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渔村一村长 » 第119章 潞王,绝无人君之相!

第119章 潞王,绝无人君之相!

    别看东林党平时一副道德君子的模样,恨不得把“忠君爱国”四个字刻在脑门上,一眼看去就是一群会读书的二愣子。

    可实际上,他们的脑筋却比任何人都要清醒。

    虽然没有赵承成那样强烈的目的性,但是自从李自成围攻京师以来,下一任皇帝的人选,这群人心中早有盘算。

    盘算来、盘算去,东林党人几乎已经达成了共识:下一任皇帝,非潞王朱常淓莫属!

    至于推举拥立他的原因嘛——

    当然也是很冠冕堂皇:潞王朱常淓素有贤名,乃是贤明之主的不二人选。

    当然他到底是贤,还是咸,普天之下没有人真正知道。

    除了赵承成以外。

    因为他看过《南明史》……

    可以说潞王朱常淓这孙子,在南明朝这么多不成器的君主之中,也是最差的一个。

    就算是在后世被“誉为”蠢猪的朱由崧,好歹也抵抗过一阵。

    朱常淓可好,未发一兵一卒、未动一刀一枪,便异常顺滑而又温顺地投降了……

    就这样的货色,哪怕是从田地里随便拉个农民出来,给他扣上皇上的冠冕,也要比朱常淓像样的多!

    至于那么多东林党推举此人的原因,无非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顺便朱常淓这人最喜欢附庸风雅,琴棋书画样样稀松——但多少会一点——也就对了东林党人的口味……

    仅此而已。

    朱常淓有多少斤两——这些东林党人会不知道?

    如果他们连这点识人之明都没有的话,他们早就在朝堂混不下去了!

    就赵承成对这些个东林党人的了解,他们并不傻,尤其是其中最骨干的那几个。

    而只是单纯的坏而已。

    为了自己的一点私欲,又或者是小团体的利益,就能置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于不顾!

    或许史可法是其中唯一的例外。

    只有他多少,心里还装了些百姓。

    赵承成就是看中了他这一点,还愿意同他结交作为自己的盟友。

    也才愿意跟他说一些心里话。

    “史相公,东林党人,也绝不是铁板一块。有些事情我知道的,你未必知道。但是你我都应该明白,潞王可绝不是皇上的合适人选啊!”

    “这个……”史可法结巴起来,“潞王素有贤名。就算没有真材实料,但至少在天下人面前,也是交代的过去的,所以说……”

    “哈哈哈!”赵承成用放肆的笑打断了史可法的话,“什么天下人?东林党人就能代表天下人吗?要我看,别说是天下人了,就是东林党人自己,对潞王也并非是众口一词吧?”

    史可法是越来越测不出赵承成的深浅了。

    他虽然只是湖边村子的一个村长,可谈及天下大事、东林秘闻,说的话没有一个字是错误的。

    不光是东林党人有意拥立潞王被他猜个正着,并且就连其中的反对意见……也诚如其言……

    对这样的人,虚言欺骗是没有用的,只会自取其辱。

    史可法只能有话直说:“赵村长言无不中。我东林党人之中,对潞王也的确有所非议。但是只要循循善诱,他们未必不肯支持潞王……”

    什么循循善诱?

    无非就是倚仗着文坛的地位、辈分的高低,强制压服言论而已!

    这一套东林党人对其他文官用过,对于同党也未必就用不得。

    “然而这就是取败之道。”赵承成语气冷淡,却抛出了一个惊人的言论,“在下以为,东林党人拥立潞王之时,便是覆没之日!”

    “这个……”史可法用疑惑的表情看着赵承成,“赵村长,这就未免耸人听闻了吧?”

    “不!只是实事求是而已!请史相公听我分析。”

    赵承成喘了口气,用一句反问开头:“史相公是兵部尚书,是朝廷的大司马,不会不懂军务。那我就要问了,除史相公一人之外,东林党人手里还剩多少人马?”

    就这一句反问,便足以振聋发聩。

    因为。

    东林党人没有一兵一卒啊!

    赵承成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了:东林党人手里没有兵权,就是拥立了潞王,潞王也坐不稳皇位!

    只要反对的势力一逼宫,潞王怎样坐上的龙椅就得怎样滚下来!

    而拥立潞王的东林党人,也会沦为附逆之臣,永世不得翻身!

    如果是其他东林党的老顽固假道学,或许还会跟赵承成争论几句大义正统之类的废话。

    但是经过这几年的熏陶,史可法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现实主义者。

    他心里明白,在乱世之中,只有兵权才是唯一管用的。

    别看东林党人现在叫的欢,可人人知道有句俚语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真的打起来,就东林党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塞到前线去当炮灰都不够格!

    平日东林党人舞文弄墨、数黄论黑别人还能不搭理你,真到了拥立皇帝这种利益攸关的大事上,别人还能惯着你?

    举着屠刀就上来了!

    史可法陷入了沉默……

    但他的沉默也是一种态度。

    想要顺利拥立朱由崧登基称帝,说服自己的盟友是最基本的。

    而现在就是一个说服史可法的最好机会。

    只听赵承成说道:“史相公,其实我也知道,小福王绝无人君之相。但是眼下来看,拥立他称帝,却是各方面都说得过去的。就算东林党人之中有人反对,可小福王的身份血统摆在那里——他是崇祯皇上的表兄弟,明明白白记载于宗牒之上,说破大天去也否认不了!”

    赵承成说的每一句话都经得起推敲,事实上也是最坚强的历史事实。

    史可法处于东林党人的本能,还要再反驳两句,却愣是一个字也驳不倒他……

    赵承成又趁热打铁道:“如今京师陷落,半壁江山已落入火海,江南能否保住,也在可与未可之间。情势紧迫如此,万万不可再耽搁拖延了,同样拥立新君,应当越早越好!否则,恐怕悔之晚矣!”

    史可法品味着赵承成的话,陷入了更加深沉的沉思……

    而在这时,赵承成说摆出了自己的绝招:“史相公,若是当年左少保在此,不知他会选择福王还是潞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