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渔村一村长 » 第107章 天子,未必与你无缘

第107章 天子,未必与你无缘

    赵承成同朱由崧商量事情的地方,并非是他的书房,而是昨日就来过的村子最中心的广场。

    还没说话,小福王朱由崧便疑惑起来:“赵村长,你不是说有机密事情要讲的吗?怎么在这个地方?”

    是啊,村子中心的广场人来人往、众目睽睽,寻常来说,根本谈不上保密。

    然而赵家村,又岂是其他寻常地方?

    赵承成微微一笑:“殿下尽管放心。我村里篱笆扎得紧,什么消息都漏不出去。殿下和我说话,自然可以说得透彻一些。”

    朱由崧还不知道“透彻”二字作何解,赵承成的狠话就说出口了。

    “殿下,据说年初以来,李闯兵势大盛,业已逼近京师。不知殿下有何见解?”

    “这个……”朱由崧挠挠头皮,“本王不通军事,尚无对策。但当今皇上圣明,手下名臣良将,必然能够转危为安、逢凶化吉、中兴大明……”

    “哈哈哈!”赵承成笑着把他的话打断,“殿下啊殿下!你说这番话,自己相信吗?”

    朱由崧当然不相信。

    他刚才嘴里说的,都是从各级官员那里听来的废话。

    有些话是干货里掺了水,这些话是水里面添干货——有时候还忘了添……

    然而就是这种话,永远不会出错,自然而然就成了官场里最流行的语言。

    当然了,充斥着这种空话、套话的明末朝廷又能办成什么事?

    只听赵承成又道:“殿下,空话、假话不是不可以讲,但实务玩不得半点虚的。朝廷眼下已无可用之兵,一旦京师沦陷,殿下又当何以自处?”

    “不至于吧……”朱由崧无法接受京师即将被攻破的事实,“正统年间瓦剌围城,我朝官军奋勇,瓦剌终于望风而逃。就是本朝,京师也曾受建奴袭扰,最后也不了了之。李闯想要攻克京师,谈何容易?”

    “哈哈哈!”赵承成大笑,“且不说那时朝廷尚有可用之兵,单是统兵之人,也有于谦于少保和督师袁崇焕。袁崇焕或许杀之不冤,可于少保却有天大的冤屈!这两人全都命丧朝廷之手,现在又有何人再敢统兵守城?”

    “那么赵村长你呢?本王看你实力不俗,倒是可以进京勤王,立下不世之功,也可光耀门楣……”

    听了这话,赵承成笑得比刚才更加高兴:“殿下可太瞧得起我了!且不说我手下就这几个兵,给别人撒牙缝都不够。就算我真的去了,要是打输了,自然兵败杀头。就是赢了,也会遭人嫉恨,要么郁郁而终,要么也免不了当头一刀!”

    赵承成的话,让朱由崧无法反驳。

    当今这位崇祯皇上,对自家亲戚很是客气,可对手下的大臣却如同地狱里的阎王。

    什么六部尚书、什么内阁首辅、什么封疆大吏、什么三边总制,只要被他找到由头,一道圣旨,就叫你人头落地!

    就算找不到由头,也能送你上前线,逼着你和敌人同归于尽。

    当年的卢象升,今年的孙传庭,不就是被这样“逼”死的吗?

    朱由崧无言以对。

    赵承成则趁热打铁:“殿下,你有没有想过,若是当今皇上殉国之后……”

    听了这话,朱由崧倒吸了口冷气,一连向后退了好几步:“赵村长,这可不能胡言乱语啊!”

    “万一成了真呢?”赵承成逼近几步,目光如炬。

    朱由崧被赵承成逼得又向后退了一步,呼吸猛然急促起来,说不出半个字。

    就是这最后一步,让燕国地图里裹着的匕首终于露出锋芒。

    “福王殿下,你就没想过坐上龙椅吗?”赵承成的声音好似是从深渊之中发出的。

    “这个……”朱由崧终于从嘴里吐出了两个字,“君臣之分,天壤之别……本王岂敢有此非分之想?”

    不敢,就不是没有想过!

    这就足够了。

    赵承成继续火上添油:“殿下!王爷!当年万历皇上就有意立福藩为太子,因而引发了‘争国本’事件。若万历皇上心意再坚定几分,你便是当今太子,今后的皇上!这九五至尊之位,就未必与你福藩无缘!”

    “争国本”事件,从万历朝开始,历经泰昌、天启、崇祯三朝,一直以来都是割裂整个大明朝廷的一道深深的裂痕。

    东林党、阉党,这一对不共戴天的仇敌之间的斗争,其实就是因“争国本”而起!

    谁都知道,江南、江北一带,是东林党人的地盘。

    可赵承成居然就敢这样大声议论“争国本”事件,并且论调还站在东林党人的对立面。

    要是这事被东林党人知道了,就他这么个小小村长的身份,还不给东林党人的唾沫星子淹死了吗?

    就连朱由崧都被吓得一愣,赶忙偷眼向四周望去。

    可望见的,却是一派平和的景象:

    几个老人坐在树下聊天,膝下绕着二十多个一两岁的孩子;

    近处织坊大门洞开,正有一车绸缎起运,准备在码头装船;

    远处那三支高炉“呼哧呼哧”地喷出火焰,却听不见铁匠坊打铁的声音,因为朗朗读书声正在娓娓传来……

    朱由崧再次感受到了赵家村的可怕。

    在这里,赵承成尽可以口无遮拦,哪怕商议犯上作乱之事,也能够全然无所忌惮。

    这时,赵承成的催促又来了:“殿下,草民话已至此,殿下自然可一抒胸臆!”

    朱由崧低下了头,踟蹰良久:“当今皇上勤勉干练,本王赶不上,可天下依旧难以太平。本王袖中无兵、无人、无权、无地,就是想要当皇上,也坐不稳皇位啊!”

    有这番认识,就说明朱由崧并不是完全的笨蛋。

    赵承成满意地笑笑:“殿下这就不必担心了。殿下眼中的这座赵家村,还有洪泽湖、汝山湖、高邮湖,大小山寨水寨十余处,均以在下为马首是瞻,能够拉出的精兵有近五千余人,均是以一当十的勇士。”

    “此外,淮扬盐商汪家,东海海商郑家,也是在下坚强盟友和莫逆之交。他们要么富可敌国、要么船坚炮利。只要在下有一言相劝,他们便是殿下的拥趸。”

    赵承成话还没说完:“殿下在村里私塾门口也见过,写下那‘洪波书院’四字之人,也未必不肯支持殿下呢!”

    赵承成之前说的话赵承成朱由崧多少都能相信一些,唯有这最后一句,让朱由崧感到诧异:“赵村长说的是南京兵部史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