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老头还能修仙? » 第四章

第四章

    钟慕这一剿匪,足足剿了十年,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把岭南道差不多跑了个遍,部下轮换了好几十批。

    他深知土司不好对付,人家躲山里一没作奸犯科,二没惹你自个关起门过日子而己,没有什么充足的理由死磕,所以每每只是传达府城命令,互换有无,不说刻意交好,也是以诚相待。

    而以他身份,手握数千精锐大军,就算他和颜悦色,那些土司头人们也不敢当他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倒是有些算是归顺了岭南府城,也顺便结交了不少土司头人朋友。

    期间也挨好几次雷劈,次次捱了过来,到最后,部下都习惯了,钟将军不挨雷劈他们还不自在,总觉得哪个地方不对劲。

    钟慕名气越来越大,到最后都知道有个老挨雷劈的将军,姓什么都被人有意无意的怱略了,说起他来都是雷劈将军如何如何。

    十年间,钟慕纳了三房小妾,因他修炼功法缘故,精力旺盛,体力过人,男人一猛了,你们懂的,那下半身就不怎么听话,而那些山匪啸聚的窝点,哪里会缺女人,以他的身份,自然有人奉承,因此露水姻缘无数,又得四子六女,都是庶出。

    留在周家寨的二子一女,长子不幸夭折,次子长女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以他的身份,听闻长子夭折,便在岭南府城购置了房产,将妻小一并安置妥当。

    至于钱财,虽说钟慕不是爱财之人,也不曾刻意收括,但山贼土匪,自身不事生产,以劫掠为生,论粮食自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黄白之物,那是屡有缴获,收获颇丰。

    当官那种事,大家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更何况提着脑袋跟悍匪玩命的,大家心照不宣,岭南王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伙都明白的情况下,你不拿点装圣人指不定什么时候流矢就从背后射过来误伤友军了。

    以钟慕的主将身份,自然有比众将多的一份收入,加上岭南王偶有念及他劳苦功高,屡有所赐,加在一起说富可敌国太夸张,但花上几辈子,问题不大。

    他为主将十年,老部下无数,其中爬到他头上的也不是没有,加上他为人公正,嫉恶如仇,(罪行大的山匪落在他手里必死),却又宅心仁厚,敌我双方伤亡他都亲自收敛,念经超度,(原因就不用明说了吧)因此在军中人缘极佳。

    自然有人说媒,他多方考查,不久觅得佳媳良婿,抽空回府城主持完婚不提。

    但是有些事情不一都是好事,钟慕剿匪十年,岭南王部下新兵大半在他部下呆过,名声又好,己经算是岭南王麾下不可小视的存在。

    这种情况下,自然岭南王就坐不住了,只因钟慕一直忙着工作,十年来两人也没有见过几回,拉拢这事自然无从提起,虽说平日屡有赏赐,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别人咋想的。

    加上他出身底层,是从山沟沟拽出来一步步凭实力打上来的,不属于任何派系,又没人帮他在两人之间沟通加深感情,一直干的又是最苦最累的活,若说他心里没有怨言,鬼都不信。

    所以,一个不是自己嫡系,在军中威望日隆,战功无数,据说本人挺能打,(就钟慕修炼的功法,十年下来,还能不能打?)所以这个人咋处理?

    岭南王挺头疼,贬吧,人家任劳任怨干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又没犯错,不好吧,传出去还不得失了民心军心?一旦丟了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岭南王还坐得稳?

    升他官?一个在军中颇有影响力的可能心里还对自己有怨言的人,等他威望再高点,岭南跟谁姓?加上一个萝卜一个坑,高层的萝卜早就栽满了,哪里有多的位置给他?弄一个下去?弄谁?高层早就盘根错结,谁身后没人?动谁都要三思。

    放着不动?再来个十年,所有能战的部队,都是他钟慕的老部下,万一动起手来,部队听谁的?

    岭南王纠结得连纳三妾,美人儿远比钟慕好对付,她们还会哭痛求饶,大大满足了男人的虚荣心,虽说年纪大了,吃点药就是,男人哪里能说不行。

    其实岭南王冤枉钟慕了,他何曾有一丝怨言?只愁山匪快剿完了,只因凡人无修为在身,精血精华不多,他功法修炼日久,越是纯熟,消耗也越来越快。

    山匪剿完了,又去砍谁?

    话说人生际遇,有时候是你不必要绞尽脑汁想明天那个狗客户如何拿下,可能他一时脑抽,就签单了。

    此时天下大势大致是新帝位置己坐稳,随从皇帝打天下的军功集团,自然分到了最大的蛋糕,一枝独秀,但是蛋糕就这么多,你吃多了,别人是不是就不够吃了?

    加上第一批乱世中杀出来的将领,这可全是真的靠玩命拼上来的,那要真本事加运气,能力强运气不好的坟头草都长三丈高了,这种需要玩命的事情,那些只会之乎者也讲道理的人自然玩不来,所以这批人大半学问不高,学问高的乱世中多半挂了。

    但是打天下砍人你们牛逼,治天下不行了吧,你大字不识一个公文都看不懂你管理一乡还凑合,乡下人也不识字,要想管理一县,你哪来的勇气,梁大小姐给的?

    治天下自然还是得文人,文人这个群体,有个特点,自古文人相轻,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武将分个高下很简单,若有不服,各拿一把刀放对,往死里怼,活的那个赢了没人不服。

    文人不行啊,比如说写诗,你说李白写得好还是杜甫写的好?论词,你说苏东坡写得好还是李清照写得好?

    既然都不服,就养成了文人高傲的性子,这脾气一大了,就小心眼,你得罪了他,若是品德高尚的还好,但是这种人世上有几个?一有机会,背后下绊子,穿小鞋,挖坑让人跳的多了。

    所以,古人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不是没来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