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1645:开局坐拥闯王宝库 » 第五章 寻觅

第五章 寻觅

    “你既然还是王府仪卫司仪卫正,就必须继续履行你的责任!”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对跪在地上的年轻人大声说道。

    年轻人约莫二十余岁,相貌英挺,听到老妇人的话后辩解道:“姑祖母,侄孙不是没有找过,最近一年我走遍了整个湘西,却一点线索也没有发现”

    老妇人身形极为高大,正是时下石柱总兵秦良玉,那跪着的年轻人则是他的侄孙秦一鸣。

    秦一鸣,武举出身,因为出自世家,被朝廷派到常德荣王府担任仪卫司的仪卫正,就是王府的护卫头目。

    秦良玉厉声喝道:“王爷出逃时是怎么筹划的?”

    秦一鸣说道:“为了迷惑大西贼,便分作三路,小太监研墨长相、年纪与王爷颇为相似,便让他穿着王服,带着印信和圣旨走大路”

    “王爷扮成寻常百姓向西北进入大山,我等七八个护卫也扮成百姓跟着”

    “那为何走散了?”

    “我等刚刚进入大山不久就遇到了一小股大西贼,当时侄孙便主动留下来断后,让另外三人继续护卫王爷逃命”

    “后来侄孙脱困后身边只剩下我自己,余者全部战死,在寻找王爷的途中又发现了另外三人的尸首,但并未发现王爷的踪影”

    “侄孙大惊,赶紧返回常德城,并在附近盘桓了十日之久,若是张贼抓住了王爷,肯定会将其处死并大肆宣扬的,但张贼并未这么做,这就意味着王爷多半逃掉了”

    “王妃和郡主呢?”

    “他们是跟着几个护卫和老太监走的,多半......”

    秦良玉心理黯然。

    “张贼多半抓住了王妃和郡主,她们落到张贼手里岂有好下场的?这可恶的张贼!”

    “难道这大明的天下真的要完了吗?”

    半晌,她回过神来。

    “有没有发现那小太监的踪迹?”

    “没有,但并未见到他的尸首,估计也跑掉了”

    “也罢,我让弘文带上几十人跟你一起沿着澧水与辰溪之间的大山再找一找吧”

    弘文,秦良玉儿媳张凤仪侄儿,原本是河南人,中原大战时跑到石柱投奔秦良玉,本是文秀才,后来又考取了武秀才,并与秦一鸣一起中了武举。

    为人机警深沉,且颇有谋略,时下在石柱总兵府担任把总一职。

    秦一鸣见过张弘文后便道:“时下整个湖南还是大明天下,刚才姑祖母所说的辰溪与澧水之间的大山,几乎所有的村落我都查访过,既然增添了人手,我俩人不如一分为二”

    “你带一半人沿着辰溪寻找,我带另外的人沿着澧水寻找,何如?”

    张弘文自然无不可。

    几日后,秦一鸣带着大约二十人抵达了永定卫(张家界市),与众人商议道:“王爷才十五岁,平时又颇为胆小”

    “靠着常德府的大山本是流贼革左五营的驻扎之处,大西贼来后,其大酋老回回不得已与张贼合营,王爷肯定不会在附近的地方,多半是往西走了”

    “若是普通的小山,根本藏不住人的,永定卫附近的天门山山高林密,我等第一站便前往那里”

    秦一鸣的人都是穿着明军服饰,秦良玉在川东湘西一带威望素著,他们就算落单了只要亮出秦良玉的名号也无事。

    抵达天门山附近时秦一鸣立即将二十余人散了出去。

    “我当时虽然也查到这里,但只是沿着澧水两岸查访,并未上山,山上还有一些小的村落,也有百姓用来避难的石寨,不妨前往那里查访”

    “时间就以十日为限,每人负责一个地方,最后都到永定卫汇合”

    前次查访时,秦一鸣从天门山寺庙和尚嘴里得知天门山石洞颇多,便准备再去一趟,想从和尚嘴里弄到山洞的具体位置。

    秦一鸣出身军将世家,还是秦家第三代最杰出的人物,在加入荣王府之前曾经担任过石柱土司兵的夜不收头目。

    常德府城被占据后他因为护送荣王未果便逃回了石柱,但秦良玉并没有收留他,还是让他以荣王府仪卫正的名义继续查访。

    这一次为了查访方便,秦良玉给了他一块石柱总兵府把总的腰牌。

    秦一鸣骑着马很快就到了天门山寺。

    看着寺庙残破的景象,秦一鸣也是感慨万千。

    “这寺庙可是湘西最大的佛教圣地,可惜被流贼毁了,不过我上次来时还有几个和尚,也不知他们还在不在”

    天门山寺原本香火极为旺盛,正殿外面有一个颇大的广场,广场两侧设有马厩及拴马石,眼下几座大殿都被流贼拆毁了,只剩下后院的几座原本用来储藏杂物的茅房,还有几个走不动的老和尚和几个徒弟在那里。

    “那名为智通的老和尚说他十岁就在这里出家,熟悉附近的一草一木,也不知他还在不在”

    广场之下还有上百级石阶,眼下条石都被流贼弄走修建营垒去了,只剩下一道道土阶,若是下雨的话又湿又滑,根本上不去,现在尚好,秦一鸣便牵着马往上走去。

    很快,他就来到了广场之上。

    “嘶......”,甫一来到广场之上,他的马匹就嘶鸣起来,秦一鸣一看,只见广场两侧的拴马石上已经拴了一匹马。

    “如此残败景象也有人前来礼佛?”

    再看时,他的眼神不禁有些凝固了。

    “那是一匹长江以南地带甚少见到的神骏,肩高比我的马匹至少高出一尺,市价至少千两,还是有市无价,这附近的达官贵人、地方豪强早就被流贼席卷一空,还会有什么人买得起这样的神骏?”

    一边想着,一边将缰绳系在拴马石上,自己这匹马对于那匹马显然有些畏惧,显然很不乐意与之靠近,不断嘶鸣着、抗议者,秦一鸣无法,只得将其拴在另外一侧。

    刚刚拴好,正要再次拾阶而上进入大殿时,迎面走来了一人。

    只见其身材高挺,肩膀极为宽阔,戴着白色毡帽,看起来也就二十多岁,但其面容苍劲古朴,完全不像湖南人。

    那人见到秦一鸣时似乎有些警惕,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秦一鸣暗忖:“多一个人便多一份希望找到王爷”

    便施了一礼。

    “在下石柱秦一鸣,见过阁下”

    那人一愣,本来想说些什么的,但还是点了点头便走向了自己的马匹。

    秦一鸣有些恼火,“这厮如此无礼!”

    又想到自己还是干正事要紧,便不理会他,径直朝上面走去。

    走到后院时,正好碰到了正欲外出的老和尚,他肩上还担着一副水桶——这里也曾是战场,里面的水井也曾死过人,自然用不了了,想要饮水,只能在山下的河里挑。

    一见此人,秦一鸣心里一喜,“见过大师”

    那人正是智通,快七十岁了,竟还需亲自下山挑水,见到是秦一鸣,也唱了个喏。

    “阿弥陀佛,秦施主怎地又来了”

    秦一鸣倒是一个热心肠,他将智通的水桶接了过来,“大师,我之前还见到了几个小和尚的,如此重活,你怎地还要亲自施为?”

    智通神色黯然,“原本这里还有五六人的,三个老僧,四位小僧,时下暂时风平浪静,假以时日,有缘人自会前来捐赠,说不定也能重修寺院”

    “可时下那四人都走了,只剩下我三人,都是老僧,贫僧还是最小的,我不下山挑水又有谁?”

    “走了?这里是湘西名寺,时下因为流贼刚过,大家都不敢出来罢了,再等个一两年必定有贵人会重新此寺的,何苦走了?”

    老僧叹了一口气,“何尝不是如此?但以前流贼占据了几乎整个湖南,也几乎将所有的寺庙都拆毁了,原本他们也是没有去处的......”

    “他们还俗了?”

    智通摇摇头。

    两人一边往山下走,一边说着话。

    “那是......”

    “唉,石门县夹山寺并未毁于战火,据说是因为当时张贼一个小妾正要生产,便下令不得毁坏附近的寺庙,便保存下来了”

    “不过也被以前的老回回毁了一些,两个月前,来了一位前来夹山寺挂单的奉天玉和尚,他似乎很有些身家,自己出钱重修了夹山寺,如今那里可是整个湘西香火最盛的地方”

    “那四人得知后便去投奔了”

    “奉天玉和尚?身家?如今兵荒马乱的,哪里有这样的和尚?”

    两人很快来到了河边。

    智通说道:“贫僧也是这样认为,湘北、武昌府一带最近五年都是连番大战,造杀孽无数,多半有人杀人太多心内不安,前来重修寺院也说不定”

    秦一鸣将两只水桶装满后便挑着往上走。

    “大师,刚才也有一人来此,难道是来礼佛的?”

    智通摇摇头,“如此景象,连野狗也见不到,哪里还有礼佛的?”

    又想到秦一鸣,便抱歉道:“像秦施主这样的人自然不在此列”

    秦一鸣虽然那挑着百斤重的水桶,却丝毫没有气喘。

    “这么说那人也是来打听消息的?”

    智通点点头,“说来也巧,秦施主是打听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郎,那人却是打听两人,瞧他那模样,重点还在一名女子上”

    “还有,此人虽然说着湖南话,但显然是新学的,带有浓浓的北方口音”

    “北方口音?”,秦一鸣不禁停了下来,“也不出奇,大江以北之地都被满奴占据了,大量的北人来到了湖南,兵荒马乱的,有亲属走散了也不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