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丑师爷 » 第四十二章 安排

第四十二章 安排

    七个童生,最大的三十一岁,最少的也有二十七岁。

    这些人如果再想换去别的书院,根本不可能有其它学院会接收。

    所以林茂说的也不是谎言,如果这一次他们再考不过的话,也的确没有读下去的必要了。

    毕竟本身天赋不行,只能依靠老师的指导。

    可是林茂有了挂鸭蛋的成绩,其本上算是指望不上了,如果侯平也不行的话,他们也没有能力再找到其他名师。

    再读下去除了空耗银粮已经完全没有了意义,自然也就读不下去了。

    侯平说要做个摸底测试,自然也不是开玩笑,所以第二天一早,便到学院对七人进行了测试。

    测试内容是比照着院试的初试内容来进行的。

    也就是写两篇四书文,作一首五言六韵的诗。

    经过一天的测试,七人的摸底结果出来了。

    梁建章、汪鸿云、李浩歌、唐雨星四人的文章出现了语句不通的问题,但是仔细检查,发现都是因为错字、少字、粗心等问题造成。

    费英彦、宋鸿熙两人文章通顺,但是诗词没写完,想必也是实在憋不出来。

    最后一人袁修为,卷面一踏糊涂,但是仔细看,文章、诗词都还过得去,可见基本功还算是扎实。

    如果能改掉卷面不整洁的毛病,他通过的机会是几人中最大的。

    看到这个结果,侯平也是暗暗的松了一口气,幸好不是最糟糕的情况。

    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写作能力有问题。

    都这个年纪了,还无法写出一篇通顺的文章出来,基本上都是天生理解能力有问题的人,根本不是凭后天努力就能克服的毛病。

    这样的人,根本没法指导,好在七人中也没有这样的人出现。

    “袁修为,你偏爱草书,但是你的性恪本身狂放,两相加成以后,导致你的字体虽豪放但难以辨认。单从书法的角度来说,你的字写的还算不错,但是从考试的角度来说,你的字给考官增加了辨认难度,所以从今天开始,你的所有功课,都必须要用楷书书写。”

    袁修为有些不服气,但是想起昨天侯平的话后,也只能点头称是:“是,学生知道了。”

    侯平又看向费英颜和宋鸿熙两人:“你们二人的文章尚可,但是诗词未写完,想写出一首传唱千古的名诗,讲究的是天赋。这个我没法教你们,但是要作应考的诗嘛,倒也不难。今后我会重点训练你们用工式,写应景诗的办法,虽然写不出什么名词美句,但只是应付考试的话,应该还是够的。”

    费英颜和宋鸿熙两人都是缺诗才的人,听到侯平有办法帮他们提高写诗能力,自是喜出往外谢:“多谢恩师。”

    侯平又看向梁建章、汪鸿云、李浩歌、唐雨星四人:“你们四个问题都有粗心的毛病,文章中不是错字就是少字,要不就是顺序颠倒,明日起,我会教你们一套名为标点符号的东西,以后你们写文章注上标点符号,这样就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文章哪里出了问题。”

    四人都是一脑壳疑问,标点符号是什么玩意?

    怎么都没听过?

    不过不管怎么样,侯平能帮助他们改掉毛病就是好事,所以四人也一起道谢:“多谢恩师。”

    ……

    九月,朝堂之上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已经赋闲多年的李三才再次遭到御史的弹劾。

    起初是御史刘光复弹劾他盗用皇木二十二万根营建私邸。而且说李三才吏部官员结党,他想任用的,吏部就为他推举。

    李三才就上疏申辩,请求皇帝派遣宦官下来调查。

    万历皇帝没有回应。

    随后给事中刘文炳、御史李征仪、工部郎中聂心汤、大理丞王士昌等人也都开始攻击李三才。

    其中李征仪和聂心汤因为李三才推举才得以入朝为官。

    被自己提携的人背后捅刀子,谁人受的得了?

    李三才气愤异常,再次向朝廷请求登记家产。

    万历皇帝依然没有回应。

    刘光复再次上疏,并说李三才侵夺官厂为自己的园苑。

    御史刘廷元率部属又接着上奏,巡抚潘汝祯继续上奏弹劾。

    不久,巡按御史颜思忠也上疏证实刘光复所说的内容为实情。

    这一次,李三才已经愤怒之极,请求各位大臣一同勘查,同时还上疏乞求皇帝亲自审问。

    被这样指名道姓后,万历皇帝再也没办法漠视,就安排了李征仪、聂心汤和兵部给事中吴亮嗣一同前往通州调查。

    从这个调查的人员安排其实就可以看得出来,李三才已经引起了万历皇帝的反感。

    否则也不会派三个对头去调查他,李征仪和聂心汤就不用说了。

    能主动与自己的推荐人撒破脸皮,就已经是不死不休的仇恨。

    最后的这个吴亮嗣,这次虽然没有弹劾李三才,但是他其实是楚党的领袖人物之一。

    而李三才之所以被攻击的主要原因,因为他是东林党的重要人物。

    现在朝中东林党已经引起了其他各党派的集体反感。

    而挑起这场党争的,正是李三才本人。

    当然,这样神仙打架的事情,跟侯平这样一个小小的师爷,根本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有一个人正在削尖了脑袋硬往里挤。

    陈应龙自从得到了侯平伪造的那本奇书之后,就一直在琢磨着怎么把其利益最大化。

    卖掉换钱,无疑就是暴殄天物,可是往上送他又没有门路。

    而且这种专业性极强的东西如果送的不好,还有可能起反效果。

    所以东西到手后他才迟迟没有出手。

    但是这次前往通州张家湾李三才家的调查小组,让陈应龙感觉到机会来了。

    三个调查主官聂心汤身为工部郎中,把这本疑似《鲁班秘录》的书献给他,简直是再适合不过了。

    张家湾虽然隶属通州,但是正好处于通州与漷县中间,这么近的距离,来回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所以当调查小组刚到张家湾一处客栈下塌的时候,陈应龙就带着拜帖求见了聂心汤。

    聂心汤也是很好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漷县知县来求见自己干什么?

    虽然他在京城任职,但是级别不高,一个五品的工部郞中在京城里根本没有话语权,不过是给别人当炮灰的角色。

    陈应龙当然也不是想让聂心汤能帮自己什么,他真正的目标是想投靠刚刚升任尚书的原工部侍郞林如楚。

    “聂大人,下官陈应龙有礼了。”

    “陈大人客气了,请坐,不知大人下拜贴求见本官是有何见教?”

    “是这样的,聂大人,下官偶得一本奇书,书中多有机关奇巧之术,但是下官对此道不通,所以想请大人帮忙鉴定一下其价值几何。”

    聂心汤一听这话,心中失望,甚至想张口骂人,请他帮忙鉴定一本书,你当自己是谁呢。

    只是心中虽然不快,但是对方好歹也是位七品知县,多个敌人不如多个朋友的道理他还是懂的,更何况这种不用损失什么的免费人情,不送白不送:“行吧,陈大人把书拿来,本官看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