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遗漏的科技树 » 五十九 节点城市

五十九 节点城市

    叶蒙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了看邵康,意思是这种问题我可以回答么?

    邵康哑然失笑,这家伙未免小心过头了,便说道,“说吧说吧,没事的。”

    叶蒙便回答说,

    “李领导,我认为以地级市为城市节点更合适。我的理由是对于节点城市,相邻城市之间的城际贸易是其贸易的重要一部分。”

    “而国内相邻地级市平均距离是一百公里左右,相邻县级市只有五十公里不到,以飞艇一百多码的平均时速,相邻地级市单程航行需要不到一小时,而相邻县级市单程只要不到半小时。但飞艇每次在港口停靠时间至少要十分钟以上,如果以县级市为节点,停靠时间占比就太大了,不划算。”

    虽然飞艇装卸货只要将吊舱吊起来或者放下就行了,但是检修补给等工作还是要花一些时间,平均算下来超过十分钟是妥妥的。

    叶蒙提供的是一个相当关键的信息,可以说仅仅凭这一点,就让在场大多数人支持以地级市为节点城市了。

    当然这种事还不能在这场会议中就决定,所以李领导只是点点头,然后接着问道,

    “另外刚才大家讨论的话题中还包括节点城市新城市选址问题,这也需要问问的你意见。在昨天的吊装生产专会上,华教授说了吊装生产最适合的是整座新城市建设方案,这原话好像还是你说的。”

    “那么你认为节点城市中新城市选址,是应该将部分老城区整体拆除建立,还是在城市郊区建一座新城市?”

    叶蒙答道,“我认为在城市郊区建立新城市更合适,至于老城区可以等后面再拆。”

    拆迁一直是比较难的问题,尤其大片城区的拆迁更是困难,叶蒙觉得这种工作完成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可是内地很多地级市郊区都是山,建立新城市不容易啊。”

    “那只是以前,”叶蒙说道,“有了吊装生产方式,只要山坡底部与顶部的水平间距大于一座建筑宽度,那就可以在上面盖房子,而且每栋楼的建设从在建筑工厂里算起,到整座楼建造完毕不会超过两周。”

    “但是这种方式需要飞艇数量达到非常多的程度才适合普遍使用吧。”李领导继续提出疑问。

    叶蒙没有停顿就说道,“可以先让郊区有大片平地的城市先建设新城,另外飞艇建造速度还能大幅加快。”

    “大幅加快?”李领导很好奇叶蒙又要给出什么新点子。

    “没错,但这只是理论方案,实际效果如何我也说不准。”叶蒙停顿一下,接着说道,“方案就是就让国内造船厂都尽早转型建造飞艇,只要绝大多数造船厂都转型,那一年内造一万甚至几十万艘飞艇都不是难事。”

    啥?

    直接让所有造船厂转型?

    这个方案不仅让李领导傻眼了,在场众人也傻眼了。

    过了一会儿,李领导才说道,

    “叶总监,你这么提议,不仅仅是为了让飞艇能尽快多造一些吧,是不是你认为轮船很快就要被淘汰了?”

    “没错,”叶蒙点点头。

    “可是飞艇目前最主要的运输用途是在国内运输和我国西边的航线贸易,对于跨太平洋这种直线航线贸易,飞艇的总体性价比还不如巨轮吧?”

    这也是在场大多数所认为的。

    毕竟巨轮的载重量、单位航程能耗都强过飞艇,而且巨轮还不需要用机器人来运营操控,也不需要大量氢气,运营成本不管在现在还是以后,都低于飞艇,那么对于太平洋航线这种几乎都是直的航线,轮船总体性价比应该还是更强一些,说很快就会被淘汰未免耸人听闻了。

    叶蒙却摇摇头,“用不了多久轮船就会被飞艇全面碾压。飞艇运营成本的确比轮船高一些,但等机器人价格平民化以后,其造价可以比轮船低一个量级,毕竟用不到这么多钢铁,所以二者总成本差异不会很大。”

    “而飞艇载量未来能达到几十万吨甚至百万吨,航速还能继续提升,达到轮船十倍甚至以上,哪怕二者同样航线,飞艇单位时间内的运载量也是轮船的近十倍。所以未来二者总体性价比差异也会达到一个数量级以上,这时候轮船根本没法与飞艇相比。”

    这番分析让在场众人惊讶不已,飞艇性价比超过巨轮也就算了,还能超过一个量级?

    于是有人质疑道,“叶总监,我就是造船行业的,你刚才说的那些可以证明么?听起来未免太夸张了吧。”

    叶蒙摇摇头,“没法严格证明,只是我相信这点。”

    这下众人不知道说什么,叶总监没法证明这点,那这种观点其实是缺乏说服力的,但对方已经提出了这么多领先时代的技术,并且截止目前为止还没有出错的,那大家就不得不慎重考虑对方说的话了。

    这时李领导说道,“叶总监,既然你提议让造船厂都转型造飞艇,那意思是巨构公司愿意给所有造船厂授权了?”

    国内造船厂至少上百家,这种大规模授权,无疑会让巨构公司飞艇市场份额减少。众人很好奇叶总监会怎么回答。

    叶蒙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邵康。

    邵康捂了捂额头,心想早知道还是不让这位大哥来回答问题了。然后他先低声问了问叶蒙,

    “你有把握么?”

    叶蒙知道他的意思,就是在广泛授权后是否能让巨构公司继续保持领先。他点了点头,“放心吧。”

    然后邵康就对着话筒说道,“可以授权,只不过不是所有飞艇技术,一些核心设备还是得从巨构公司购买,另外最新版本的飞艇可能不会授权。”

    众人觉得邵总这种决定其实也正常,要是所有技术都授权那就实在太大方了。

    “当然专利费得正常交。”邵康又补了一句。

    “哈哈哈,”众人乐作一团。

    李领导笑了笑,“既然如此,那我就先代表国内造船厂向巨构公司表示感谢了。不过也正如叶总监刚才所说,这只是理论方案,就算你们给所有船厂授权,他们也未必都能下决心转型。当然,这只能由他们自己决定了。”

    然后李领导接着说道,“回到新城市建设这个话题,如果是在山区建设城区,那就需要大量修建桥梁对吧?而且也是用吊装生产方式?”

    “没错,”叶蒙点点头。

    “那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吊装生产只适合城市整体建设,那要是等城市建成后,城市内某一栋楼主要修补或者拆掉重建,到时候该怎么办呢?毕竟氢气飞艇进不去。”

    这的确是吊装生产的一个缺点,众人都好奇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叶蒙答道,“如果只是小规模修补,那可以用机甲和机器人,或者干脆都由人来完成,像传统方式那样。如果是拆掉重建,那目前的确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只能是一定程度处理。”

    “一定程度处理?是哪种程度?”李领导好奇道。

    叶蒙说道,

    “在城市规划时,就在城内每隔一两公里处留一条三四百米宽的预留带,这些预留带大致将城区切割成网格。预留带内不建居民区、写字楼、商场和工厂这些这些经常有人的工作区或办公区,顶多建设一些公园或广场。”

    “如果城内某处建筑需要拆建,那可以让专门的窄型吊装飞艇沿预留带,飞到预留带上距离该建筑最近的地方,注意这期间预留带沿途人流都是清空的,然后将此时飞艇到目的地之间的人都请出去,再让飞艇施工。”

    “这样虽然会干扰一些人的生活,但至少比那种什么预留带都不留,然后将城市边缘到待拆建建筑之间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内的人,都请出去所造成的影响更小。”

    嗯?

    这个方案方法让众人感到新奇,它的确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在已建城区拆建某一栋建筑的问题,但还是会对城内市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但更重要的是,这样将浪费多少城市面积?

    李领导笑了笑,“这个办法的确有创意,但是这样浪费的城市面积未免太大了吧?”

    叶蒙摇摇头,“我觉得不是这么算的。在节点城市大规模建设后,国内城镇化率恐怕会飙升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意味着哪怕出去所有航线专区,在节点城市以外的大部分地方都会空出来。”

    “全国的地级市大概几百个,也就是未来我们只用几百个节点城市,就容纳了全国百分之九十人口,这种土地利用率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水平了。有这么高的利用率,节点城市中浪费一些土地又如何呢?而且还给城市中增加了一些绿化,不也挺好么?”

    哎呀!

    这个观点漂亮!

    一下子就将格局打开啊!

    现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李领导称赞道,

    “不亏是维度革命的推动者啊哈哈!这么一说这种方案就几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了?而说起绿化来,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尺寸为宽0.8公里,长4公里。”

    “如果我们的预留带都建成广场或公园的话,虽然宽度只有中央公园的一半,但这种预留带公园和广场却是遍布整个城市,那也是世界奇观啊!更何况这种奇观国内将诞生几百个哈哈。”

    一想到这种城内到处都是这种宽三四百米,横跨整个城市的公园广场的景象,所有人感到一阵兴奋,巴不得这种节点城市赶紧开建。

    当然,这种方案虽然美好,但也会产生新问题,于是就有人问道,

    “叶总监,这些预留带会让城市内平均通行距离加大很多吧?到时候怎么解决出行困难问题呢?”

    叶蒙说道,“不久以后私家车价格就会骤降,几乎人人都买得起或者租的起,这样出行就方便一些了。”

    对哦!

    提问者暗自懊恼,怎么把这点忘了?

    真实猪脑子啊!

    不过他又想到一个问题,

    “可是如果人人都有车,几乎没有任何城市能容纳这种车流量吧?毕竟城市道路几乎都只有地面这一层,而各种建筑却有很多层,单位面积人口数量是远大于单位面积车道容量的。”

    问完这个问题后,提问者又暗自高兴,还好又问了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挽回了颜面。

    YES!

    要是连叶总监也解决不了,岂不是意味着自己很厉害了哈哈?

    可惜叶蒙还是给出了答案,

    “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限制城市建筑层高,比如每栋楼高度不超10层,那么交通压力就没那么大了,但缺点是城市更加分散,人口聚集效应会被减弱。”

    “第二种是在城内多建几层公路,反正到时候造高架道路也很便宜。但是这种方案需要其他做其他方面设计配合,比较复杂。”

    多层公路这个方案让大家眼前一亮,不过这种方案产生的新问题也不少,大家不禁好奇叶总监说的其他方面的配合是不是解决这些新问题的。

    “可以具体解释下么?”刚才的提问者继续问道。

    “也没有具体方案,只是简单说下,具体方案要由相关领域的人完成,”

    叶蒙接着说道,

    “首先是多层公路所在街道需要建的很宽,可能要五十米以上,相邻两层公路间距需要达到20米以上,大概有六层楼高度,这样才能避免高层的公路遮挡采光,以及避免看起来拥挤。而且如果公路层数较多,低层公路就得一直开灯。”

    哎呦,众人心想这么一听是挺复杂的,而接下来更复杂。

    “其次,由于道路变宽,单位面积内建筑面积就会减小,为了保证单位面积内的人口密度,保证聚集效应,建筑就得加高,可能都需要往20层以上走。”

    20层?

    现在很多人一见到高楼就心烦,因为高楼拥有的问题实在是不少,所以这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倾向于选择第一种方案了。

    “然后,高层公路两旁的建筑需要有与高层道路对接的入口,并且要在入口上下几层修建高层停车库。这需要建筑强度和隔音方面做专门处理。”

    啊?

    这么麻烦?

    很多人此时已经彻底放弃第二种方案了。

    “为什么要这么造呢?”提问者很疑惑,“直接让高层公路上的汽车下到地面停车不可以么?”

    “那样还是会堵车的,”叶蒙说道,“别忘了目前我们是以人人有车为前提来讨论的,这样每个小区甚至每栋居民楼里都有很多车,那么除非将高层公路延伸到每栋楼前,不然在街边各个通往地面的路口处都会有大量汽车排队进出。”

    “啊,好吧。”提问者无奈接受,不过他又说道,“不过停车库建在高层会很影响居住体验吧?”

    几乎任何人一想到自己住宅头顶还有一个停车库,都会头大,所以这种住宅可能几乎都卖不出去。

    “如果只是噪声问题,现在还是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的,等到维度革命开启后,这些降噪措施都要不了多少钱。但即便解决了,人们可能心理上没法接受。”

    叶蒙继续说道,

    “既要保证高通行率,又要保证住房体验,那就看建筑师能不能从设计上解决了。这里先给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那就是把建筑造的足够高,足够大,这样住宅就能离车库远一些。”

    “那住宅与车库之间的房间呢?”提问者继续问道。

    “不建房间了,留作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