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88章 我哭了

第88章 我哭了

    历史上张苍得罪嬴政,无外乎因为此事。他怎么可能容忍嬴政在这种事情上发癫呢,嬴政觉得自己是半仙,可张苍觉得他有病。

    但是嬴政心爱的国库大仓鼠李斯也没有告诉嬴政这个道理,由着嬴政狂热的追逐小孩子都觉得荒唐的梦想。

    嬴政自认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给世人创造了和平,理所应当要在民众身上拿些回馈。

    这种想法在支撑他要通过压榨民众来换取自己的长生愿望,不仅造成他与庶民阶层的脱节,更使得庶民对秦始皇产生一种恐惧,畏惧的心态。

    没错儿,嬴政已经不打算当人了,他也没把自己当人,他想要成神啊!

    那这样的一个皇帝,民众也只会觉得他有病。

    只是阿房宫最终是没有建立好。他那渴望建立不朽帝国的梦想也在沙丘随着生命的终止而被终止。

    但是,晚年的嬴政,他造就了刘季的发家啊。

    因为他的过分相信占卜结果,已经干了太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也就罢了,打匈奴,建阿房宫。但是嬴政自己着相太深,非但没有摆脱这些,反而陷入了又一个误区。

    自信才能极高,有着通天本事的祖龙陛下,他不知道哪里学来的望气功夫,竟然学的融会贯通。

    望气这个本事,楚汉战争时期,项羽的合伙人范增也很精通。

    而嬴政,他求仙长生没结果,望气功夫却有一手。

    巧合的是,范增后来总是看到刘邦头顶上的云是龙虎的形状,而早在十年前,我们聪明的大哥大嬴政,他也敏锐地看到了东南有天子气。

    嬴政就为此非常苦恼。

    这就是人经常在自己欺骗自己了,也是人和既定命运之间搏斗的矛盾所在。

    当一个人相信占卜结果、望气所见,那就说明,你是相信命的。但是让一个人知道了结果,却又坚定地认为,他能够改变这一切,这又是在否定命运。

    所以,占卜和望气,这种上古预测术,当它一经诞生,本身就成为了命运的一部分。

    在你的命运里,你的一生之中,能不能了解、知道、并且亲自接触、验证预测术,也都是你命运之中的必然。

    但是,能从中超脱出去的又有几个人呢。

    天底下大多数人,是不相信命运这回事的啊!

    而嬴政望气看到的结果,又对刘季的一生造成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刘季的一生,始终就和"龙"脱不开关系。

    自认为自己是祖龙的嬴政,在他观望到东南有天子气候,做了非常愚笨的事情。

    他就经常开始望气,然后越看心里越慌。

    因为他看到的结果始终不变。

    “东南有天子气。”

    “东南有天子气。”

    “东南有天子气。”

    智慧越来越超凡的嬴政,对着身边的人把这件事讲了很多次。

    然后为了压制那个人,嬴政就东游,甚至试图提前抓到那个人然后杀了他。

    然后这件事就被嬴政自己闹大了,消息传到了云梦泽!

    如果说"忘秦者胡"的预言无论那个"胡"是指"胡亥"还是"胡人",嬴政知道了预言,随后一手缔造了这件事。

    那么“东南有天子气”,则是嬴政知道了命之后不愿意顺命,试图强行改之,最后再一次让预言成真的操作之二。

    算命,本身就和西方实验中的双缝实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说,当一个人一旦开始看到了自己的命运,就会再也走不出来,沿着自己看到的命往下走。

    因为能够在命运终结之前事先就看到自己的命运,本身就是命运里安排好的一部分。

    就是因为嬴政的疑神疑鬼,弄得东南有天子气的事情弄得人尽皆知。

    然后,这件事给刘季推波助澜了。

    打小就和龙脱不开关系的刘季,自然接下了嬴政这波劳心劳力,晚上睡不着觉也在给他打的广告宣传效益。

    如果你知道了后面的事情,就会发现刘季的崛起,根本就是嬴政一手造成的。

    嬴政的这些做法,传到了云梦泽之后,刘季就很害怕。

    刘季本来就觉得自己很不凡一个人,毕竟长得那么帅,有帝王之姿。明明是个庶民,可是天天担心国家大事。

    这种人,一旦落在民间,非常容易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拥戴。因为身边的人相信,若是刘季这样的人得到高位,他们能够过上好日子。

    一向坚信愚民政策的嬴政,他并不知道民众的眼睛一向是雪亮雪亮的。

    事实证明,民众的看法是对的,刘季的出现,确实让庶民过上了好的生活。

    那么嬴政是怎么间接帮助刘季造势的呢。

    他的过分害怕,让所有人都很痛恨他的人,都把目光转到了东南。

    而身在沼泽之地的刘季,他本来都已经三十三得到妻子,和吕雉过上了没羞没臊、郎情妾意的甜蜜美满生活。

    但是命运阻断了这对乡村小夫妻的幸福日子。

    刘季一直以来,就总是被人告诉自己和"龙"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而沛县这个地方,过去又是楚国的地儿,楚国人迷信巫医,对鬼神更是十分崇拜。

    别说刘季自己怀疑自己,大家听说了嬴政发癫的原因,也开始想着刘季,不过不敢多想。

    嬴政自己把自己吓得要死,几十年的苦心经验,就要被别人拿走了,他害怕啊。

    嬴政不仅把自己吓得要死,还把刘季给吓着了。

    刘季怀疑嬴政要寻找捉拿的那个人就是自己,于是刘季就躲了起来,藏在芒、砀山泽岩石之间的地方。

    吕雉细皮嫩肉,这些年少年有父兄疼爱,婚后又被丈夫厚爱,一时间没了丈夫在身边,自然害怕。

    于是就拉着别人和他一起来芒砀山找刘季,可是那么大的山地沼泽,吕雉总是动不动就找到了刘季。

    刘季就觉得很奇怪,于是就问她原因。

    吕雉就对刘季说,“你居住的地方上空经常有云气,所以我每次只要来找有云气的地方就能找到你了。”

    刘季听到自然很高兴,也更加确信,他真是个天命之子。

    而沛中子弟有很多人听说这件事,很多人就想追随刘季。

    虽然很多人看到历史,总觉得这一段是吕雉在给刘季造势,故意假装这么说的。

    但是根据历史前前后后,以及敌友双方的无数人的证明,这件事未必是假的。

    这就是刘季芒砀山起义的最大底气,也是为什么,天下人在听说了沛公的名号后,都赶着过来帮助他。

    嬴政恐怕死了以后才知道,原来当初就是他在帮着刘季做宣传,造大势力影响。

    这段历史,可谓至关重要!

    但却也是最为人所忽视的。

    它造就了秦朝和汉朝的接替,嬴政冥冥之中给刘季造势,当然,也正式的毁灭了一个家庭。

    当刘季知道他是那个天命之子后,就和嬴政相信自己是祖龙以后,都开始走向疯狂。

    长久地居于人下的压抑,都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开始爆发了。

    在刘季的心目中,他已经不再觉得过去和妻子儿女互相依偎,老婆孩子热塌头的日子的那种生活是美好的了。

    野心开始膨胀。

    等到嬴政死了,胡亥、赵高开始作乱,天下人忍得也够久了。

    刘季也开始跟着造反了。

    想当初,沛县也是有人要起兵造反的,只是大家推举的人是萧何和曹参。

    但是最后,从芒砀山赶回来的刘季摘取了桂冠,成为了沛公。

    以刘季的人品,名声,家中财富的多寡,他没有一样可以和萧何匹敌,但是最终却得到了沛县人的拥护。

    难道刘季靠的仅仅是他的勇敢和无畏因此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吗。

    难道说,樊哙、和夏侯婴他们不勇敢,不无畏吗。

    可是为什么,最后花落刘家呢!?

    在一个人容易迷信的时代,这些鬼神的传说,简直是给刘季这只老虎插上了翅膀。

    就这样,刘季开始传奇的后半生,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

    但是吕雉也开始和刘季成为陌路夫妻。

    原先温柔善良的地主家大小姐,他的和地主家的小儿子的美满夫妻婚姻生活戛然而止,迎接她的是丈夫的背叛,儿子的不理解,小妾的挑衅,青春年华的逝去,外人的闲言碎语。

    刘季后期不干活,家里大事小事全给吕雉包。这种劳作下,媳妇也得熬成婆,纤纤玉手变成枯树干。

    吕雉被项羽俘虏,在大营关了很久。项羽是君子,不会动吕雉,可是天下那么多小人,他们难道不会造谣吗。刘季又会相信吕雉吗。

    如果过去刘季对待吕雉也一般,那么吕雉也许后期不会那么恨他。

    但是人往往是因为不懂得爱恨都有个界限,在爱的时候没有节制,等到对方恨你的时候,后悔也晚了。

    如果刘季壮年时,他不把吕雉当个宝宝宠爱,吕雉不会对他产生莫大的依恋和爱慕,所以后期对于刘季性格的转变,对夫妻之情的罔顾、对儿女的狠心,桩桩件件,都在逼迫吕雉走向极端。

    所有一个女子难以承受的事情,一样不落落在了吕雉身上。

    前期极端的爱,造就了后期的恨。

    这就是为什么,在那个男人一妻多妾的时代,有的妻子对丈夫出人头地后的纳妾不感到奇怪;但是为什么吕雉恨得发狂,走向不可收拾的局面,做出人彘。

    这怪谁啊,怪刘季啊。

    他当初不请假回家天天看吕雉,把吕雉当宝宝,吕雉怎么会体会从爱的天堂到无间地狱的极限坠落。

    两个人当初能爱的死去活来,日后就能反目成仇。

    ……

    最终,在大秦帝国给民众造就的重重迷雾,无尽沼泽之中,先后走出了汉高祖刘季,专权的吕后。

    假如没有扶苏,未来的历史就是这样。

    那么现在,扶苏就在等待看刘季的反应。刘季的选择,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如果他真的想做嬴政那样的大丈夫,那么以后,就再也没有刘季这个人。

    现在对刘季的百般宽容,就是为了造就自己和刘季君臣关系中绝对正义的形象。

    一旦以后刘季做出格的事情,扶苏的做法都不会让其他人感到惊讶又或者有指责的借口。

    当然,嬴政后期的癫狂,也着实让扶苏感到担忧。

    因为,扶苏考虑的这些事情,本来就是即将发生的事情啊!

    大秦帝国的体制决定了,身为皇帝的那个人他的做法将决定天下人的命运,也决定了秦国的气数。

    照这么看来,扶苏根本没有第二个选择,要么他直接干掉嬴政,要么等着天下人干掉自己。

    只是刘季欢喜回家过年,临淄这边的事情可不少。

    邵平眼看着宫中人人都去稷下学宫游走,连一些大胆的朗卫都开始想着为自己招兵买马,甚至说这是太子的授意,邵平就规劝扶苏。

    “太子,您这样授意臣吏游走稷下学宫,就是穿着绒衣在篝火旁游走。”

    扶苏的压力,不会比任何人的小。但是决定了要走的路,就要坚持走下去,现在这个时候,只要自己松一口气,那就自己把脖子往剑上架。

    历史是残酷的,容不得你相信感情的。

    一个要背负苍生命运的人,本来就是要放下个人私情,什么儿女情长、父子亲情,在帝国的利益面前,统统靠后。

    “无妨。”

    “太子,您可要三思啊。”

    扶苏抬头望着正月的天空,真个碧空如洗,鸥鸟在头顶略过,落下片片羽毛。

    “天塌了,有吾顶着。汝有何惧?”

    看到扶苏如此坚持,邵平知道自己现在说什么都是无用的。

    只是这股臣吏人人都去稷下学宫求才士的风气,实在是太热了。

    这股风气,甚至惊动了蒙恬兄弟。

    蒙毅皱眉,“这应该是个误会吧?”

    蒙恬却十分冷漠,“有时候,当一个人真的成为了万众期待的人,大家反而不愿意接受他了。因为当他成为大家都期许的人物后,就不会再甘心做个小角色了。”

    蒙毅乍惊,大哥的话他没有听懂,但是听口气,太子并不是不小心的。

    那不是故意的,就是有意的。

    “这样的大事,要向大王禀报吗。”

    “我亲自去见过太子,到时候再决定吧。”

    “我陪你一起去。”

    不是扶苏忽然间发癫,而是那个决定天下人命运的历史大事件到了。

    嬴政的皇帝制度,要开始落地实施了!

    所以,现在的扶苏,他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沉默了。

    但是蒙恬、蒙毅他们二人,也必须尽忠职守。

    谁是君,谁是臣,有些事情可是明明白白的。

    很快,这两个人一起来到扶苏面前,询问扶苏。

    “太子这些天都在做什么呢?”

    “饮酒罢了,你们知道我一向不怎么爱举办宴会,所以没有宴请蒙将军和蒙大夫过来。”

    兄弟二人对视一眼,这是装糊涂啊。

    “那太子可有下什么命令吗?”既然太子你装糊涂,那我蒙毅就开门见山的问了。

    扶苏只能问,“中大夫所指何事啊?”

    “太子年轻,小心一时酿造大祸。”蒙毅比扶苏大个十几岁,确实有资格这么说。“我听说,有人说,是太子授权让他们时常进入稷下学宫,和那些士人攀谈。”

    “有个叫做刘季的卫尉,扬言说,稷下学宫的才士,他要九十九。乃至于有些朗卫,都敢公然去稷下学宫,说是要交朋友,实际上是问有没有人愿意做自己的门客。还大言不惭地说,只供食饭住处。”

    “等到这样的事情都传出去,太子就是把自己的放在篝火上烤。”

    扶苏听到后,就变得很悲伤,甚至想要哭泣。

    “原来二位是怀疑我有二心啊。”

    蒙恬蒙毅见到这情形,自然是招架不住。

    事实上一个人,做到哭泣让人捉摸不定到底是真哭还是假哭,那才是真正的高明。

    可是若是做人做到让人见到你能分得清你是真哭还是假哭,那做个小人物就可以了。

    蒙氏兄弟自然都觉得这场面很尴尬,可是来都来了,就是日后被太子把皮扒了,那也得把事情问清楚再走。

    “太子没有下达这样的命令吗?”

    扶苏立刻拿起擦泪的袖子,“当然不是。”

    “命令确实是我下达的。我本来不打算这么做,都是听到了刘季的谏言,这才幡然醒悟,公然下令这么做。”

    蒙氏兄弟愕然。

    蒙恬作揖,“太子为何要这么做呢?”

    “这诸子百家,加起来能人贤士,足足有数千人,取精去糟,也还是有数百人。再说天下云集而来的士人,他们千里迢迢而来,若是空手而归,难道他们会甘心吗。”

    “小小的稷下学宫,能够容纳多少才士呢。只怕我们秦国得到的才士,尚且不足天下才士的九十九。”

    “若是放他们回去,不使用它们的才华,他们必然痛恨我们秦国。这就是给秦国招致后患啊。”

    “所以我只能这么做了。”

    蒙恬和蒙毅听到,一时间都无法反驳。

    蒙毅仔细分析着,太子没有说虚话啊,这些都是事实。而太子这么做,也是合乎情理的。

    蒙毅就说,“臣没有问题了。”

    蒙恬瞪大眼睛,我弟弟在太子面前尚且这么耿直的吗。

    蒙恬却问,“臣跟随太子已经很多次了,知道太子的才智远高于我。臣困惑的是,以臣鄙陋之见,尚且认为太子这么做有嫌疑,那天下人呢,只怕太子是在给自己招惹麻烦。”

    “难道太子没有更好的选择吗。”

    蒙恬的话,让扶苏感到生气。

    办法当然有,那就是我怂一点,让嬴政的剑架在自己的脖子上。

    扶苏就变得非常严肃,他很认真地对蒙恬说,“我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因为要解决这件事,要么把六国搬去咸阳,要么把咸阳搬来临淄。”

    “山川地理的阻隔,这是我们人始终没有办法破除的。”

    【此二章灵感,来自于日前一个梦。

    梦里见到了刘邦和吕雉啊,他们从阴暗潮湿的云梦泽走出来,向天下走来,那个场面怕是一辈子忘不了了。

    刘邦气宇轩扬,容貌伟丽,真的有那种扶大厦之将倾的感觉,绝不是那种街头小混混,更加不是地皮流氓。而吕后貌美,温柔坚韧。

    夫妻两自信从容,从芒砀山走出来,开创天下。太有范了。

    就是梦醒之后,很愧疚。

    从气质看,这两个人根本就是帝后风范,可不是什么草民气质。

    只是这两个人好像在历史上得罪了不少人,被很多人黑化了一样,显得一个獐头鼠目,钻了历史孔子,一个很坏,千古毒妇。但是我没空给他们俩找证据翻案了。

    我在这本书里,为了成就扶苏,着墨明显偏心于扶苏啊。对这两个大汉功臣的个人形象,定义的有些出入

    只是木已成舟,也不会更改!

    然后,就像书里扶苏说的那样,向前进发吧。

    (PS:以上字数都是不计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