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谍中谍 » 第八十八章 雷霹雳

第八十八章 雷霹雳

    营区中央偏北处的大帐四周守备严密,巡逻人马几乎不曾间断,值守各处的众匈奴人紧张万分。

    此次对战的汉军尤其僄悍,人虽越来越少,战斗力却愈发惊人。如今更得神助,而且其援军随时可能出现,谁又能不紧张,谁又敢不紧张。

    越紧张越来事,箭雨无端落下,防御圈外围的匈奴卫队首当其冲。随着人马不断中招,拼命示警和胡乱呐喊遥相呼应,直入喧嚣夜空。

    “汉军杀过来了———保护大王——啊—”

    大帐内众口嚣嚣,诸将七嘴八舌,为撤军与否争论不休。默想心思,忧心忡忡的匈奴白屋王不停来回踱步。

    原计划兵分三路夜袭敌阵,一举扫平汉军残部,再趁夜撤离以保周全。谁知人算不如天算,不仅西路伏兵遭受重创,东路更惨,居然有去无回。

    可即便两路兵败,南路奇兵依然大有希望出奇制胜。难不成遭遇汉军拼死抵抗,无暇分身回报?但一直消息全无,莫非情况不妙?

    越胡思乱想,白屋王心里越发虚。示警和呐喊突如其来,帐外禀报声尤为刺耳,撕裂帐顶突入的箭矢更加惊心,彻底击碎最后一丝仅存的侥幸。

    “报!汉……汉军在南坡方向……设下陷阱,我们上当了……仅仅回来……不到……不到五十人,求……求大王……”

    侥幸变胆寒,随着箭雨及厮杀声似乎越来越近,胆寒更添震怖。

    对身死军覆的恐惧,顷刻间战胜残存的一丁点理智。发颤的命令伴随一颗战栗的心,在惊悚的夜里无助飘飞。

    “传……传令,撤……北撤……全军北撤———”

    号角呜轧,纷乱入夜,本就害怕的匈奴人更加惊恐。到处人影幢幢,蜂拥出帐,急吼吼的人群争相抢马,着急跑路的人马横冲直撞。

    先咆哮恫吓,再饱以老拳,继而狠下杀手,玩命之举渐成星火燎原之势。窝里横四处上演,场面一发不可收拾,偌大营地彻底陷入动乱。

    敌大动我不动,就地据阵固守,时不时无目的转圈放箭,去不得静观其变。

    听号角声匈奴人在撤军,黑灯瞎火,混乱中火并难免。让其自相残杀,杀个血流成河才好。

    夜,漫长到令人迷茫,因为结局未知。夜也太短暂,而易致人恍惚,仿佛一切才刚发生,转眼千山已过。

    也不知过了多久,嘈杂不堪的营地渐渐变得恬静,静到伸手可以触摸缥缈的雾气。

    软软柔柔绕指轻舞,冰冰凉凉沁人心脾,暂时让人忘记了身处何地。

    “匈奴人好像全跑光了?”一时不敢相信,南宫昶犹豫片刻,悄声禀请,“去校尉暂守此地,待骠下先去打探,如有异常会以连续三声短促雊鸣告警!”

    “我们分头行动,你带人向西搜索,我和兄弟们往东,到时在山脚大石头下会合……”

    收弩拔剑,去不得正色提醒,“如果发现丧失抵抗力的敌兵,不得加害,天亮后再行处置!”

    “诺!”

    无惊无险返回山顶阵地,简单包扎好伤口,和奚司马交代几句,去不得自去巡察。

    一夜不曾合眼,全体汉军严阵以待。天色在屏声静气的煎熬中终于放亮,雾气随着太阳爬升而散去,山下敌营展露真容。

    “匈奴人终于被吓跑了——没事了——我们没事了———”欢呼声从一开始的三三两两,很快变成众口一词,绝处逢生的汉军将士们喜极而泣。

    山顶巨石上,登高眺远,回看欢欣鼓舞的众将士,疲惫不堪的去不得匆匆安排撤军方略。

    “我与奚司马从东西方向分头往北查探,南宫队率带人去南坡下面及山下敌营,把生口统统押回山上。收集所有能利用的给养,烧毁营帐,就地掩埋死者。”

    “为什么?”完全不理解主将用意,南宫昶一脸愤恨,“这帮杂碎本就该死,全都烂在地里才好……”

    “万一你我哪天不幸战死他乡,我希望有人能替我们保住最后的尊严……”

    跳下巨石,去不得继续发号施令,“祖尚武、闾丘白和褚余听令,你们三人分头收集所有给养并仔细清点。按人头,加上生口,一人配发两天干粮……”

    琢磨少许,“多出的给养均分为六份,得空找出四名会骑马的兄弟。等我和奚司马折回后,我们六人各带一份。”

    看看天色,语气略显焦灼,“一定还有别的兄弟们也逃出来了,眼下应该急需水和干粮。奚司马,我们快去快回!”

    一路前出近三十里,依然不见匈奴人踪影,放下心的去不得快马折返。在山脚下等奚司马返回,一前一后直上山顶。

    一切按令严格执行。匆匆进食,奚定快马先行,经山下绕回交战谷口再一路奔南。火速赶赴遮虏障求援,并在边塞门口守候全体将士回家。

    带四人飞马狂奔,进入平地约三十里后去不得下马,叮嘱四人依次如此停留,以便及时救助附近有幸逃生的汉军兄弟。

    命人抬上三十名动弹不得的匈奴生口,带众将士赶往山谷。气鼓鼓的南宫昶虽不敢公然抗命,但使点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必不可少。

    一路不经意颠簸再加一再凑巧摔下,二十五个倒霉蛋先后一命呜呼,最后五人吓得魂飞魄散。

    挖出少许没被搜到的藏宝,众将士踏上归途。再无追兵,不紧不慢行军的人群中不时响起欢呼声。

    “要没有去校尉,我们只怕早变成孤魂野鬼。神人,真是神人,去校尉威武———”

    一路收容幸存的将士,在出塞接应的守军帮助下,众军五日后抵达遮虏障。

    塞门外列阵,去不得亲自点兵,算上自己,一共三百一十七人。虽心有戚戚,话语依然铿锵:

    “胜败乃兵家常事,此战虽然败了,但我们虽败犹荣!汉家儿郎的血性和狼性,还有舍我其谁的气势,足以让匈奴人一辈子活在我们的阴影下!”

    遥望北方,神色凄然,“全军听令,我们-回家——”

    “汉军威武———”

    回到都尉府,顾不上自身伤势,去不得马上请官医先医治众人。边疗伤边和奚司马南宫队率及邵主簿一起统计战果,以便及时为全体参战将士请功。

    审讯五名生口,确认韩校尉战死及李将军降敌,众人不得不相信眼前事实。

    由邵主簿据实上报朝廷,一边静静养伤,一边也盼着路将军率部平安归来,去不得忐忑期待众部下安全返回边塞。

    铜尼、何柰查及胡不吝三路人马已提前入塞,且渠·庆儿一行于五日后顺利归家,赶往贰师将军所部及玉门关的两队胡骑也姗姗回转。

    又过去几日,二王子派来居延边塞打探消息的侍卫习九主动联系,两人见面不胜唏嘘。

    焦心等待中,路都尉终于率大军返回边塞,奉命赶去求援的两名胡骑也在其中。

    一切安心落定,移交地方事务,无责一身轻的去不得郁郁寡欢。战斗太过于惨烈,噩梦般的血腥场景挥之不去,更震惊于匈奴骑兵的快速集结能力,人夜不成眠。

    看在眼里,疼在心头,贺玉儿默默相陪。陪着说话,陪着散心,更陪着看风景,尽力替主公排解心中的苦闷与烦忧。

    一晃快二十日过去,靠近城北军营的临时居所内,午后枯坐的去不得有些心神不宁。铜尼南宫昶以及奚定先后来访,陪着闲聊,人始终心不在焉。

    “全部拿下——”

    门被猛然踢开,众军士一拥而入,领头将官一脸同情,“都捆起来押入都尉府狱!”

    “你是何人?谁让你这么干?我要见路将军……”

    一把按住南宫昶拔出小半截的刀柄,冲作势反击的铜尼摇摇头,与暗自戒备的奚定对视一眼,去不得努力理清头绪。

    “我乃居延城司马史今,奉诏令将去校尉及全体返边将士集中收监,等待朝廷派人提审……”

    扬扬手中简册,领头将官一脸同情,“都不要反抗,小心株连族人。诏令如此,路将军也帮不了,还请——”

    “报!”一头闯入,大汗淋漓的兵士一脸惊惶。

    “那帮胡骑拒不从命,扬言只听去校尉命令,否则和我们死磕到底。另外集中疗伤的三百多人抢占大车公然抗令,嚷嚷着非要见去校尉。看情形,像要……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