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理性的时光 » 第57天·12月13号·星期三

第57天·12月13号·星期三

    思维定势,一种常见的心理学现象。

    现在的一种普罗大众的公知观点是,思维定势是不好的,会遏制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人们囿于固有的认知观念,难以接纳新鲜事物。

    但为什么会有思维定势?

    因为人类的大脑会用最节省认知资源的模式去运转。

    简单来说,你的大脑懒得费脑。

    香菜——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你说得对,但我就是讨厌香菜。

    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么恶心的植物型调料啊!

    这个传球活动是什么美式霸凌吗?

    嘿~小垃圾~这里不欢迎垃圾~不欢迎你~~~

    设计出这个表演环节的老师难道真的是天才?

    虽然我确实不喜欢香菜,不过,被讨厌的勇气,还真是一个有趣的命题。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糟糕的花语了,不过香菜并不介意,不是吗?

    正如我并不介意自己的心理系统确实稍微和正常人有亿点不一样的地方。

    认知角度的不同,会改变个体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

    啊?教给初一小朋友们情绪ABC理论?差不多得了……

    人皆有光鲜亮丽的一面,同样,人皆有阴暗污秽的一面。

    我们习惯于把亮面放在台面上见人,把暗面放在台面下隐藏,所以所有人都是在戴着面具生活,只是对不同的人带上不同的面具罢了。

    那什么是自己?

    只展露一部分的自己是不是自己?隐藏起来的那部分自己是不是自己?

    人们总是觉得说,“自己在戴着面具生活,那面具不是真实的自己”,但“懂得戴面具”这一行为的本身算不算你自己做的决定和行为?

    就像那句话:“我不在乎你在我面前装成什么样,你要是能装上一辈子,那也就成为了你。”

    一种哲学上的心理学观点:你的一切所作所为皆是你的一部分,包括你所认为自己不是什么的时候的那个认为本身也是你的一部分。

    但,我们能强迫一个光鲜亮丽的人去接受那些并不很光鲜亮丽之人的阴暗污秽一面吗?

    人只有真正死过一次,才能够明白生命的伟大与可贵。

    现在的神幻集团大环境中,年轻有为和年轻无为的新晋超能者们(尤其是大学牲们),普遍流传着一种充斥着魔幻主义的近未来科幻思想:不要雏龙。

    他们认为,自己一个人光是活着本身就已经用尽全力了,再把雏龙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只会平添灾难和罪孽,这个世界并不美好,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般受苦受难一辈子也见不到光明和幸福。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种思想广泛流传于大学牲群体中,在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更底层人群中却呈现了一种反过来的思想:自己这辈子已经无望了,孩子是自己能过上好日子的最后希望,孩子们小时候随便怎么放养无所谓,等到他们长大了去打工挣钱就能补贴家用了。

    墨雄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玛莉娅也有一个妹妹三个弟弟,他们的现实家庭出身都是最底层的农村,这种靠孩子让自己的未来日子好过的思想其实在乡下是非常普遍存在的。

    (毕竟,人吃人与饿死人这档子事在墨龙之渊又不是很少见。)

    所以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差异?受教育水平会显著影响创生雏龙意愿吗?受教育越高越不愿意延续血脉?

    一种我认为的可能解释:创生意愿是一个人对生命延续渴望程度的反应,影响一个人生命延续渴望程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个体的死亡体验感。

    如果一个个体曾多次濒临死亡,或者曾多次体验过类濒死感受,其势必会刺激和影响到该个体的生命延续渴望程度——基于生物本能被激活的求生欲。

    想要寻死的人,对死亡抱有期待的人,对离开这个世界充满憧憬并不打算延续生命的人——其实都是没有死过的人。

    越是接近死亡,越是曾接触过死亡,那种在生与死之间的大恐怖对人的影响就越大。

    尤其是像我这种,死过不知道多少次的存在。

    我承认我确实怕死,因为死亡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段生命的终点,它同时是一个版本的更迭,一个时代的终结,一个存在的凋亡/受刑,一种我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的终幕悲剧。

    墨雄曾跟我说:集团运行的底层逻辑,不是法则,而是稳定。

    对高居于世界树顶端的神权者们来说,法则是给我们这帮在根系中挣扎生活的蝼蚁们用以自保的有效安慰手段,但很多东西其实只是代表着一个理想状态。

    平衡。

    关键在平衡。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