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播经记 » 第八回 绝色九丽吐露玄机 大圣三娃同闯灵宵

第八回 绝色九丽吐露玄机 大圣三娃同闯灵宵

    却说木娃三兄弟,闻那黄裙女郎一番讲述,不禁惊讶不已,君道为何?却原来这里面还有一段离奇的故事。

    只听那黄裙女郎叙道:“仙童听真,你们必定惊异,这山中怎会冒出谮多女子?也必不解这里为何如此美如仙境?更有那琼楼玉宇、彩殿宏宫、祥云飘绕,瑞气千层。其实不瞒三位仙童,这里却非一般的凡间之所,吾等姐妹也非寻常女子,要知详情,且听我诸个道来,这里先将奴家的来历说与仙童知晓。”说着便自唱道:

    尧帝择继品极高,德才兼备必忠孝。四岳荐舜好德操,千番考察允龙袍。兢兢业业理政事,勤勤恳恳行天道。尧将双凰配凤君,娥皇便是奴家号。

    说完自家,娥皇用手一指那身穿橙裙的女郎唱道:

    此吾胞妹唤女英,同侍舜君在皇朝。满殿群臣赞品貌,天下苍生敬良操。尊长爱幼后人颂,金枝玉叶守德道。身具仙姿倾国色,自古能有几寥寥?

    但见娥皇女,莲步轻轻,衣裙飘飘来到红裙女郎面前,向木娃三人一笑道:“这位红裙女乃是名满天下的妲己姑娘,正是:

    绝代芳姿冠群娥,倾倒君王神魂恶。红粉枕边万般宠,寻欢作乐在朝歌。富丽堂皇造鹿台,金玉珠宝盛满车。妲己艳名播天下,后人罚纣颂美色。

    说完妲己,这娥皇又指着身着白色衣裙的女郎唱道:

    卧薪尝胆勾践计,献与吴王西施女。娇姿艳质闺中偶,媚骨天生确第一。东施效颦一段话,流传至今弗是迷。自古坐怀几不乱,可叹夫差诛子胥。

    娥皇正欲再往下先容,忽见红影一闪,妲己来到面前,笑对娥皇,抢先道:“大姐且歇息片刻,后面的几位姐妹,就由妲己说给三位仙童如何?”

    娥皇微微一笑:“那就有劳三妹了,姐姐我拙嘴笨腮,也说不好。”

    妲己咯咯笑道:“姐姐过谦了,小妹只是见姐姐说的口干舌燥,想替姐姐分担些辛苦而已。”

    娥皇笑道:“好滑舌的妹子,姐姐说不过你。”

    一旁的憨娃见状急道:“好了!好了!谦让个啥,谁讲还不都是一样,婆婆妈妈好烦啦!”

    妲己瞪了他一眼,也不睬他,转向木娃道:“这位仙童听好,妲己再将这后几位姐妹的来历讲上一讲。”说着向身着紫色衣裙的女郎一指道:“这位就是阿房姑娘,那才是:

    秦王暴孽喜无常,却宠丽人唤阿房。建起名宫传后世,赢政有情也有伤。阿房伶俐又乖巧,妩媚婉转态端庄。爱了江山爱美人,一代枭雄是始皇。

    唱罢,妲己仙柔一指身着绿色衣裙的女郎又唱道:

    叱咤风云楚项王,八千子弟过乌江。勇冠群英声威赫,坐下雅驹掌中枪。英雄自有佳人伴,虞姬貌美更柔肠。四面楚歌意气尽,挥泪悲酒别霸王。

    唱罢虞姬,妲己又飘飘来到青衣女郎面前,向木娃道:“这位就是人人敬重的昭君姑娘,不知仙童知否?”

    此时,忽见憨娃走上前去,向那青衣女郎一揖,口中言道:“原来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昭君姐姐,憨娃自幼便听母亲讲你出塞的故事,憨娃还记得俺娘曾吟过的一首诗:

    清似秋水静如兰,冷傲若梅孤芳雁。天质灵秀韵高雅,丰姿洒脱丽非凡。丝竹管弦音指柔,诗棋书画胜神传。为保国安出边塞,昭君美名誉坤乾。

    听了憨娃一首诗,众人都不禁鼓起掌来。

    那昭君羞怯怯道:“小仙童过讲了,昭君不敢当。”

    此时,妲己走上前去,拥住昭君,笑道:“妹妹何必自谦,你的所作所为,确应受人敬重。”说完却又面呈悲色,叹道:“总不是像姐姐这般,有苦无处诉,还遭后人耻骂,却也无奈。”言毕不禁发出一声重重的叹息。

    众人都被他一番话,说的心中不是味道,不禁一阵沉默。遂后,还是这妲己性情开朗,刚才还是满腹忧怨,倾刻又已雨过天晴。咯咯笑道:“好啦!烦事休提,我还是接着唱吧。”

    说着走到粉裙女郎面前,向三个娃娃笑道:“这位姑娘想必你们也一定知晓,听我述来:

    为除董贼扶汉承,允公忍痛献花容。美人不美怎成计,貂婵迷倒大英雄。眼语眉言泪传情,假戏真做媚天生。娇女胜过兵百万,吕布一戟去奸雄。

    最后,这妲己飘飘然来到蓝裙女郎身边,却向三个娃娃神秘一笑,指着兰裙女问道:“三位仙童,适才进山之时,你们曾与吾这小妹交过手,结果都被她所擒,妲己冒昧,想请三位仙童猜上一猜,她是何人?不知你们可愿意?”

    木娃闻言笑道:“妲己姐姐勿开玩笑,想我等三个娃儿,没读过多少书,更不知史记圣祖,怎能猜得出来。”

    妲己笑道:“我看那位憨娃仙童,好像颇通史事,不如就让他猜上一猜如何?”

    木娃正想推托,谁料那憨娃却哈哈笑道:“看来这位姐姐定要看憨娃的笑话,憨娃就来试上一试,如果猜错了,甘愿受罚。”

    言罢,只见憨娃倒背双手,迈动一双短腿,呼扇着一对大耳,摇头晃脑,围着兰裙女郎连绕三圈,忽然嘿嘿一笑道:“俺猜到了!俺猜到了!看俺猜得确是不确?”

    众女郎见到憨娃这副神态,无不掩口窃笑。

    憨娃见了将脸一绷:“你们笑甚?且听憨娃道来:”

    唐朝名女杨玉环,貌胜桃李艳如仙。贵妃酒醉弄歌舞,风姿倾倒安禄山。托靴研墨诗仙辱,痣点眉心弹指间。明皇宠爱如掌珠,石榴裙下丧皇颜。

    摩罗娃听罢,不禁一蹦老高,叫道:“哇!憨娃兄弟好大的学问,这诗做得太棒了。”

    妲己也面呈惊色,向众女郎道:“看这娃娃呆头呆脑,却有这般锦秀,真是人不可貌像矣,”

    又转向憨娃说道:“人,你是猜对了,这位姑娘正是杨玉环,但不知娃儿是怎样猜到的?又哪里学的好诗文?”

    憨娃本性憨直,不贯别人夸奖,让她这一番称赞,倒先涨红了脸,低下头道:“姐姐太过奖了,其实这诗不是憨娃所作,却是吾母教给俺的,人猜对了也是瞎撞的,其实憨娃只是看到这位姐姐眉心有一黑痣,又生的貌美如花,便想起了俺娘给吾讲故事时,曾吟过这首诗,怎料还真懵对了,真是让各位姐姐见笑了。”

    此时,木娃走上前来,向众女郎一揖道:“原来各位姐姐都乃名满天下的绝代佳人,吾三兄弟多有冒犯,还望众位姐姐见谅,但木娃尚有一事不明,想向各位姐姐请教。”

    妲己笑道:“仙童还有何事不明?尽管道来。”

    “敢问各位姐姐,你们都为各个朝代的名女绝代,但近者距今也有百年,远者更有千年,按凡间寿算,众位姐姐理应成为古人,但不知为何今日却在此处聚集?难到各位姐姐都食了长生不老药不成?”

    木娃此话一出,顿见众女脸上皆现忧色。

    那娥皇上前道:“仙童问得好,这正是俺众姐妹的难言之隐,也正是我们姐妹想请仙童相助之因。要知原尾,咱们还是坐下听我慢慢道来。”

    众人各寻地方落坐,娥皇让侍女给每人端上了香茗。这时,众人便都将目光投向娥皇,等着她的下文。

    娥皇端起一杯香茗,稍稍润润嗓子,便继续讲道:“三位仙童所说不差,俺众姐妹原本都已香消玉殒,作古多年,谁知在那幽冥界也难得安生,仍要被迫陪君伴驾,看来自古红颜多薄命,天堂、地府、人间皆相同。”说着娥皇不禁低头叹息,眼盈泪花,声音有些呜咽。

    木娃忙劝道:“姐姐莫过忧伤,且把原尾道来,吾三兄弟定要为姐姐们讨个公道。”

    娥皇抬起头,用绢帕擦去眼角的泪痕,向木娃一笑:“多谢仙童相助,且听娥皇将实情慢慢讲来。”

    “话说上界天庭,诸仙尽守,各司其职,不乏铁面无私,秉公行令,不贪不脏,不受不贿,清廉公正,两袖清风之道之仙;却也有以公肥私,执法犯法,贪赃受贿,不讲礼法之官。

    就说天王李靖,有一胞兄,名唤李绥,确有仙术,也颇具才能。经其弟李天王举荐,被玉帝封为巡天查办真人,专司追查那些贪赃枉法,触犯天条的官吏。这本是玉帝对他宠信之致,委以重任,他理应尽职尽忠,行包公之道。谁知,他却心术不正,借手中权利,大兴邪道,包庇脏官,吃受贿赂,诬陷清廉,压制群仙,众仙因他是玉帝宠臣,又是李天王的胞兄。虽对他所为极是不满,却又都敢怒不敢言,有时还得违心为他办事,天庭之上被他搞得正不压邪,瘴气污烟,却只有玉帝和王母被蒙在鼓里。

    且说这李绥因心术不正,多行不义,深恐败露,便想方设法讨玉帝欢心,不知是谁给他献了一计,让他找些绝色美女,献给玉帝做嫔妃,以讨玉帝龙颜大悦,但此事万万不可让王母知晓。

    李绥便开始筹划,他翻阅凡间史记,得知凡间各朝代都有绝色佳丽陪君伴驾,现都已在幽冥界聚集,他便亲临幽冥府找那十代冥王。

    且说那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诚王、转轮王听闻上天巡天察办李真人到来,哪敢怠慢,慌忙出迎。

    秦广王道:“闻察办真人到此,吾等未曾远迎,望真人见谅,不知真人有何事吩咐?小王等将尽力筹办。”

    这李绥见十大冥王尽皆出迎,也是颇感意外,便也假惺惺还礼道:“十位王爷如此礼遇,本察办受宠若惊,既然都不是外人,李某也就不客气了,确是有事相求,还望众王家鼎力相助才是。”

    那十代阎君虽知他此来必无好事,可又惹他不起,只好陪笑道:“察办真人何须如此客套?有甚么事情到宫里坐下再叙。”众王爷众星捧月般将李绥迎进幽冥府大堂,各分宾主落座。

    秦广王道:“不知察办真人何事亲临,请讲当面。”

    李绥向四周扫了一眼,广王会意,命众鬼卒退下。

    李绥才道:“敢问各位冥王,本真人想查找几个凡间人物,欲将她们暂转尘世,修炼仙术,再升天界,陪君伴驾,这可是个美差,如果讨得玉帝欢心,大家都有好处,不知众位王家是否愿意帮忙?”

    广王问道:“不知李真人要找查何人?”

    李绥从袖中取出一纸名册,递与广王,那阎君展开观瞧,不禁双眉紧皱,面现惊色。

    李绥见妆,不禁问道:“广王难道有为难之处?”

    秦广王没有作声,将名册递与其他众王观之,众冥王看后无不更颜变色,摇头不已。

    最后还是广王开了口:“察办真人要查找的这些人,皆非寻常人物,在吾这幽冥界中,也被奉为上宾,不敢怠慢。这些人在凡间虽是俗人,但能出人头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尊贵之躯,金枝玉叶,在这幽冥之所也另有名册记录,不得随便处置。再说李察办到此提人,又无陛下御旨,此事要让王母知晓,吾等哪里吃罪得起,还请察办三思后行,体谅吾等苦衷,放弃这个计划如何?”

    李绥听罢,一阵冷笑:“这么说各位王家是不愿帮这个忙了?既然如此,本仙也无话可说,这就告辞了。临行之时本官有一句话讲在当面,各位王家可曾记得?玉帝要本官查办众位王家的公子擅出幽冥界,私到凡间惹事生非之案,俺李某可是看在众王家的面上,从轻发落,没有深究,免了他们的罪。否则,照他们的罪名,该打入十八层地狱,受尽煎熬。当时众位王家是怎样求本察办的?如今这点事情都不肯帮,太也不够意思了。”

    十代阎君闻听,你看我,我看你,全都哑了口。广王慌忙上前,满脸陪笑道:“察办休要怪罪,吾等只是说此事不好办,可并没说不能办。依本王之意不如这样,察办大人可将这些人带走还阳,在凡间找一处安身之所,让她们先修炼仙术,待日后时机成熟,再设法献给玉帝,来个人不知,鬼不觉,仙不察,佛不晓,不知李真人以为如何?”

    李绥点首道:“就依王家,今日之事众位王家知,俺李某人知,不得再有其他人知晓。”

    广王道:“一言为定。”说着向殿外叫道:“速传掌案判官到殿上听旨。”

    不多时,那掌案判官来到殿上,向十冥王施礼道:“见过各位王驾,不知传本判官何事差遣?”

    秦广王道:“本王这里有名册一份,汝速去将那‘龙凤另册’取来,按着名册将他们的底细查清,速速报来。”

    说着将手中名册递与那掌案判官。这判官不敢怠慢,便去那司房中,取出一本精致的名册,按着名单查找清楚后交与广王。

    那广王提笔在‘龙凤另册’上连勾数笔,又让九位冥王一一过目,最后拿到李绥面前。

    “李仙人要的这些人都在这里了,吾已将他们每人延寿五十年,即刻返还阳世,察办大人可去领人了。”

    李绥这才满意地一笑:“本真人这里谢过各位冥王鼎力相助。”

    众阎君慌忙还礼齐声道:“察办大人不必客气!”

    广王向转轮王笑道:“有劳王兄辛苦一趟,陪伴李仙长去领人吧。”

    李绥立起身来,众冥王起坐相送。转轮王陪着李绥走出森罗大殿,前有朱太尉执幡引路,后由崔判官领兵押人,这一行人径出幽司,来到‘后妃院’。

    这“后妃院”是幽冥府专为世间各朝各代的皇后、妃子们安排的去处,确也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飞檐转角,富丽堂皇。确也少了鬼哭神号,孤魂怨女之惨景,当真是另有一番优待。

    且说这“后妃院”中聚集了从古至今各个朝代的皇后、嫔妃,绝代佳人,吾等九姐妹也在其中,那转轮王按名册将我们九姐妹点出,让李绥逐个过目,再由崔判官押解,要由“转轮藏”出阴还阳。

    这一路之上,先过阴山,只见那:

    妖鬼邪魔动哭声,孤魂魍魉飒阴风,

    鸟兽弗踪草难生,云不遮天水无形。

    再历十八层地狱,正是:

    哭号阵阵充满城,剥筋剔骨施酷刑,

    凄凄惨惨十八景,只因尘世有恶行。

    又过奈何桥,但见:

    桥底滚滚翻血澜,腥风钻鼻透骨寒,

    跌落桥下无生还,冤魂恶鬼任争餐。

    闯过枉死城,惊见:

    枉死城由冤鬼撑,无收无管怎还生,

    如有冤魂此间过,金银珠宝散分明。

    最后方至“六道轮回”,这里确然是:

    大路轮回各有道,行善积德升仙道,

    施毒纵恶转鬼道,善恶终报是天道。

    且说这一行人,由朱太尉引领,崔判官押解,来到“升化仙道门”,便见牛头、马面二鬼迎候。

    转轮王让太尉、判官回宫复命,自己仍陪着李绥,带着牛头马面二鬼继续押着我们来到一座山峰之上,一处悬崖之畔,下面竟是万丈深渊。

    那牛头马面二鬼不由分说,便将我等姐妹一起推下山崖,便也就脱了阴司,转回阳世,所到之处正是这阴障山中。

    那李绥施法术,搬来天下美景,置于此山之中,又建起九座仙宫,供吾等九姐妹居住。为防外人侵扰,便在山周围布下天罗地网。又让转轮王施阴术,布下妖云鬼雾,阴风瘴气,以慑凡人不敢擅入。

    这李绥又对吾等姐妹一番花言巧语,说我们阳寿未满,只要在这里静心修炼,便可升仙。并严禁吾等擅出这阴瘴山,到时自有仙人来指引我们升道化仙。

    众姐妹信以为真,想想化身仙道,上升天界,是多少人向往之事,这可比在那幽冥界强上百倍。所以,各个欢天喜地,在这山中尽力修炼,却不知是那李绥的一条毒计,欲将我们当成贡品,而我们却还蒙在鼓里。

    确说时光如梭,转眼30年已过,经过修炼,众姐妹已初具仙体,这期间又不时有那天上诸仙到来,或传仙术,或送宝物,只可惜却无一仙敢道出实情。

    忽有一日,山中来了一位衣衫滥屡的老婆婆,众姐妹都以为是妖魔侵入,便各执兵器围住了她,谁知一交手,我们竟不是她的对手,反被她将吾等拿住,可她却没有为难我们,只是留下一纸信笺,化道金光而去,众姐妹赶快打开信笺观瞧,只见上面写有两首诗,妲己高声吟道:

    幽冥九魂返阳间,阴瘴山中欲助颜。

    只道天堂有其乐,弗晓灾祸至眼前。

    贼搅幽司乱天庭,玉帝王母受欺瞒。

    助纣终有恶果报,扶正必能化升仙。

    又将第二首吟道:

    九凰注史艳名播,已作幽魂无奈何。

    灵宵不幸出仙孽,搅乱天纲施美色。

    欲脱苦海阪吾佛,高老庄中借童娥。

    招来圣仙除妖恶,讯传南海告普陀。

    众姐妹一听,不禁惊呼:“原来是那扫三灾、救八难的观世音菩萨现身。”吾等慌忙跪倒向天礼拜,求菩萨原谅吾等冒犯之处。

    且说大家拜完菩萨,你看看我,我看看她,都心情沉重,不知今日之事是福是祸。

    那妲己看着信笺上的诗,问大家谁能解得菩萨的诗意?众姐妹都把目光集中到召君的身上。

    召君将诗从头至尾看了三遍,又沉思片刻说道:“众姐妹,这诗中写的很是明白,菩萨今日现身就是来救咱们脱出苦海,摆脱磨难,吾想观音菩萨是不会害咱们的,大家看这诗意,便知原委。”

    先看第一首的前两句,是在告诉咱们,你们一心一意的在此修炼,盼望能升上天堂,却不知灾难已经临近。后两句是说有人在天庭作恶,而玉帝和王母却被蒙在鼓里,观音菩萨提醒咱们姐妹,不要上了贼人的当,要协助天庭除去奸党,到那时咱们才能真正升道化仙。”

    再看第二首诗,前两句是说天庭贼党是在利用咱们姐妹作为工具,达到扰乱天庭的目的,正是在把咱们推入苦海。而这诗中后两句写明:“欲脱苦海依吾佛,高老庄中借童娥。”这“依”字就是“靠”的意思,也就是说,咱们众姐妹要想脱出此难就得靠佛得力量,高老庄离咱这阴瘴山不过五十里之遥,可说就在咱的家门口,这“童娥”二字即女孩儿也,再解这“借”字,也就是借助,不妨再引深一点,也可解做“请”字,也就是说把这些女孩儿请到咱这阴瘴山中来。诗中最后一句曰:“招来圣贤除奸恶,讯传南海告普陀。”这么多女童失踪,高老庄必然大乱,吾想观音菩萨既让咱们去高老庄,这庄中必有本领非凡之人或神通广大的仙道,如果真如此,他等对庄中之事决不会袖手旁观,定能找到咱这阴瘴山中来,你我姐妹只需在此等候即可如愿。”

    众姐妹听了召君一番解说,无不点首赞同,也都佩服召君,果然才华出众。经过一番议论,决定当夜便行动,可没想到事情发展的如此迅速,吾等前脚刚从高老庄回来,连孩童们还没安排好,你们后脚就跟了来,没有办法,只好先让玉环妹妹挡上一阵,我们这里做好准备,首先给这些孩童施了仙术,好让她们听从调遣,当然仙术对孩子们决无伤害,而只会有好处。以后的事情三位仙童已然亲身经历,不必细说了。

    三位仙童,想那观音菩萨所指的锄奸惩恶之神,恐就是你们,刚才又见识了各位的本领,果然不凡,正是解救吾等姐妹脱出苦海,为天庭除害的仙道,望三位仙童施仙术,助吾等姐妹脱此阴瘴山,寻个好归宿。”

    木娃听这娥皇讲述完毕,愤然起身道:“众位姐姐说的不错,吾们三兄弟正是如来佛祖指定的传经之人,这一路之上要多施善缘,扫除奸恶,斩妖惩魔,救苦救难,并传因果真经于世间。既然观音菩萨留下佛帖,而吾三兄弟又正好至此,就应义不容辞,这铲除奸恶,本就该从天庭开始,上天无道,怎不让凡间多苦多难,难怪如来佛祖有言在先:“天下众生,多生不善,不敬三宝,不孝父母,无有三光,五论杂乱,贫穷下劣,六根不净,杀生害命,富贵不平。”,原吾也听它不懂,现在方知,是那天庭之上,奸孽当道,扰乱天纲,今日木娃定要铲除奸恶,扶正天道。”

    这木娃慷慨激昂,一番大论,众女听得齐声欢呼,各呈喜色。

    正直此时,忽闻半空中有人高声叫道:“孩儿们在此做甚?俺齐天大圣来也!”

    众人抬首观瞧,只见空中一片霞光异彩,从中现出三人,正是那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三兄弟。

    三个娃娃一见,不禁惊喜非常,齐齐倒身下拜,口中齐道:“父王在上,孩儿们有礼了。”

    娥皇众女,见天上又来仙人,不禁面呈惊色。以为又是李绥遣来的人,但见三个娃儿齐呼父王,方知是齐天大圣到来,不禁转忧为喜。

    娥皇上前施礼道:“原来是齐天大圣驾到,吾等姐妹失礼了,望大圣海涵。”

    悟空三人降下祥云,慌忙还礼道:“各位仙女莫礼,不知这里是甚么地方?你们又是何方仙神?”

    木娃忙上前解说一番,又将详情叙述了一遍。悟空闻听,深感差异,娥皇又恳求悟空三人帮助锄奸,解救众家姐妹。

    悟空心中早已按耐不住,哈哈笑道:“众位仙家,既然三个娃儿已经应允,吾三兄弟当然义不容辞,管定了这件事,请诸位仙女安心,此事包在老孙身上。”

    木娃又上前说道:“父王,不如咱们这就赶去天庭,早早除了那奸贼才是。”

    悟空笑道:“孩儿说的正合吾意,咱们这就动身。”又转向悟能和悟净道:“我看二位兄弟就不用去了,留在此处保护众位仙女,以防那李绥狗急跳墙,毁人灭据,吾带上三个娃儿就行了。”

    那沙僧道:“大师兄所言不差,这里就交给吾和二师兄,你们放心去吧!不过天庭之上无公理可讲,且那李贼权势在手,玉帝又对他言听计从,此番上天庭对你们来讲,形势可是十分不利,你们要多加小心。”

    悟空笑道:“三弟多虑了,这李贼虽然厉害,但他做的坏事太多,佛祖的因果真经早有定理,多行不义必自毙,他是恶贯满盈,劫数已到,谅他也难脱公道。”

    娥皇闻言,率众女向前齐礼道:“受难姐妹这里谢过大圣救难之恩。”

    悟空慌忙将手连摇:“莫礼,莫礼,这且不羞杀俺老孙也。”又对木娃三人道:“娃娃们快快启程,休再耽搁。”

    说着话,便自驾起祥云,升在空中,那木娃,摩罗娃紧随悟空驾起了祥云。

    懒憨娃本就不能腾云驾雾,如今见他三人上了云端,可着了急,站在地上。大声叫道:“大叔父勿撇下憨娃。”

    悟空闻听,向八戒笑道:“二弟快助那孩儿一臂之力。”

    那八戒从头上摘下一顶小帽,向空中抛去,悟空向那顶小帽吹口仙气,便化做一叶飞舟,飘在空中,八戒见了一把抓起憨娃和那小河马,口中念动咒语,将身一纵,便起在空中,将憨娃和小河马一并放在飞舟之上,随即降下云头。

    悟空三人驾祥云,催动飞舟,直奔南天门而去,那憨娃坐在小舟之上只觉得两耳生风,身周片片白云擦身而过,伸头向下观瞧,直把个憨娃惊喜的手舞足蹈起来。只见那大地之上:层层青山,片片绿水,麦浪金涌,棉织银装,牛羊成群,大雁排行,草庐茅舍,炊烟袅袅,皇宫御院,彩壁辉煌,这人间景色果然一览无疑。这才是:

    尘间人人欲升仙,皆道天堂胜人间。

    升仙再把凡尘看,方知地美不逊天。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