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第N种爱的关系 » 第六十七章 不堪回首

第六十七章 不堪回首

    几辆车并没有进入现场,而是停在上面的公路桥面上。从旁边的楼梯步行下去,车子已经被移动到中间的一小段人行道上,拉上了警戒线和围挡。三人进入现场看了看,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这时不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声。四叔跑了出来,看见“老大”站在隧道出口处,看到四叔转头就走,身后的尾巴耸拉下来。四叔大喊了一声:“各自行动!”迈起步子就追了过去,坡道不长,有两辆车等在那里,车上坐的人都带着墨镜,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老大并没有上车,非机动车道的右手边几米处有一条小路,地面铺的六边形的水泥板坑坑洼洼的,不到三米宽的路旁还种着一些小树和竹子,老大站在路口等着。四叔指了下车子的后备厢,很快三个男人搬下四辆折叠自行车。四叔接过一条狗绳,先是抚摸下老大的脖子后,才小心翼翼地套了起来,老大没有在意,晃了晃身子后就顺着路小跑起来。狗绳很长,四叔接过自行车跟了上去,车速很快。小路不长,一条斜道大概三百米,尽头是一处小村子,路也变得更加狭窄。老大没有停留,稍稍减速后继续前行。绕过一个水塔,还有几排长长瓦房,在最后的瓦房后面有个窄巷,好像是个死路。老大毫不犹豫地继续前行,路的尽头左手边是个极窄的小路,只容得下两辆自行车并排,还是个小下坡。等他们冲出去后,发现这是热电厂的侧门,路两边是厚厚的煤渣和尘土,他们又继续直行骑行了几百米,这里就到二环北路的一个十字路口。刚才的两辆车已经等在这里,老大先是在车边把爪子互相拍了拍,才跳上后座的专用坐垫上,旁边也坐上一个人,老大用爪子指了指正西的方向,车子很快启动朝中山北路驶去。四叔上了后面的车,跟了上去。两辆车很快转入中山北路,朝北行了一段然后朝西进了个庄子——马场湖,这边路上就没有什么车了,道路也变得狭窄起来。

    四叔此时点了根烟,还猛得呛了口,又抽了口后,大脑里熟悉的感觉有回来了。他看着自己右手上缺失的小指,陷入了回忆。那是1988年9月25日,中秋夜,那是他也才十七岁,已经辍学很久了。刚哥很威风,穿着流行的喇叭裤,带着蛤蟆镜和大金链子,身边还跟着七八个小弟,有的还带着漂亮的女朋友,烫着时髦的卷发。刚哥说的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喝了几杯就晕乎乎的,好像是让他去偷条狗。刚哥当时在地面上名头很响,承包了几处煤矿,本地人还有些亲戚朋友在政府里,和一些“雷子”也是称兄道弟。听说他还招了几个外地人,专门下黑手的,有些不听话的人被打断了腿,都出了院都没人管,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墙很高,他围着转了一圈,才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颗树比较靠墙。他突然有些尿急,忍不住对着树尿了一泡,后来他无比庆幸当时这个动作。月亮真好,他从树枝跳上墙头的时候看了下天空。跳下去的时候还有些担心,地面不硬,没有崴脚万幸。可他刚站起来时,后背突然传来狗子低沉的嘶吼,接着五六条狗从阴影处走出来,最远处还有条站在门口,仿佛是在守门。他记得曾经老人说过的话,一动也不敢动,全身的肌肉都崩住了,只有膀胱处好像没有知觉。狗群没有逼近,反而是围着他慢慢转起圈来,身后的尾巴也耸拉起来。他缓缓地低下身子,左手在脚边摸到了一块石头,很硬。狗群不再转圈,缓缓逼近。

    “老大,带他们回去继续过节,这里我来。”一个声音从门口处传来。狗群很快散去,一个男人出现在眼前,他没有感觉到放松,一股山一样的压迫感让他喘不过气来,甚至连抬头的勇气都消失了。

    “手里不是还有块石头嘛,来啊!”男人的话不大,他没有回答,手里的石头却越握越紧,仿佛是救命的稻草。

    “偷别人家的东西,你家大人教你的?”男人的话依旧很轻,他这次却忍不住了。把右手按在旁边铁笼上,举起石头就砸了下去,撕心裂肺的疼,但他咬紧牙只是闷哼了声。继续第二下时,左手被抓住了,他用力想要挣脱可那只手纹丝不动。

    “阿山,出什么事了?”一个温柔的女声从门外传来。

    “没事,切切,这有人受伤了,你去找点纱布酒精。”男人的声音也变得温文尔雅,仿佛变了个人。“别乱说话,好像指头断掉了,要不要找找。”

    “不用,没事。这事是不是扯平了。”

    “好。跟我走吧。”男人说完带着男孩走掉了,到门口的时候还对着后面比划了几下。

    这是第一次看见宋姨,不是很惊艳,只是脸上的笑容很难忘记,仿佛能治愈世间一切的痛苦,当然也包括他的手伤。温水泡,酒精擦,最后包扎,一转眼的功夫就完了。把他拉到饭桌旁,一桌子的菜谈不上丰盛,却很有家的味道,旁边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看上去年纪不大,站起来比自己高了半个头。

    “告诉宋姨,你这手是怎么回事?”妇人一脸的关切。

    “刚才有人打我,我跑着跑着爬上了树,然后就跳到这边,然后。。。。”

    “没事没事,以后不会有人打你了。如果你愿意的话,以后跟我们一起生活,好吗?”

    “我愿意。什么都愿意。”

    “认识下,这时周二白,这是胡宁子。他们都十六岁了,你多大了。”

    “十五吧。”

    “这个年纪还是要上学的,他们俩正好和我侄子一个班刚上高一,你可以上初三,我侄子成绩很好,正好给你补课。”后面的事好像只能用“不堪回首”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