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民在汉末 » 第二十一章 县令的难处

第二十一章 县令的难处

    整整一周,丁镇和陈靖只是通过信函来传递信息,然而得益于这个时代纸张的质量太差,因此,他们基本上是各干各的,互不干扰,各自全权处理事务。

    一方面,在丁镇这边,接待了一位自称陈靖朋友的王氏使者,据说是说服了族内要和丁镇他们共同做生意,一起赚大钱,并且要把生意铺排到冀州去。只是来的那位毕竟在族里身份不高,动员不起太大力量。丁镇见来者不凡,也是大感兴趣,长谈许久,那位自称王宪的使者临走之时,也是连连感慨,说平生居然能见到两位如此好汉。陈靖闻得此事,马上长文建议丁镇和他们大力合作,获得支持。

    而丁镇自然知道太原王氏的金字招牌有多重要,马上动员手下人手开始进行商号的成立工作。并且由于人手紧缺,他还吸纳了一批井陉里的村庄民众,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些不大重要的工作外包出去,这样有助于节省钱粮,也在井陉内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陈靖既然总理了县城一切事务,手底下也接收了丁镇分派来的一营人马,便以这一营人马为队率干部,招募游侠,组织了一批人手,开始有条不紊地挤占其他游侠团体的生存空间,把一些基建项目大部分揽到手里,既赚了钱,又打响了名声。而组织度上去了,办事也更有力,别人用起来也更放心了,这就是有组织的黑暗势力团体比普通黑社会的强大之处。

    除此以外,他四处赴宴,借着董种原本的人脉把县城里的脉络摸得清清楚楚,分析一通,明白了县令许贤所处的困境。一封信函与丁镇交换意见,他便开始了他的计划。

    当然,许贤面临着困境,然而县令老爷毕竟是一县之君,也不是什么三瓜两枣比得上的,因此,陈靖倒是一直在找门路,想要试探试探这位许县令,看看他到底是一个庸才,还是一个高手。毕竟无端打压一家没有仇怨的豪强,又轻率地同另一家联手,这个操作确实具有迷惑性,当然,不排除确实是他段位太高。

    “这李老爷的信函是前日来的。”陈靖顿了一下。“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动手啊?”

    “额,后……后日?”

    手下面面相觑,老实言道。

    “可以,董兄安排好了吗?”

    “陈副头领,董哥安排我们后日清早就去堵林家在县里的一家铺子,最好是和那铺子的人打上一架。”

    陈靖听完,却是摇了摇头。

    “我问你,李老爷和林老爷,又什么深仇大恨吗?”

    “没……没有吧?”

    “那好,我再问你,你如果是李老爷,你会帮一个刚刚上任三个月的新县令和林家掰腕子吗?”

    “不会。”

    “而且李老爷平日里把你们当什么人看?”

    “就是做生意一样,用的时候给钱,不用就不管。”

    “那就对了。”

    手下小心翼翼地继续问道:“所以不能去?”

    陈靖讲完话,瞟了一眼这个小弟犹豫的表情,不由轻笑了一声。

    “你蛮伶俐的嘛。不错,去了肯定会被李老爷卖掉的。这样,既然你们不用去了,你就把县衙里的各种官的名字,背景,人脉都交代给我,我记一下。”

    手下仍然是恍恍惚惚地点了头,没有听清陈靖的话,一直等到走出院门,才想起自己的使命。至于陈靖,打发走了眼前的小弟,也是无事可做,又念及到了春日,便不由得起了踏青之心思,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给自己放一个假,领着四五个亲信伴当和董种平日里的心腹弟兄出去看看田野,做一做调查。

    临走时,倒是没有忘记揣着天底下独一份的笔记本。

    “如何这边春耕开始了七八日了,这边还没有动土?”

    然而甫一出城,便看到了一番奇特的景象。真定县城外,广袤的田野赫然分为绿油油和光秃秃的两片,

    这番景象,使得陈靖也是颇为好奇,便侧身询问跟来的几个本地人。

    几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其中一个年纪稍大的出来拱手作答,解除了所有人的疑惑。

    “回陈头领,这边是官府的地,这边是李家的地,那一块是林家的地。”

    话到一半,这年纪稍大的手下停顿一下,环视左右,方才凑近小声言道:“衙门里的人说,是官府缺了粮米,没有种子,因此迟迟不能下种。”

    然而如此一说,陈靖反而兴趣更浓,继续追问道:“官府的田,是谁来种?”

    “额,自然是官府招揽流民或者无田的徒附,官家出种子农器,收成官府自然也是分大头。”

    按照这手下的介绍,上一任县令因为要离任,因此,税务就不大上心,导致下面李家和林家两家豪强欺上瞒下,吞了许多粮食,新上任的这位县令正是被他们坑了一把,却也只能拿好脸去讨好他们,准备借得一些种子度过难关。至于这些消息的来源,自然是董种在官府里结交的生死弟兄,这些事也不是什么秘密,自然是准确的。

    “只是县令既然要借大户的种子,只怕之后要被收去不少收成,拆东墙补西墙而已。”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靖和丁镇最近正在发愁如何去接近县君,缺种子一事,岂不是大好时机?况且自己认识的王宪也恰好拜访,联系一番,岂不是正好能让县令欠自己一个人情?

    一念至此,他居然是马上掏出纸笔撕下一页写下数百字,又交给身边跟来的亲信让他马上回到井陉交给在那里同太原王氏打交道的丁镇。

    只是这书信上面的字虽然清晰有力,这亲信还是犯了迷糊,一边策马奔腾,一边看着这张纸上的内容凌乱。

    不错,陈靖用的正是现代汉字,字形大有改良,自然不能完全看懂,一些要紧之处甚至用拼音替代,这样就成了最佳的暗号了。

    一日之后,丁镇收到信函,细细翻看一番,也是深为认同,他当即下令分出一些粮食来,同时又马上准备着亲自往太原走一趟。

    自从开展商队贸易以来,丁镇也是利用二道贩子的优势弄了七八匹好马,至少传信是要快上了许多。而借此一路疾驰,也是迅速赶到了太原王氏,并且按照王宪的话轻松得到了拜访王宪长辈的机会。

    丁镇虽然人微言轻,有王宪这位老实人作保,再加上他声称有一笔大生意要谈,也是很利索的获得了王宪长辈的接见。

    说起来,这太原王氏不愧是并州乃至整个大汉都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而且不同于别的地方世家豪强分开来,在这里王氏几乎将太原郡的上上下下垄断了个七七八八,既有钱又有权,也是让人惊叹,只是丁镇却疑惑不已,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怎么在后来就没有一点动静呢?有这份基业,少说也能混上一个顶级军阀吧。

    然而丁镇不知道的是,王氏目前当家人,乃是王柔王泽二兄弟,素来被称为名臣,而王允也是其代表人物,但太原王氏不知未何,并未有割据称霸的念头,最终投靠曹操,一直延续到隋唐成为什么五姓七望之一,兴盛了将近七百余年。

    “王公,我接到心腹言语,真定县令发愁于缺少春耕种子,而王氏正打算进入冀州,若是送去千石种子,岂不能得那县令一个大人情?况且王氏家大业大,何不免费借予,甚至是赠给他,如此一来,如何要担心在真定乃至常山受阻?”

    丁镇倒是诚恳无比,姿态也放得很低,而一旁陪坐的王宪更是倾力说服。

    事情很顺利,最后,王宪父亲王松还是点点头,认可了丁镇的计划,还指派儿子王宪也跟着去。

    不过丁镇倒是一眼看得出,这王松的认可怕是大半来源于王宪的劝说。老实说,王宪丑是丑了点,但是身为父亲的,怎么会想让儿子就凭着家业坐吃山空呢?怕不是想让儿子锻炼成功的居多吧。

    倒也算得上疼爱子女了!

    走出王氏家门,看着眼前一大片属于王氏的绿色田野,丁镇情绪复杂,但主要还是积极向上。

    回头看着王松细心地嘱咐王宪,自己心里也是不由泛起了涟漪。

    穿越了快一年了,家里的亲人,如今如何了?

    只是不知道,此生,还能不能有机会回到那个世界了。

    想到此处,丁镇苦笑着摇一摇头,同王宪还有许多装载着粮食货物的车辆一同走上了通往真定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