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成化危局:大明掌灯人朱见深 » 第128章 到吴家说媒问八字

第128章 到吴家说媒问八字

    皇上大婚之前,要祭告天地,祭告太庙。按照礼部的安排,皇上的旨意,会昌侯孙继宗祭告天地,怀宁侯孙镗祭告太庙。

    一大早,天还没亮,两队人马就在午门外集合。

    孙继宗要去的天地坛,路远一些,他就早早到了,礼部的随员也准备妥当,但迟迟不见孙镗出现。孙镗要去的太庙,就在午门外东侧,他不着急。

    虽然说时间都很充裕,但礼部尚书姚夔很着急,“再去看看,怀宁侯到了没有?”

    礼部的人回答说:“部堂,看好几遍了,还没来,要不要派人去催催?”

    孙继宗说:“别催了!姚部堂,索性我先走,我路远!孙镗他近,来迟了也不差事儿。”

    姚夔说:“怎么不差事儿啊?天地在前,太庙次之。路程再近,他也得老老实实跟在你后面儿走到端门去。”

    孙继宗说:“我看他孙镗是翅膀硬了,还是蹄子硬了。才消停几天,又尥蹶子。要是搁以前,我非得好好收拾他。”孙继宗嘴上骂的厉害,可眼下他也得顾及孙镗是皇后舅舅这个名头。

    姚夔耐着性子说:“我们再等等,时间还够。”

    礼部的两队人,等了小半个时辰,怀宁侯孙镗才姗姗到来。

    孙继宗看见孙镗的轿子老远过来,他上了自己的轿子,不想理会他。礼部尚书姚夔走了几步,去迎。“怀宁侯,您可算到了。”

    孙镗从轿窗里探出头来,拱手说:“姚部堂,久等久等。会昌侯到了没有?”

    姚夔说:“到了,早就到了!大家都等着你呢!”

    “哎呀,那罪过罪过了。快,停轿,停轿。”孙镗从轿子里出来,整理了一番衣衫,说:“姚部堂,怎么个安排?要换轿吗?”

    姚夔说:“不换轿。就是相关礼仪,怀宁侯还需要我交待吗?”

    孙镗说:“不用,不用,我都熟。莫说是祭告太庙,祭告天地我也行。”孙镗被孙继宗压了一头,祭告天地还轮不到他,但他现在意气风发,孙继宗的活他也想干。

    “那好,会昌侯告天地的队伍在前,你告太庙的队伍随后,到了端门分开。我们马上出发!”

    “别急啊,这时间还早,我和会昌侯说说话去。”孙镗径直走到孙继宗的轿子旁,拍着轿窗,说:“会昌侯,早啊!”

    孙继宗没回应。

    孙镗又使劲拍了几下,孙继宗才从轿窗探出头来,假装打着哈欠说:“嘿,你可算到了,我等你都等睡着了!”

    孙镗说:“这天都还没亮透,你是几时起的?困成这样!”

    孙继宗说:“你出门转头就到。但我路远啊,我不得起早?”

    孙镗说:“那咱俩换换,你去太庙,我去天地坛。你赶早回去,补个回笼觉。”

    孙继宗人傻,但不犯浑。孙镗人不傻,但是老犯浑。这能换吗?分明是向孙继宗叫板!

    孙继宗说:“那你去给姚部堂说说,咱俩现在就换。”

    “哈哈哈,我开玩笑的。那你眯一会儿,你前面走着,我后面跟上。”

    “走前走后,我都行,都行。”

    孙镗一走,孙继宗把轿帘子一甩,自己在轿子里说:“哼!想吃老子这碗饭,除非老子死了!”

    孙镗慢慢悠悠回到自己轿子旁边,说:“姚部堂,出发吧。”

    姚夔拱手,孙镗上轿。

    姚夔把两支队伍又检查了一遍,又给随行的礼部官员交待了一遍,说:“鸣锣吧!”

    打头的卒子,敲了一声锣,随即出发,孙继宗的队伍走完,孙镗的队伍接着走。姚夔站在道旁,拱手相送。

    祭告天地,祭告太庙后的第三天,要行纳采问名礼,仪式比祭告天地、太庙还隆重。祭告的流程,没有百姓围观。到吴家纳采、问名,围观的百姓在道路两旁站满了。

    纳采就是请媒人上门提亲,问名就是问生辰八字,看是否相克,这是老百姓的流程。但九五至尊的皇上娶媳妇儿,就不能这么说。不是媒人,而是遣使,手持代表朝廷的节杖,一正一副,正使是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副使是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相当于朝中武官第一人,文官第一人,奉旨前来,不是提亲,而是皇上看中你了,遣使来选你。而生辰八字,礼部和司礼监在选秀女时,早就问清楚了,现在只不过是再走个流程,但仍是奉旨而来,你把生辰八字、家族出身,都给皇上汇报清楚。

    今天的开道锣,上面特意系了红绸。紧随其后是两道圣旨,一道是纳采的,一道是问名的。再后面是正副使的节杖,节杖后面是孙继宗和李贤的轿子,还有一些较为普通的赏赐礼物。不但有顺天府的人来保障安全,还有锦衣卫的人也在场。

    刚到吴家,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身着朝服,已跪地迎接。孙继宗和李贤同时下轿,两个持节的随员也分别在两人身后站好。孙继宗说:“奉旨,持节杖,到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家,行纳采、问名礼。”

    吴俊跪地回答:“臣恭迎圣旨,恭迎二位贵使!”

    孙继宗稍微侧身,对李贤说:“阁老,请吧。”

    李贤点头,往前走了一步,随行的人员立即递上来第一道圣旨。李贤缓缓打开,朗声开读:

    兹奉慈懿皇太后,皇太后之命,选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为皇后,特遣使持节行纳采、问名礼。朕承天序,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所资维重,今遣使持节以礼采择,故谕。

    “臣知谕!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李贤把圣旨交到吴俊手上,吴俊半躬着身,双手举着圣旨,继续听第二道圣旨。

    这第一道圣旨说了两件事:两宫太后选定了皇后,皇上派人来执礼。

    李贤打开第二道圣旨,朗声读:朕惟夫妇之道,大伦之本,正位中宫,必咨名家,特遣使持节,以礼问名,尚伫来闻,钦哉,故谕。

    第二道圣旨就一个问题,把生辰八字、出身报上来。

    “臣知谕!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吴俊接过第二道圣旨,准备拿出早已备好的八字、出身,一旁的礼官帮他把圣旨暂时接了过去。吴俊从袖子中拿出一本奏章,高举,恭敬地说:“臣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回奏:臣俊,伏承嘉命,正使太保会昌侯孙继宗等重宣制诏,问臣名、族。臣之女,臣夫妇所生。赠昭勇将军羽林卫指挥使,吴贰之曾孙,昭勇将军羽林前卫指挥使,吴旺之孙。臣女,今年十七,谨具以闻。”

    李贤接过吴俊手中的奏章,大致看了一遍,交给孙继宗。孙继宗大致看了一眼,点头。孙继宗说:“吴大人,快请起。皇上诏谕,已宣读完毕。”

    吴俊这才起身,拱手说:“二位大人辛苦,请到正厅用茶。请!”

    “好好好,请!”孙继宗在前,李贤在后,吴俊最后,到正厅用茶。皇上赏赐的东西,全部被搬进来,但这不是聘礼。送聘礼在下一个环节。

    这就算是完成了大婚的一道礼节:纳采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