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 第428章 皇太极暴怒

第428章 皇太极暴怒

    历史上,皇太极虽然有病在身,但开始并没有到不能处理军政事务的程度,却在崇德八年(1643)十月猝死于盛京后宫,以至于连继位人选都没能定下。

    如此才引出多尔衮、豪格争夺皇位僵持不下,然后双方妥协,拥八岁的福临上位之事。

    这一时空,或许是早十个月因入关失败之事病倒,皇太极虽卧床难起,但还没有到完全不能理事的程度。

    不过皇太极苏醒后依旧没公布太子人选,而是反复召见一些经历过桑园镇、得胜淀两场大战的八旗将领,询问这两场大败的具体过程,以及崋军的情况。

    这一日,侥幸从桑园镇、得胜淀两场大败逃脱性命的博洛再次召入皇太极的寝宫。

    博洛行礼后抬头望,只见面前拉了一道帘子,根本看不到皇太极的床榻。

    “那崋军真的一万多人就配备了几十门红夷大炮?”皇太极略有些沙哑的声音从帘子后面传来,气息明显比常人虚弱。

    虽然这个问题博洛回答过不止一次,此时却不敢怠慢,忙道:“回禀皇上,确实如此。

    最初我和阿玛还以为桑园镇遇到的那一万多人为崋军精锐,甚至是那刘升的亲军,所以才能装备如此多的红夷大炮。

    他努力开动脑筋,整理这几日从各方面得到的崋军消息,不得不承认,即便之前他已经把崋军往厉害处想,可还是低估了。

    不论他是否愿意承认,他带领大清入关的梦想,确实是因崋军的存在破灭了。

    汉人有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熟读汉人史书的皇太极可以预见,即便大清再也不踏入关内半步,大崋恐怕也不会容忍大清继续占据辽地、统领漠南蒙古诸部。

    以后面对崋军,恐怕很难打出像面对明军那样的气势和战果来。

    即便如此,此番入关大清还是折损了四五千八旗满洲兵,八旗汉军、八旗蒙古更是折损了上万人。

    但后来经过得胜淀一战,我们才发现,无论是诱导我军围攻的那一万多崋军,还是后面包抄我军的两支崋军,都拥有几十门红夷大炮。

    更严重的是,这两场大败,打破了此前大清多年不败的神话,让大清军心、士气都遭到不小的打击。

    而且崋军用的说是红夷大炮,但其所发射开花弹威力更强,射程也更远,且崋军打得更准、更快。

    如今看来,崋军战力怕是远在清军之上。

    否则也不会有桑园镇、得胜淀两场大败——他很清楚,在这两场大败中,若非是在严冬,且已方多配马匹,恐怕都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所以,大清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在他之后,谁能让大清在崋军的攻打下存活下去?

    皇太极思考着这些问题,等回过神来,才发现博洛已经在外面跪了不短时间,当即出声道:“博洛退下去吧。把范文程、洪承畴叫过来。”

    帘子后面。

    所以,大清如今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不能入关的问题,还有存续问题。

    且大崋作为一个新兴的汉人王朝,恐怕几十年内军队战力都不会降低,甚至会继续提高。

    躺在床榻上的皇太极闻言眉头紧皱,病态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最主要的是,崋军大炮似乎远比近似威力的红夷大炮轻便,基本一匹马便可拉着炮车跑,甚至灵活转向。”

    他原以为,崋军能在关内连续打败明军、顺军,战力最多也就和清军相当。

    宦官应声之后,博洛被带走,没多久范文程、洪承畴便被带到了皇太极寝宫外。

    此前八旗军一共也不过十三四万,这一下折损一万五千多人,虽不至于伤筋动骨,却也让八旗军实力明显受损。

    “喳。”

    旋即,却是洪承畴先被传唤进去。

    范文程见此神色如常。

    因为他很清楚,当前大清这种情况下,他与洪承畴同时被传唤过来,皇太极后见哪个,反倒说明更重视那人。

    

    况且,他在努尔哈赤时期便与皇太极相识、相交,受其信重,待皇太极继位后,他更是被引为左膀右臂,为内秘书院大学士,授二等甲喇章京世职。

    而洪承畴呢?如今依旧只是正黄旗下一包衣奴才而已,连个正式职位都没有。

    皇太极对其提防之意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如此情况,他怎会担心洪承畴争宠?

    况且皇太极病危,大清政局诡谲,后面还不知会是谁继位。且关内大崋替明之事怕是已成定局,大清未来可没以前那么美好了。

    所以,即便此时皇太极信重洪承畴比他更多些,也没那么重要了。

    寝宫内。

    皇太极因身体原因,待洪承畴跪拜后,便直问:“如今大崋怕是将取代大明,据有中原,如此形势,洪先生认为我大清该如何应对?”

    洪承畴一时沉吟。

    讲实话,清军入关后连续遭到两场大败,着实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在他看来,清军已然是当世强军了,入关兵力也不少,且冬季天时也是利于清军的。

    崋军起于南方,此前虽连续打败明军、顺军,但毕竟没跟清军交战过,按理讲能在河北跟清军打个平手就不错了,结果却连续大胜清军两场,实在让人想不明白。

    但事情确实发生了,他想不明白也没用。

    这几日,他也曾思考未来天下大势,隐隐有些为当初降清的选择后悔。

    同时也思考过大清的将来。

    此时为应对皇太极的问题,便有选择的将所思所想说了出来。

    “那刘升若不出意外,大崋确实将替代大明,据有中原。但即便是新兴的汉家王朝,也未必就能与我大清争锋。”

    都降了清,洪承畴也不介意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甚至是阿谀奉承之辈。此时皇太极病危,他自然是尽量捡好听的说。

    “如赵宋结束五代十国的战乱,结果赵大早死,赵二数次北伐无功,反而损兵折将。

    待其子宋真宗继位,更是被迫与辽国结下‘檀渊之盟",年年向辽国进贡岁币,以求和平。

    后来完颜金国崛起,甚至一举攻破开封,掳走赵宋两帝,打得赵宋只能偏安江南···”

    洪承畴还没说完,皇太极就露出了不悦之色,打断他,“洪先生莫非以为朕没读过汉人史书?赵宋故事何须先生再讲一遍?朕现在只想知道,当下天下局势,我大清该如何应对!”

    病危之后,皇太极显然脾气没以前那么好了,变得暴躁起来,也更加的危险。

    洪承畴如今很怕死,不敢再糊弄,索性直接上干货。

    “奴才说赵宋故事,其实是想说,我大清如今若不能入关逐鹿,最好便是学辽国,占据草原、辽地乃至朝鲜,如此也不失为北方大国,便是学辽国自称中国正统也是可以的。”

    皇太极紧皱眉头,略微思考便道:“今时不同往日,崋军以枪炮称雄,非骑兵可克。待其稳固中原,必然会指染漠南和辽地。我大清想要拥有辽国之势,很难。”

    洪承畴没想到皇太极都病危了,头脑还这么清晰,觉得很难搞。

    苦思冥想了会儿,道:“如陛下所言,今时确实不同往日。辽地、草原之苦寒,恐怕也非赵宋时可比。

    我大清崛起于此,若那崋军真敢进军关外,我大清据有天时、地利,又是抵御外敌,当有人和,何愁不能胜?”

    听到这话,皇太极忽然露出暴怒神色,脸色一阵病态殷红,喝道:“还敢糊弄朕?北地难道夏季也寒冷吗?来人,将这个养不熟的奴才轰出去!”

    皇太极是真的怒了,礼贤下士的姿态都不愿意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