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出人头地从兖州开始 » 第61章 这是高端玩家

第61章 这是高端玩家

    陈宫敢这么说肯定就是不怕被曹操知道。

    那他又为何如此着急,就算两个县被曹操用来安置青州众,陈宫没必要现在就这么应激吧?

    这事曹操都还没做,陈宫已经到处在联络人。

    连陈盛这样刚拉拢的人都这般口快,那些他熟悉认识的人呢?

    陈盛抬头对视一眼,陈宫浓眉大眼看起来刚毅非常。

    心中不由得一冷,仿佛全身的酒气都已经侵寒入骨。

    这是高段位玩家!

    他隐隐察觉到陈宫并不是单单的兖州士族代表,他这是要两头通吃!

    在曹操面前他是兖州士族的代表,在兖州士族的面前,他是曹操对话兖州的代表,如果双方相安无事,又岂能体现出陈宫的才能?

    这是唯恐天下不乱之人!

    他是什么目的陈盛不知道,但能猜测陈宫一定不是兖州士族首族,也不是曹操麾下首臣。

    那他这么做有可能就是既要成为兖州首族又要做曹操首臣。

    用兖州士族的份量来提高自己在曹操麾下的份量,用曹操的份量来提高在兖州士族中的份量。

    又或者他就是单纯享受这种游走于矛盾双方的操控感,名为话语权的权利。

    何为纵横捭阖?当如陈宫是也!

    可陈盛知道他最后玩脱了,他始终是以兖州士族立身,他的出身立场决定了他无法平衡好双方,更兼曹操不是平庸之人。

    曹操后来有没有看出陈宫的心思陈盛不知道,但曹操没耐心了。

    刚刚拜的老师边让让曹操直接灭族了!

    水太深,公台你是把握不住的。

    陈盛再看向陈宫时,敬重之中多了三分畏惧,这是一个胆大包天的人呀!

    兖州士族当他是刚直的,曹操也当他是刚直的,根本没有人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着什么。

    他是在维持双方的平衡,也同样是在这平衡中独步而升。

    陈盛所思并非是他没有根据的臆想,实是陈宫太着急,曹操还没开始安置青州众,他就开始联络兖州士族,连自己这个小虾米都不放过。

    然而这些行为又很符合刚直的人设,所以没人会怀疑他真正的动机,曹操会认为这是公台帮我跟兖州士族分析厉害,兖州士族会认为陈宫是为我们考虑。

    只有陈盛这个一开始就不认为他刚直的人,以及将来知道他会做什么的人,才会想到这一层。

    由此!

    陈盛便能趁陈宫之势而起,行自己欲行之事。

    我也要纵横捭阖!

    “边公会收下我吗?”陈盛明知故问道,他心知肚明有陈宫开口这事一定能成。

    陈宫闻言哈哈大笑道:“鸿举大可放心,尔救兖州于水火!文礼岂能不收?”

    杨俊作为弟子是不好开口让边让收徒的,而陈宫作为好友更是同为兖州士族,此事易耳。

    陈盛看似没有应对陈宫所问,何人有人无地,实则已经做出回答。

    只要边让收了他,那他就是站在陈宫这一边,所以陈宫才哈哈大笑。

    “边公身体安康否?”陈盛看向杨俊问道。

    “并无不妥。”杨俊蹙眉疑惑回道。

    不怪陈盛问的突兀,实乃他知道刚刚拜的老师可能命不久矣,史书记载边让死于曹操之手。

    这个时间段拜边让为师有点像往火坑上跳,实则不然。

    就算曹操灭边让应该也不会牵扯到他的弟子,一个海内名士的弟子是数不胜数的,曹操杀不完。

    而且拜边让为师收益很大,近在眼前的就有陈宫和杨俊的人脉关系。

    既能获得身价又可拓宽人脉,此举虽有风险,但收益是巨大的。

    若是能避免边让被杀那自然更好,可是陈盛人言微轻,连正式拜师都没进行,该怎样去警示他们呢?总不能未卜先知言虚假之事吧。

    但又不能什么都不做,虽然不知边让为人如何,但若拜师便为老师。

    此时陈宫在场,陈盛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私下让杨俊写信警示。

    “鸿举破黑山贼之事,季才已经概述,然其中细节我甚奇之,不妨说来听听?”

    公事已经办完,陈盛也已经表态立场,陈宫便聊起私事,他对陈盛之才也甚为佩服,不然也不会这般拉拢。

    陈盛看了一圈谦虚说道:“此次大败黑山,实乃对方轻心大意,不知韦乡还有我等人马。”

    “此次过后黑山怕是无人不知你陈鸿举呀。”杨俊饮酒笑道。

    “我料黑山久攻白马不下,定会去乡里劫掠粮食,且若是攻下白马也定会经过韦津南下接应袁术,便引兵埋伏与伏虎山,以奇胜之。”

    陈盛娓娓说道。

    “好!”陈宫抚掌大笑,“看来鸿举是知大势的。”

    “而后有机会夜袭黑山营寨皆是季才兄诈降之功,盛不敢言功。”陈盛继续道。

    “若无鸿举果断行事,我这诈降计焉能退敌?”杨俊连忙挥手。

    “你二人不谋而合,不愧是同门师兄弟呀。”陈宫面有喜色,举酒再饮。

    “听闻鸿举亲取白绕眭固首级,我闻之无不骇然也!”王象亦啧啧赞叹。

    “能射大虎,便能射贼首!”陈宫看向陈盛的眼神愈发满意。

    心中不由得好奇,他一小小黔首是如何这般知大势又懂战局,那些士族子弟读经书习兵法者都做到不这些,很难想象他只是黔首出身,且年纪不大,怎么说都没办法解释。

    若不是没落士族之后,难道还是天授乎?

    于是陈宫又将话题引至陈盛的出身,然陈盛不以出身卑微而耻,不卑不亢侃侃而谈。

    “生子当如陈鸿举呀。”陈宫听罢感叹一声。

    只因他膝下无子,唯有一女。如今已年过四十,心有余而力不足矣。

    “鸿举对这天下大势如何看?”陈宫真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丝毫没有顾忌。

    这话问一介亭长是不合适的,然众人皆知陈盛并非普通亭长,杨俊和王象瞪时也振起精神,翘首以盼等着陈盛的见解。

    “大汉衰微,诸侯并起。”陈盛哀叹一声,表达自己作为大汉子民的无奈。

    随即凄凄说道:“天子正于关中受难,各地诸侯征乱不休,盛不知也不敢言天下大势。”

    大势他是了解的,如今他已经略有锋芒,切不可再过于秀出,于是便推脱不知道。

    “那便说说这兖州局势。”陈宫不依不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