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成化危局:大明掌灯人朱见深 » 第126章 先给未来皇后的爹升官

第126章 先给未来皇后的爹升官

    周寿到了周太后这里,自信心爆涨!“姐,姐,我给您送银子来了!”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我都能见到回头钱了?”

    周寿把银子摊开,放在桌子上,说:“这是一百二十两,利息二十两!怎么样,弟弟够意思吧?”

    周太后扒拉了一下银子,银子是真银子,膻味儿冲鼻。“你哪儿弄来的钱?一股子羊膻味儿?”

    “什么叫哪儿弄来的?这是我做羊肉生意赚的!”

    “你还真去做生意了?赚了多少,给姐说说!”

    周寿说:“不多,本钱太少,连本带利,也就一百五十多两。给你二十两利息,我自己留了二十两,还要上下打点,没几个余钱儿了。”

    周太后哈哈大笑,“你还懂打点?你什么德行,我不清楚?谁能从你身上薅出一根毛来……”

    “你爱信不信!利息你要是不要,就给我,我还想翻本儿呢!”

    周太后一把按住银子,说:“那你是别想!你这有了赚钱的本事,往后就不要老往我宫里跑,缺银子,自个儿挣去。”

    “打今儿起,弟弟就靠这个光耀周家了!往后啊,我不但不找你要钱,逢年过节,还给你红包!”

    “我咋觉得,你越说越离谱,手上就二十两利润,能翻出天来?”

    “那你别管,我有我的办法?”

    周太后小声说:“你到底挣了多少?给姐个实话。”

    周寿支支吾吾,还是不承认,说:“一百五十多两……”

    “不可能,你没说实话。”

    “姐,我还有事,我先走了啊。告辞。”周寿溜了。

    周太后在后面说:“你要是在我这儿,嘴里没实话,皇上那边我也不给你说好话了。”

    周太后还不知道,周寿已经彻底搭上了皇上这条线,往后在皇上面前,谁说话好使,还不一定。

    周太后回了一百两本钱,收了二十两利息,又见弟弟这么自信,就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夏时,你想办法打听打听,他这一趟挣了多少银子?尾巴都能翘上天!一个败家子儿,能干出多大买卖。”

    “是,奴才想办法打听一下。国舅爷,灵着呢,兴许就是做生意的料!”

    “他要是能出息,我爹坟上都能冒青烟!”

    周太后嘴上骂弟弟,心里盼着周寿能出息。如果周寿能混到孙继宗那个水平,自己再控制皇后,周家基本稳了。“夏时,你去礼部问问,皇上大婚的事,准备的怎么样了?朝贡的使团马上就会离京,他们一走,皇上大婚的事,就要加紧办理。”

    “是!奴才马上去礼部!太后,是传懿旨吗?”

    “糊涂,传什么懿旨?我是让你去问一问,懿旨传多了,还显得我干涉太多。”

    “是,奴才明白了。奴才马上就去。”

    经过上次番僧诵经的事后,夏时规矩了很多。夏时来到礼部,礼部的官员来回穿梭,忙!这些人见到夏时,也是略一拱身,继续忙。

    夏时直接到后厅去找姚夔。“姚部堂,看你们这么忙,咱家都不好意思来搅扰。”

    姚夔正在办公,“夏公公啊,有失远迎,有失远迎。真是太忙了,朝贡的赏赐才办了七七八八,又要分发,又要回函。一样一样,都要我亲自过问才行。”

    夏时说:“朝贡事大,不能含糊,姚部堂亲力亲为,也是应该。”

    姚夔也不绕弯子,问:“夏公公,来我礼部,有事?”

    “哦,没事没事。就是这朝贡的事,我也帮不上忙。后面皇上大婚,部堂大人一定给我安排个差事,洒水扫地,我都行!”

    “哈哈哈,皇上大婚,那事情更多。”姚夔把一堆奏章挪过来,说:“你看看,这都是准备请旨的奏章。皇上允了后,都要开始办。差事,少不了你!”

    “那敢情好!皇上大婚这大喜事,能沾上一份喜气,就是咱们做奴才的最大福分。”

    姚夔笑着说:“都沾,都沾!”

    “那您先忙着,我先回了。”

    “来人,替我送送夏公公。”

    “哎,留步留步,都忙,都忙……”

    姚夔当天就抱着那一大堆奏章去请旨。

    姚夔汇报说:“皇上,朝贡的事情,礼部基本处理完毕。这些都是大婚的各项安排,所需圣旨已草拟,重要人员安排已初步拟定,请皇上定夺。”

    朱见深仍旧对大婚不管不问,说:“朕都给你说过几次了,大婚的事,礼部循例去办,朕无不准!用印,用印吧!”

    姚夔说:“皇上,您还是过目一遍吧。”

    朱见深把这些奏章往旁边一推,说:“不看!朕不看!牛玉,你看吧。有不同意见,找李阁老协商。没有意见,就用印。”

    牛玉说:“是。”

    “朕今天乏了,你们自己处理吧。”

    “皇上……”姚夔还想再禀奏,朱见深已经走了。

    第一,朱见深对大婚就是不感兴趣。第二,姚夔是一个特别循规蹈矩的礼部尚书,不会出现“越权”的安排,皇上对他放心。

    姚夔和牛玉开始办理公务。牛玉问:“姚大人,皇上大婚的流程,礼部有没有特殊安排?”

    姚夔说:“能有什么特殊安排?皇上也没有特殊交待,礼部都是循例。各项安排,都和李阁老当面说过,诸多礼仪拟定,一众翰林都有参与。”

    牛玉说:“那就好办!我就直接用印了。”

    姚夔说:“那不能,公公还是看一眼妥当。”姚夔把奏章一一打开,牛玉都看了一遍,确实没有问题,都是循例。在牛玉眼里,只有一个“风险”,那就是怀宁侯孙镗。

    牛玉嘴里小声念:“遣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告天地,怀宁侯孙镗告太庙……”

    姚夔问:“公公,有问题吗?你还在纠结怀宁侯孙镗?”

    牛玉说:“哦,没有没有。这个安排,也是妥当。孙镗,完全有资格。”

    姚夔说:“还有,这晋升吴俊为都督同知的圣旨,还劳烦公公去宣,方显规格。”

    牛玉推辞了,“哎,这就罢了。这是恩旨,内臣选谁都行。宣旨,还要出宫去,咱家老了,腿脚不利索,选个年轻的太监去。”

    “那您推荐一个,规格也不能太低。”

    牛玉说:“这就有现成的人选,内官监太监夏时,规格够了吧?皇太后亲定的皇后,让皇太后身边的太监去宣恩旨,再合适不过了。”

    姚夔说:“我看行!”

    “那就这么定了。圣旨用了印,我差人给您送礼部去。临了怎么安排,您和夏太监商量。”

    “成,就这么定。”

    牛玉心里对吴氏、孙镗这层关系,纠结的要死,生怕哪一天出了问题。现在把宣恩旨这个差事推给夏时,既是送个人情,也是自个儿撇个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