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县长 » 第28章 利润颇丰

第28章 利润颇丰

    此刻此人如此挤兑县长,让他如何能淡定,陈孔遂站了出来,瞪了一眼中年人道:“莫要胡说八道,县长乃我等之福人,既然是县长新出之盐,自当购之。”

    话毕,便第一个上前,掏出五圜钱递过去,喝道:“我要买十包。”

    叫卖人见此人第一个支持自己,不免感激,遂爽快道:“大兄放心,新盐乃最好之盐,绝不会受毒。”

    “十包给你,另外再送你五包,以表感谢。”

    陈孔倒也爽快,双手接过,道了谢之后便走了。

    他估摸算了一下,此些盐足有斗多,比之十一钱一斗的寻常盐来得便宜多了。

    有了第一人的尝试,陆陆续续地也有些人购买,良就是其中之一,刚才陈孔的意有所指令他很是羞愧,便不再理会中年人的阻挠,径自买之。

    当然,还是迫于妻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谨慎观望的人多,被中年人阻止的更多,就这样过了一个时辰,买者不多,这令叫卖者皱起眉头。

    第一日买卖,不甚满意。

    再说陈孔,欢喜地抱住盐回去了之后,也到了飧的时间,便将细盐拿给妇人作食,时值荒年,不是重大日子,寻常人家皆是粗食,陈孔家也不例外。

    秦人讲究分食,可自县长到来进行一次聚食后,家人觉得方便简单,便偶尔有之,今日便是聚食。

    正当要举箸之时,却迎来了一个客人,是陈孔的旧友。

    陈氏原本乃氏族,自没落后便居于里聚,可旧友还是有的,或是商贾,或是吏,倒也不少,只是往岁落魄,甚少来往。

    这不,自县长造访,也不知这消息是如何传开的,陆陆续续地有些旧友便上门了,眼前这客人便是一商贾,专营食肆。

    “陈兄别来无恙,谷叨扰了。”

    名为‘谷’的商贾拱手进来,陈孔也算好客之人,客人上门,自然要请之入座,聚而食之。

    谷乃爽快之人,倒也不客气,坐下来便第一个举箸。

    兴许是饿了,见有葵羹在案,便举箸夹了葵叶。

    寻常黔首多有葵叶下羹,却少些油腥,盐乃珍贵之物,自然也不多放,叶也无多大味道。

    谷也乃对主人家尊重,率先尝葵叶。

    可,葵叶一入口,便觉不对劲,此叶和平时口味不对,如无盐下羹,定是平淡无味,若是下盐,也定会有苦涩。

    但这葵叶入口,却是咸淡适中,更无苦涩可言。

    谷眯起了眼睛,用陶勺舀了一口羹入口,却是十分顺口,甚为美味,感叹道:“妇人庖艺精湛也。”

    陈孔奇怪,葵羹乃常有之肴,作充饥罢了,哪有精湛可言,便尝了一口,顿觉味觉感受特好,比起往日来确有不同。

    自感是味觉出错,再尝一口,也是如此,也是奇怪,便炯炯地望着妇人,似乎在询问今日为何葵羹如此下口。

    妇人不好气地瞥了一眼良人道:“寻常食罢了,何来精湛?”话毕,也尝了一口羹,的确如谷所说一般,竟和以往不同。

    “怪哉!我明明是平常做法,怎会如此美味?”

    “可是添加了其他之物?”

    谷咂巴着嘴,好奇地问。

    他乃开食肆出身,对味道特别敏感,此羹甚为美味,定是加了其他调料,却见妇人摇头,她没有添加其他东西。

    “可是放了细盐?”

    陈孔突然想到什么,连忙问。

    “自然!”

    陈孔没有再问,赶紧夹起葵叶咀嚼着,再舀羹细品,发现羹中果真只有咸味,再无其他,可是,盐一般带有苦涩,羹中却尝不出一丝苦味来。

    “定是新盐。”

    “新盐?”谷似乎察觉到什么,惊叫,“陈兄,可否拿之一尝?”

    “可!”陈孔去了,拿出了妇人已开封的那包盐走了过来,谷连忙接过,倒出一些放在手中,啧啧称奇。

    此盐竟然细如沙,白如云,没有一丝杂色,还有那包裹之物更是离奇,竟从未见过,但他并不执著于此,舌头一点也不怠慢,舔了过来。

    入口咸,确是盐无疑,可没有那种苦涩,更是入口即化,残留淡淡盐香,这是寻常盐所没有的。

    “妙,妙哉!此新盐乃神物也。”

    谷兴奋了起来,竟又再尝了几口,连连称奇。

    “陈兄,此新盐在何处购得?价钱如何?事不宜迟,谷欲立刻购之。”

    显得那么迫不及待。

    陈孔看出谷的心思,自然也不隐瞒,“乃乡邑市集西氏铺,斗盐才六圜钱。”

    “六圜钱?”谷惊大嘴巴,须知寻常盐也需十一圜钱一斗,此新盐竟才六圜钱,简直不敢相信。

    正是这种不相信,遂犹豫了起来,问:“可有诈?”

    陈孔听之不高兴了,呵斥:“此乃县长所出,岂有诈之理。”

    谷顿时羞愧难当,以前的县长的确不怎么样,但自洪涝了之后,县长完全变了,不但救济谷粮,更发放粮种,如此义举,自不会使诈。

    他想得还是通透的,顿时大喜,匆忙而走:“谢过。”

    看着谷匆忙离去的背影,陈孔摇头,却也不淡定了,连忙问妇人家中可有余钱,如有,他定多购得新盐,可妇人摇头,令他失望不已。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一个里聚里,良为了应付自家妻买了新盐,飧时竟发现此新盐甚妙,更无受毒之感,惊为新奇之物。

    良之妻乃饶舌之人,心里从藏不住话,一下子将这个消息告知整个里,次日,大批的人赶集乡邑,全往西族盐铺跑,就几个时辰时间,西族盐铺的新盐竟抢购一空,再观老盐,竟无一人问津。

    那精明伙计吓了一跳,连忙将此事回禀族中。西族获知后,族中大震,之前那些反对的人羞愧难当,竟也要求快快大量投入市集。

    几天后,西族发现,自家的细盐竟非常畅销,据调查,附近乡的人都过来购买,反而是寻常盐无人问津,买卖惨淡得很。

    西族,族人又聚在一起,这次气氛可谓胜一筹,之前的针锋相对没有了,只有一味的夸赞族长的英明抉择。

    “族长,好消息,好消息,才半个月不到,新盐进账足足多了六倍。”

    说话之人正是当初在齐乡售卖新盐的人,此人名尚,正是因为其精明,遂被族中派出管理齐乡盐业。

    “多了六倍!”即使感觉到一定有大收益,却也想不到会是如此,族长吃惊,逐而独自计算了起来,“六倍?除去和县长分账的三倍,咱们还有三倍,足足三倍的盈利,呵呵!”

    “三倍,才短短三个月就三倍,如咱们西氏盐铺占领其他乡邑的市场,将会是何等数目。”尚自个惊讶了起来。

    此刻新盐售卖的地方只有齐乡,就有三倍的盈利,如加上金渠乡的,岂不更多,这还是半个月的盈利,如一个月,或一年呢?

    须知新盐的市场还未完全打开,就有了三倍的盈利,如完全打开,那将会是何等光景。

    这还是局限于齐乡,如西氏盐铺开到其他乡,想必会有更多的盈利,如果还可以,将新盐买到咸阳等地,那盈利会是如何?他不敢相信。

    这是要崛起的节奏。

    “快快,让金渠也告知盈利情况。”族长也想到了尚之所想,急忙吩咐。

    半天后,金渠回报,盈利四倍,也就是说和县长分账了之后还有两倍,已经不少了,就他们观察,金渠市场还未齐乡铺展得那么广,能有四倍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半个月盈利有多少,快快准备好。”

    族中账房早已统计了出来,马上说:“共百金三百钱。”

    “如此之多?”族长惊讶,其他人也瞪大眼睛,百金已经相当于族中所有产业一月的收帐了,此刻短短半个月新盐就能做到,而且还是比寻常盐少了几乎一倍的价钱出售,还能有如此收益,可想而知新盐的受欢迎,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

    “新盐可还有存货?”

    “已经不多了。”

    族长咂舌,半个月前他可是从盐署中购得盐万石,才短短半个月便几乎售罄,简直是神迹。

    “准备好百金,我要去见县长。”

    百金乃半个月全部收益,按约定,只需给县长五十金就可以了,而族长却要带走百金,账房犹豫了,不敢确定道:“不是五十金?”

    族长白了他一眼,呵斥:“你懂什么。”便甩袖亲自去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