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世大明,从带朱元璋逛故宫开始 » 第70章 前脚发粮,后脚收粮!

第70章 前脚发粮,后脚收粮!

    朱棣陷入了回忆之中。

    这个名字,在脑海再次被回忆了起来。

    洪武十一年中秋节前夕,八月初五这一日。

    父皇再次消失了九天。

    九天之后,父皇又莫名其妙,在没有任何人的察觉下,再次回到了皇宫。

    奇怪的是,父皇非常倚重的李青峰,并没有出现了。

    本来这也没什么。

    就权当是父皇改变了心意,让此人走了。

    怪就怪在,接触过李青峰的人,包括大哥朱标、母后、朱妙妙....乃至于胡惟庸等人。

    都记得李青峰这个人。

    唯独父皇不记得。

    仿佛这个人在父皇的记忆中被抹去了。

    朱标为了证明李青峰的存在,还特地呈出了口罩作坊的痕迹,但父皇依旧不记得此人。

    为此,父皇大发雷霆,责罚了好几人此事才作罢。

    自此以后,没有人再敢提这个人的名字。

    渐渐地,这个名字被人们所淡忘。

    但朱棣却始终记得。

    因为自己后来查探到。

    当初在诗会作出那首绝词的人,正是李青峰。

    得知这个消息后。

    三妹朱妙妙打算应了父皇的皇命,嫁给李青峰。

    可问题是,父皇根本不记得此人。

    更为奇怪的是李青峰仿佛人间蒸发,再也找不到了。

    自此以后,三妹像是变了一个人,在后悔和悲痛中度过,三年便生了白发,最终在洪武十四年郁郁而终....

    母后也是因为妙妙离去,伤心过度,病倒离去...

    朱棣再次问道:“王妃,你真确定是那个人?”

    徐妙云摇了摇头:“不太确定,也许是臣妾看错了,当时看那李青峰的容貌,好似当年那般年轻,一路上我都心神不宁,感觉是他,却又不可能是是他...”

    毕竟时隔多年,人即使在,也该老了。

    朱棣揉了揉徐妙云的手道:“王妃,你定是操心过度了,就算李青峰还活着,现在也跟本王一般年龄,怎可能还是当年的模样。”

    徐妙云叹了口气:“也许是臣妾看错了,总回想起妙妙了,若是那人还活着,妙妙想必现在...”

    朱妙妙的离去,在徐妙云和朱棣的心中都是一道伤。

    “罢了,是臣妾多心了,王爷,臣妾先回北平。”

    徐妙云起身一礼,随后离开大帐。

    朱棣急忙招呼张玉,让他派张辅护送。

    随后微微皱眉,又传唤了一人进入营帐。

    夜不收哨探,是朱棣用来对抗北元,安插在草原的情报机构,是朱棣的另外一道眼睛。

    其中成员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专用来刺探情报。

    这次全军攻打朝廷,自然是全部召回了。

    “王爷。”

    身穿玄黑如墨黑衣的夜不收首领夜鸦拱手。

    朱棣吩咐道:“派人去查探杏花村,是否有一个叫李青峰的人。”

    “是,王爷。”

    夜鸦的身影没入黑暗。

    ......

    ......

    翌日,杏花村。

    “锵锵锵——”

    一大早,村子里面就响起了敲锣的声音。

    “收税了,交税了!”

    外面就传来官吏的喊声。

    谁能想到,燕王朱棣前脚发的救济粮,后脚官府就派人来收粮....

    这段时间,朱元璋的睡眠老好了。

    他平日里上早朝,早早就要就起床。

    这些日子虽然动不动就睡在荒郊野外,或是借宿,环境虽差,但因为心中无事的缘故,反而睡得格外香甜。

    吵闹声,把朱元璋和李青峰给吵醒了。

    “啥情况?”

    李青峰跳了起来,随后离开房间,打算找屋主问了问。

    发现屋主早就出去询问了。

    等了片刻,他就愁眉苦脸的回来了。

    “哎,造孽啊,官吏过来收税。”

    汉子愁眉苦脸道:“往日里都是去县衙交税,现在人都跑到村子里来收....肯定是知道我们收到了救济粮,这帮狗.....平日里就....”

    他突然住口,是意识到眼前的李青峰是朝廷的人。

    此刻,朱元璋已经从房间出来,黑着脸道:“没事,你接着说,咱虽然是朝廷的兵,必然禀报上级处理。”

    汉子摇摇头:“天下乌鸦一般黑,没用的。”

    “说!”朱元璋沉声道:“咱说有用就有用!”

    汉子愣了愣,便开口道:“真没事?”

    李青峰笑着解释道:“真的,我们是朝廷的监军,对于地方这种不好的现象,也有权禀报圣上处理。”

    闻言,汉子一喜,道:“真的?”

    李青峰点头:“放心好了。”

    汉子本就对朝廷一肚子怨言,急忙道:“那我可得跟二位官爷好生说道说道,以前那个朱皇帝还活着的时候,官员们还算收敛,咱们交税粮的时候,还只是踢斛...后来,那朱皇帝走了,就更....”

    “等等。”

    朱元璋打断,奇怪问道:“踢斛是个什么事情?”

    “您不知道踢斛?就是...”

    汉子指着地上一个箩筐,做了个踢箩筐的动作,道:“咱们交税粮的时候,都要放在这个斛里,收粮的官爷就这样,大力踢一脚,掉下来的粮食不作数,说是路上的损耗....哎呀,最过分的一次,一脚把咱交出去一斛的粮食,像踢下去小半斛....贪官,贪官污吏啊!”

    “什么!”

    朱元璋这一惊可是非同小可。

    这汉子说,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这种情况。

    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贪老百姓的口粮!

    若不是亲自下来一趟,恐怕都没发现。

    朱元璋看向李青峰道:“他说的可是真的?”

    李青峰微微点头:“听说过了这个法子,是真的,而且是各地都是如此...”

    听到这话,朱元璋火冒三丈。

    怒道:“难道你们就不会头顶大郜,去京城告御状么?洪武皇帝可是下令过,发现贪官污吏,可去直入京城告状,或者直接将贪官污吏绑着去京城。”

    汉子越说越起劲:“这个法子行不通,就不说去京城遥远,咱们小老百姓去不了....十几年前,洪武皇帝在位的时候,村子里王二牛就带着大郜向村民们借粮去京城,还没走一百里地就死半道上了,老惨了....肯定是那些贪官干的...现在洪武皇帝不在了,这些狗官更加肆无忌惮...”

    听到这话,朱元璋头皮发麻。

    他从小最恨贪官,对贪官污吏零容忍,更是添加了许多刑法对付贪官,没成想,他在位的时候根本没有好转...

    沉默良久,朱元璋道:“那洪武皇帝走后呢?”

    汉子道:“那些狗官,一脚能把斛给踢倒...”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