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遗漏的科技树 » 二十九 好事成三

二十九 好事成三

    “污染问题。”

    此时现场众人鼓完掌后已经坐下继续观看。叶蒙接着解释,“飞艇发动机都是烧油的,单位里程油耗比巨轮还大,而巨轮走的是海上,不会影响到谁,但飞艇走的是陆地,又是低空,哪怕是走航线专区也会对周围的人有影响。”

    “哎呀,那这个问题咋解决?不会用电动的吧?”邵康问道。

    “对啊。”

    “你没开玩笑吧?”邵康吃惊道,“全世界哪有这么大电动机?”

    “电动机倒是好说,既然发电机可以做大那么发动机也可以,关键是在于电池不好做这么大。”叶蒙解释道。

    “对啊,那咋办?”邵康同学变成了提问机器。

    “有思路,但不是仅仅从技术层面就能解决的。”

    “我说大哥,能不能一次性把话说完,吊人胃口呢?”邵康不耐烦道。

    叶蒙摇摇头,“这里不方便说,现在也不急,后边有空再跟你解释。”

    此时飞艇已经飞到距离海岸线一公里的地方,海边有大量游客聚集起来观看和拍照,这种比巨轮还大但是又飞在天上的家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所以可兴奋了。

    江海市是长江入海口,这种大河入海口一般都是重要港口,而江海市又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所以沿海有很多巨轮往来。

    早在前两天,这些巨轮和其他船只已经收到通知,说江海市沿岸两公里内在今天不许通行,因为有特殊飞行器要在这里测试。

    什么飞行器测试要让轮船避让?

    有的人提前查了下,原来是飞艇,还是氢气的。

    好吧,既然是氢气的那就姑且让你一下。

    430米长的飞艇已经超过现役任何船只长度,而且体积随尺寸三次方增长,所以飞艇明显比其余轮船大了一圈,体型差异看起来很明显。

    很多巨轮在远处纷纷鸣笛,向飞艇打招呼。在他们眼里飞艇只是一种新奇事物而已,并不会联想到以后他们之间会有什么交集。

    “叶总监,飞艇在海上的测试要做多久?”刘领导(还是统一叫领导吧)向叶蒙问道。

    虽然邵康才是巨构公司老总,但很多人都知道叶蒙和邵康的关系,而且叶蒙是飞艇项目的负责人,所以很多问题都直接问叶蒙,邵康也不会在意这个。

    叶蒙答道,“很快就结束了,主要是各种航速和姿态测试,用不了多久。请问是有什么事么?”

    刘领导摇摇头,“没事,就是确认一下,接下来就开展运输贸易测试了吧?”

    “没错。”

    “那为啥要将贸易航线设定为沿海航线,而不是通往滇省的航线?”

    叶蒙笑了笑,“滇省航线专区不是还没划分好么?而且滇省港口预选地昆城海拔有两千米,会让飞艇载荷下降六分之一,千吨级飞艇运载能力本来就比万吨级差很多,再降六分之一就完全不能回本了。”

    “那沿海航线就能回本么?沿海不是有货轮么?”刘领导疑惑道。

    “回不回本要看今年总体天气状况,如果天天刮大风回本就没多少希望了。”

    千吨级飞艇抗风性只是比现有氦气飞艇强一些,还远远比不上万吨级飞艇,遇到大风顶多自保,要继续沿航线飞行就得看风向了,别太逆风还是勉强可以的。

    “而且沿海地区其实只有少数地方有能停靠大货轮的港口,毕竟大货轮要深水港,还需要专门开发。这样的话飞艇对沿海占大部分的没有巨轮港口的地区都有运输价值,毕竟飞艇只要有一块大一点儿的平地就能停靠了。”

    当然飞艇停靠也不是完全没条件的,至少需要停靠地准备好一些重物,最好是挖个大坑,填满成千上万吨水泥,上面再配置一些大型金属环,类似固定船的系船柱,只不过这个是环形的,叫系艇环。

    由于飞艇是分布式应力结构,所以需要准备多个系艇环,这样飞艇就能放下锚链固定住了。

    这种飞艇停靠装置叫做飞艇临时港口,结构很简单,只是水泥用量有点儿大,所以建造需要花点儿时间。目前只有组装厂外边和江海市南边六百公里外的c州准备好一个,今天的运输测试就是打算走这条线的。

    另外临时港口还得准备好装卸货的设备,如果是装卸集装箱,那得有码头那种装卸集装箱的叉车或者吊车,其中叉车比较准备,从其他地方开过来就行。

    “那这么说飞艇在沿海地区的应用场景还是很广的,那么巨构公司有打算发展这条航线么?”刘领导问道。

    “暂时就算了吧。”

    说话的是邵康,他早就和叶蒙聊过要不要做飞艇运营商业务,叶蒙说不感兴趣,他主要负责技术方面的事,而邵康也不想将精力花在这种地方,这种事远没有造飞艇高大尚。

    “我们主要负责建造飞艇,运营方面就交给运营商了。另外千吨级飞艇也多半不会继续建造了,还不足以搭建一条航线。”

    “为啥啊?”刘领导吃惊道,他知道这艘千吨级飞艇组装厂的建造也是花了不少钱的,要是不继续建造岂不是就浪费了?

    邵康想起这个就有点儿来气,叶蒙这位大少爷只管花钱不管赚钱,他当初造千吨级飞艇只想用来做测试,完全没有考虑对应组装厂的后续利用。当然这还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飞艇组装的后续工作需要用到大量机器人,甚至万吨级飞艇组装厂的建造就要用到大量机器人,而现在机器人产量不够,就不用在千吨级飞艇建造上了。”

    不过叶大少爷不考虑赚钱,他这位总裁可不能不考虑,他们不用这个厂了可以卖给别人啊,至于暂时没有机器人么可以告诉卖家等以后机器人产量大了就有了。

    至于别人信不信就看邵老板的忽悠水平了。

    这艘千吨级飞艇在海外欢快地飞了一小时就回到厂内,来到临时港口上方。这里早就准备好了几个装满集装箱的吊舱。

    然后观众们就看到飞艇先勾住地面系艇环,再放下吊舱钩住吊舱,然后艇身缓缓下降直至肚皮贴到吊舱顶部,过了一会儿勾住系艇环的锚钩解除收回,飞艇就缓缓上升,鸣笛一声,就往南边飞去了。

    此时飞艇直播已经进行了两小时,但观众们还意犹未尽,就在直播间不愿离开,这时有人就问万吨级飞艇什么时候出来,然后越来越多人也开始问这个,接着无数人刷起弹幕,只有四个字,却占满了整个屏幕。

    万吨飞艇!

    万吨飞艇!

    万吨飞艇!

    万吨飞艇!

    ......

    刘领导过来和叶蒙邵康握手,身后还排着很多人。

    “哈哈恭喜了,你们的飞艇很成功啊!”

    “谢谢谢谢,多亏有zf和领导的支持飞艇项目才能走到这步。”邵康和叶蒙达成默契了,与领导对话只要不是项目本身话题那就由邵康应付。

    “那好好加油,看现在这支持度,飞艇商用化方案应该很快就能通过了。”

    “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哈哈。”

    下午叶蒙和邵康就呆在邵康办公室歇着,他俩这段时间连轴转已经累坏了,好几天没和她们见面的太明珠也在场。

    “恭喜你们了啊,现在各大论坛热搜都是飞艇的新闻。”太明珠笑道。

    “同喜啊,没有你的体感仪和机器人,现在飞艇也没影啊,而且巨构公司你不也是有股份的嘛。”邵康说道。

    在巨构公司成立之初,太明珠就有了部分股份,只是没有叶蒙和邵康多而已。

    “没错同喜,另外我再来告诉你们另外一件喜事。”

    “啥喜事啊?”

    “体感仪和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可以提前造好了。”太明珠说道。

    “真的?”叶蒙一下子从沙发上窜起来,“怎么解决的?”

    “是上面派了多位国内顶级自动化专家来给咱们解决的。”

    “专家什么时候来的?之前没消息啊。”叶蒙奇怪道。

    “昨天,然后昨晚就解决了。”太明珠说道。

    “怎么会这么快?”叶蒙惊奇道。

    “新办法是种很巧妙的办法,不用再像以前那么麻烦了,说起关键还在于咱们的远程机器人。”

    “哈?仔细说说。”叶蒙好奇道。

    现有自动生产线大多是用各种专用机器人来生产,这些机器人长得五花八门,一个机器人只能完成一两件任务。当然也有更通用一些的机器人,比如库卡机器人那种类型,算是一个机械臂,但需要在机械臂末端配置专门的器具来执行任务,另外完成不同任务还需要进行专门的编程和调试。

    但现在不用这么麻烦了,用人形机器人就行,不过主要是靠人形机械臂的机械手。太明珠接着解释,

    “当初小蒙提出了用远程机器人的运动数据来训练机器人改进运动算法,然后我们就在做这方面研究,不过我主要研究的是双足移动平衡方面,手部动作方面是交给我们实验室另一个博士做的,当然他现在也是咱们公司的员工。”

    “他的研究最近获得了突破,但是主要是做家务这种活获得突破,而且最近机器人领域的突破太多了,我就没注意到,然后还是昨天一个华青大学自动化教授提出可以用这种办法来生产体感仪和远程机器人。”

    “等等,我确认下,你的意思是用人手这样的机械臂来生产体感仪和远程机器人?这样也行?”邵康问道。

    “对啊,当初实验室里的体感仪和远程机器人不就是我们这么造出来了吗?人手加上工具,在理论上是可以完成任何任务的。当然在工厂不会每个步骤都用手形机器人,关键步骤用就行。”

    “但这方面还处于研究阶段吧?”叶蒙问道。

    太明珠摇摇头,“可以直接用了,只要将工人师傅制造过程的运动数据拿来给机器人训练训练就行。”

    “嗯?人手动作和机器人手动作有区别吧?”叶蒙继续问道。

    “他们的位形空间是等效的,我们实验室那个博士在训练机器人做家务时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

    位形空间是用微分几何对物质运动的一种几何表示,在机器人学术界用到的不少,但在工程领域一般很少用到,因为微分几何这门现代数学对大多数工程师和工人来说,学习门槛还是略高了。

    说到这里,太明珠叹了口气,“哎,这问题当初还是我帮他解决的,现在兜了一大圈又绕回来了。”

    “哈哈哈!明珠你这是灯下黑啊,不过话说你已经错过多少重大发明了?自己就守在体感仪和人形机器人旁边,结果关键发明都是别人提出的哈哈。”

    邵康没心没肺笑着,太明珠也不在意,她摊开手耸耸肩,“只能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牛人太多了,尤其还有小蒙这个变态。”

    叶蒙摆摆手,“不要那么说,核心技术积淀是你做的,我那只是临门一脚,而且那几项技术论文和专利也是和你联合发表的,你也是原创者。”

    “我那是沾光了。对了,小蒙你现在已经是机器人领域名人了,下届机器人会议来参加一下吧。”太明珠结束了互相恭维与谦虚的对话,向叶蒙发出邀请。

    “哎,改天再说吧。现在主要弄飞艇,而且我对机器人技术细节也不太懂。”

    体感仪和远程机器人自动生产线问题就这么解决了,加上千吨级飞艇出厂算是好事成双,但其实不止。

    第二天,邵康和叶蒙就被通知巨型飞艇商业化方案已经通过了,让过去做最后商讨并签字。

    “李领导你好。”邵康和叶蒙与李领导握了握手,这位也是上次评审会议的zf代表。

    “两位好啊,想必两位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吧。来,请坐。”

    参会众人马上进入正题。

    飞艇商业化的项目已经确定,并且基本就是采用叶蒙提的方案,但有其他方面的问题需要讨论。

    现在zf和飞艇投资者们已经几乎不怀疑巨型飞艇将带来巨大的利益,那么这份利益怎么分配呢?

    如果巨型飞艇只由巨构公司一家企业生产,哪怕它还授权给其他企业,但巨构公司也很可能会成为一家超级企业,这是很多人不愿见到的。

    “所以,我们希望再成立一家建造飞艇的国企,并且能够获得现有飞艇技术专利的永久免费授权,当然同时也会给巨构公司一笔巨额投资,并且只要很小比例的股份。”

    李领导提出条件后,就等待着邵康和叶蒙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