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出人头地从兖州开始 » 第48章 东武阳陈宫

第48章 东武阳陈宫

    江苞对局势也不太明晰,但是第一个察觉到陈盛似乎不以自己为其中的势力所属,称呼曹操都是直呼其名,按理说陈盛这个亭长是兖州治下的亭长。

    而众人思量上这么一番,这才想到江苞所想。

    顿时心潮澎湃,这是切切实实地可以感受到陈盛心有大志的准确言行。

    当大哥的有大志向,还有见识和远见,麾下的小弟也有盼头呀!

    陈盛此举既能让他们涨见识,也能借机表明心迹。

    在他看来,很多人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见识限制了他们的能力。

    为了检验之前的判断,陈盛当即吩咐道:“阿苞明日再去陈留郡一趟,过韦津后看看是否有大部队行军的迹象。”

    江苞点头领命。

    韦乡韦城靠近濮水北岸,离韦津很近,过岸就是陈留郡,探查消息很快。

    黑山贼侵略东郡的燕县和白马,那如果袁术是他们的盟友,就必然会进兵陈留郡。

    只有先看清局势,才能做下一步正确的动作。

    此时黑山贼不来劫掠韦乡,陈盛自然乐于见此,他才夺取坞堡二十几天,就算他恩威并施,但总觉得立足未稳,能苟着发育当然最好。

    可既然想更进一步,就得抓住每一次进步的机会。

    黑山贼攻城肯定不会那般容易,杨俊提早知道消息并且有所防范,不会像燕县那么快陷落。

    想必至少都得拖个几十天。

    那么多人吃什么?抢了燕县也不够那么多人吃,等他们不够吃了就会来抢韦乡。

    陈盛的判断不无道理。

    如果有机会还是要主动出击的。

    否则到时候纵然他自己可以结坞自保,周遭的乡里也会被抢光,他曾说过若有能力一定会帮助乡里,这不是空话。

    “知大势者明,顺大势者胜。先等阿苞探查清楚情形,我们才好有下一步动作。”

    陈盛吩咐道。

    “在此之前尔等各自练兵,黑山贼久攻白马不下,定会缺粮,劫掠乡里是迟早的事。”

    陈盛又做出一步预测,众人心悦诚服点头领命。

    “辛辛苦苦得此坞堡就是为了抵御黑山贼,此次!吾定不会让他们得逞!”

    陈盛面露霸气之色,众人闻听只觉心驰神往。

    ......

    东郡郡治,濮阳。

    郡府大堂里回荡着一声严厉质问:“为何弃白马于不顾?!”

    只见他年纪四十上下,身着单衣儒袍,却腰间挂刀,唇上清雅长须,却目有刚毅之色。

    正是东郡东武阳人陈宫,陈公台。现为东郡都尉,与东郡太守夏侯惇共同掌东郡兵事。

    被质问之人正是夏侯惇,他衣裳简朴,身无挂饰,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一介黔首,又见他身材高大,面有棱角,粗眉厚须,神色坚毅。

    此时正坐在交椅上,俯案处理公文。

    “公台......”夏侯惇放下小笔面有难色,轻声道:“明公已做布置,我等岂能背命?”

    虽然夏侯惇才是东郡太守,本人也是性情刚毅之人,但在陈宫面前,他确实不敢大声说话。

    曹操能入主兖州,陈宫可是出了大力。

    东郡一开始的郡治在东武阳,正是有本地士族陈宫鼎力支持,随后陈宫又凭借着超级广的人脉以及犀利的嘴巴,用外交手段替曹操争取到兖州牧的名头。

    连曹操都得尊重敬爱陈宫,何况是夏侯惇?

    要不是东郡人不能为东郡太守,且曹操地盘不多,陈宫足以是一郡之首。

    就算是如今的东郡,夏侯惇这个郡守也得听从陈宫的意见。

    只是这次曹操明令禁止,夏侯惇才显得有些为难。

    “明公言坚守濮阳,但也有言见机行事!”陈宫坚持道,“黑山贼虽然人多势众,然而皆是乌合之众,南匈奴更是闻风而逃之辈,我领三千精兵就可尽破他们!”

    陈宫咄咄逼人,怒喝道:“燕县已受兵祸,白马尚可驰援呀!”

    “公台之智勇我岂能不知?”夏侯惇同样固执己见,“然前方来报,南匈奴拒守白马山,就是准备突袭我们的援军,岂能如他们所意?坚守濮阳乃是以大局为重!”

    “哼!”陈宫冷哼一声,呼哧着胸膛,别过脸看向门外的天空。

    此门正对西方向,隔着百八十里远就是白马城,他看不到白马城的城墙,却能闻到东郡人的血。

    当初之所以力挺曹操,就是因为曹操赶跑了黑山贼,他救了东郡呀!

    可如今!为了大局难道就可以不顾东郡人的死活吗?

    陈宫虽是士族,但士族也需要根,哪有脱离黔首的士族。

    死的都是他东郡的人呀,他不得不自疑阴谋起来。

    等燕县、白马县被黑山贼杀得十室九空,剩下的地不就会被那些没地的人给占了吗?

    曹操前年收纳的百万青州黄巾众不就正好可以安置了吗?

    那些青州众只听曹操的,这是在掘兖州士族的根!

    “黑山贼和南匈奴想要围点阻援,我怎会不知?”陈宫不甘心道。

    “我只需派遣一部伪装成援军,等南匈奴突袭援军,我再引精兵在后,可他们一举歼灭!”

    陈宫收敛怒气有条不紊道。

    “届时南匈奴兵败而去,我引兵驻守白马城外与之犄角而守,那些黑山贼不攻自破矣!”

    夏侯惇听罢觉得甚是有理,他也相信陈宫的能力,但战场瞬息万变,要是没有把南匈奴击溃,到时候不仅丢了白马城,连濮阳都难守。

    那就有违曹操嘱托,失白马也不能让濮阳陷入危机,这就是大局。

    陈宫再有把握那也不是百分百,夏侯惇也绝对不会冒险。

    说不好听点就是,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过就是功。

    可见陈宫如此固执,夏侯惇为了内部团结,于是语气缓和道:“公台心寄东郡百姓,惇甚是佩服,明公确实令我们见机行事,但坚守濮阳才是第一要务!”

    陈宫闻言当即又蹙起眉头。

    夏侯惇连忙继续说道:“见机行事也得有机可行呀!这样如何?我等先派遣斥候探查白马山的敌情,等时机合适了,我亲自带兵驰援白马城!”

    等时机合适了那白马城可就没了!到时候还驰援谁?

    夏侯惇甚至希望白马城早点没,这样陈宫也不用这般死缠烂打。

    “那就请元让好好探查!”陈宫无可奈何,总不能违抗曹操军令。

    说罢挥袖而去。

    陈宫并非是一昧刚直,也犯不着和夏侯惇置气,他这是表达自己作为兖州士族的态度。

    如果真是曹操想要一箭双雕,既要破袁术和黑山贼及南匈奴联军,又想要之后安置好那些百万青州众,身为兖州士族代言人的陈宫必须进行态度警告。

    那就是你别太过分!这地是我们兖州人的地!

    陈宫能拥护曹操自然是佩服他的,但同时他也是兖州士族的代言人。

    他必须做好双方的平衡。

    当然这些都不会言辞凿凿地说出口,或许现在的夏侯惇还不明白陈宫是什么意思,等曹操问起他,公台是什么表现呀。

    夏侯惇一说,曹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