慈,不愿众人死在战场上,可你已经是做的比大部分人好了,现在婉儿出门人们见了我都纷纷问好,这要是其他官员,不带侍卫怕是要被打死。”

    李显拍了拍张婉儿的手,拉着她坐在自己的腿上:“我知道,婉儿姐姐,我今晚就随兄长一起去冀州。你不必担心,有兄长保护我,不会有事。”

    张婉儿没有说话,站起来,走进旁边一个房间,托着一件锁子甲对李显说道:“牛大跟我说了,说你不想押运物资,出嫁从夫,婉儿听你的,但是战场之上,刀剑无眼,这件是你之前说的锁子甲,但是工艺复杂,难以制作。工匠一年也仅是做了这一件。还请夫君穿上,切记完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