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世大明,从带朱元璋逛故宫开始 » 第68章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第68章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这村子不大,看起来只有三四十户人家。

    土质房屋很是破旧,不少房屋都有破损,地上一片狼藉,有门板,有窗框,箩筐...非常凌乱。

    显然是刚被搜刮不久的的摸样。

    李青峰小声说道:“爹,这里好像被打劫过了。”

    朱元璋一眼便猜到什么情况,咬牙道:“咱才刚走,军纪就如此松散,这定是那李景隆带的百万大军溃败,士兵四处搜刮造成的,那些人寺庙都敢抢,百姓岂能免难。如此多的士兵,当地官府怕是根本不敢管。”

    几十万的逃兵四散而逃,造成的结果可想而知。

    士兵也要吃饭,没吃的,便只能抢。

    三人成虎,手中有刀刃,胆子自然也就大了。

    当朱元璋和李青峰两人进入村宅,突然一个村民看见,看到他们身上的衣服,大喊道:

    “来军匪了,来军匪了!”

    雯时间,村子传来一阵慌乱声,不少人朝着家里跑去,家家户户闭门。

    “爹,咱们被误会成强盗了。”

    李青峰看了看自己这身军衣,就明白村民们为何要跑。

    这把他们当成了军匪。

    “无妨,随便找一家解释清楚吧。”

    朱元璋无奈摇了摇头,在村子里走动,然后随便找了一家院子,李青峰便前去敲门。

    还没敲几下,院门自个儿到了。

    想来是刚被破坏不久,来不及修缮。

    走到屋前,李青峰敲了敲门。

    “家里有人吗?我们想要过来借宿一宿。”

    李青峰喊道:“我们不是强盗,是军人,保家卫国,绝不会伤害你们。”

    里面传来了一名中年男子的声音:“军爷,您饶了我们吧,我们家没钱了...”

    “我们只借宿一晚。”李青峰从朱元璋的手中接过几两银子,从窗户的破洞丢了进去,“您看够不够。”

    银子丢进去之后。

    里面传来了小声讨论的声音。

    过了一会,门咯吱一声打开。

    一名汉子站在门边,颤颤巍巍道:“大人,您真的只是借宿一晚?”

    若是以往的军匪,恐怕此刻一脚就把门给踢开了。

    但对方居然丢银子进来。

    这家男主人有些害怕明朝士兵,但却又想要那银子维持家里的生计。

    家里弹尽粮绝再没吃的,一家人就怕要饿死了。

    不管如何,都要冒一冒险。

    李青峰急忙说道:“是的,只是借宿一晚,明日一早就走。”

    “那...二位军爷,请...”中年汉子躬身将二人请入屋内坐下。

    这间屋子不大,地面是泥土,里面的家具也很简陋。

    随着二人的进入,屋内一位妇女和几个孩子都吓得瑟瑟发抖,站在墙角,用警惕的目光看着他们。

    看样子,

    他们都是一幅营养不良的样子,饿的面黄肌瘦。

    朱元璋感觉胸腔有一股怒火涌动,自己创下的大明,才几十年,百姓又吃不起饭了?

    他看向中年男子,道:“之前是大明的士兵,洗劫了你们村落?”

    中年男子支支吾吾:“俺不知道....”

    华夏大地历代的百姓都是逆来顺受,不愿惹火上身。

    虽然这人看起来不像强盗,但也是那军中之人。

    朱元璋道:“你不用怕,直管说,军中出了败类,朝廷会给你们一个交代。”

    李青峰在旁边道:“实话告诉你们吧,其实我们是军中的监军,暗中前来调查士兵扰民之事。”

    说罢,又放了一小块银子在桌子上。

    这些银子,是从兴国禅师离开后,方丈硬要给的,说现在外面乱的很,带些银子有用。

    毕竟朱元璋和李青峰,算是救了他们一命。

    而且这一家人看起来很可怜,那几个小孩瘦的皮包骨,李青峰也是有些心软。

    “谢军爷。”

    中年汉子拿起银子,心中的戒心放了下来。

    毕竟是军匪的话,不可能给银子,只会直接抢,哪里会有这么多的废话?

    而且,

    自家已经没有什么能被抢走的了,早就被搜刮干净。

    中年汉子开口道:“军爷,先前的确是有许多穿着跟你们一样衣服的男子士兵,来村子抢钱抢粮,好几拨...别的村子也一样,村子现在都被抢空了,哎...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

    “一群畜生!”

    朱元璋一拍桌子,吓得那男子一跳。

    那男子不敢说什么,看向屋里的女人,“婆娘,快去煮粥给两位军爷...”

    女子点点头,忙活去了,不敢怠慢。

    过了一会儿,桌上端上了两碗浓稠的粥。

    男子看向朱元璋苦道:“家里没多少粮食了,二位军爷莫要见怪。”

    场面很是沉默。

    朱元璋和李青峰二人默默的喝粥饱腹。

    屋子里的几个小孩,大的十三岁,小的只有五六岁,都在干巴巴的看着两人。

    朱元璋道:“你们怎么不吃?”

    男子叹气道:“军爷,我们中午吃过了...刚春收,税粮还没交,就被抢了,这日子...哎....”

    听完后,朱元璋的愁云更浓。

    百姓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怕是熬不过这年。

    “这是未来之事,咱能改变的。”

    朱元璋看到百姓如此窘态,他心中很是难受,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

    吃完粥。

    朱元璋又问了几句,两人便住进了安排的房间中。

    朱元璋道:“爹,靖难之役,北方死了许多百姓,听说许多村子都死绝了,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李景隆百万大军都打败了,大部分士兵肯定不想继续回军营送死。

    若是不回军营,想做逃兵回到南方。

    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抢。

    三人成虎,这些士兵聚集在一起什么事情不敢坐?

    而眼下,

    百万大军都散了,朝廷根本管控不了这种局面。

    “这就是战争的代价。”

    朱元璋喃喃道:“真没想到,咱刚走,就会出现如此大的战乱,不该,不该啊,是咱没安排好,才会形成如此局面。”

    顿了顿,他接着道:“咱还看出来了,士兵之如此不堪,这军制似乎有所问题。”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只有亲自见证过,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朱元璋建立军户制,是想着不加重百姓负担,不废朝廷一颗粮食,就能养活百万大军,而实际他上也做到了。

    可是今日一见,着实不堪。

    李青峰也是这般认为。

    军户制度之下,军官的存在无异于地主。

    士兵成为了免费为军官耕作的佃户,要受到军官差遣。

    更有甚至,一些士兵居然流落成为军官的私人奴仆。

    士兵任人驱使奴役,作战的积极性自然就差。

    顺风战有功劳捞猛如虎,一旦打了败仗,很多士兵宁可四处逃窜从商,也不愿意再受到任何压迫。

    当然,这些问题,目前的朱元璋是看不到的。

    “爹,当然有问题了...”

    李青峰正想夸夸奇谈,说说朱元璋这个军户的问题。

    突然,窗外传来吵闹声音。

    “大家伙儿快出来啊,燕王大人派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