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刚工业革命,你告诉我这是西游? » 第41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第41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秦怀玉的语气中透露出对李泰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夹杂着些许的担忧。

    他知道,这些流民若是远离洛阳,恐怕会引起更大范围的瘟疫,而李泰能够将他们劝回,无疑是对抗疫工作的一大贡献。

    “而且。”秦怀玉继续说道

    “殿下还向众多流民许下了承诺,瘟疫一日不除,他一日不曾离开。这样的承诺,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也让他们对殿下充满了信任和依赖。若是殿下此时离开洛阳,恐怕会引起百姓的哗变。他们或许会认为,是殿下背弃了自己的承诺,抛弃了他们。这样的后果,不仅会影响殿下的声誉,更可能引发洛阳的不稳定。”

    听到秦怀玉的话,李世民脸色变得更为凝重。

    从秦怀玉的话中,他清楚地知道,李泰在洛阳的举动,已经让他与百姓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

    这种信任,是金钱和权力都无法替代的。

    一旦背弃,不仅会让李泰个人的声誉受损,更可能让大唐皇室失信于民,引发不必要的社会动荡。

    “怀玉,你所言有理。”李世民缓缓开口,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思考。

    这句话让秦怀玉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一些,他知道自己的话已经打动了李世民。

    不过他并没有沾沾自喜,他清楚自己还有更重要的观点需要阐述。

    是,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激动,继续说道:“陛下,真正让臣说出‘三思’这句话的原因并不是以上两点,而是第三点。”

    李世民原本平静的脸上在听到秦怀玉提及“第三点”时,显露出些许惊讶。

    他略微调整坐姿,更加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手中的手机,仿佛要透过这双眼睛看到更远、更深的地方。

    秦怀玉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接下来他要说的话,对于李世民,对于整个大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陛下,第三点是臣在洛阳初见殿下之时,殿下亲口所言。”

    “虽然殿下表面不着调,可微臣却能感受到殿下的信念与决心。”

    秦怀玉的声音开始变的有些颤抖,仿佛在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但每一个字都清晰而坚定。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千万人,吾往矣。”

    “何况不过只是区区瘟疫?”

    话语一落,甘露殿内一片寂静。

    世民怔住了,他的双眼迅速猩红,眸中有热泪翻滚。

    他的手微微颤抖,仿佛在极力压制内心的激动与担忧。

    “好儿子,朕的好儿子......”李世民喃喃自语。

    李世民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李泰在洛阳的身影。

    那是一个英勇无畏、坚定执着的儿子,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从未退缩。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在说:“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我不惜一切代价,勇往直前。”

    秦怀玉略显沙哑的声音在甘露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情感和力量。

    在场的人都被他的话语所感染,眼前仿佛浮现出李泰在洛阳的种种场景。

    他们看到了李泰在抗击疫情时的英勇无畏,看到了他安抚民心时的智慧与果断,也看到了他坚守信念、勇攀高峰时的坚定与执着。

    这一刻,他们仿佛又看到了李泰那吊儿郎当的身影,但这次他的口中轻声说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千万人,吾往矣。何况不过之事区区瘟疫?”

    这句话仿佛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李世民的心情复杂难言,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权衡利弊得失,考虑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稳定。

    作为一个父亲,他又怎能不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和自豪?

    短短一句话,含义确实硬语盘空,令在场众人心神激荡。

    看着李世民的表情,哪怕在场的人都是经历良多的国之栋梁,也是不由的有些震动。

    他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君主背后的柔软与温情,也看到了一个英勇无畏的儿子背后的坚韧与执着。

    甘露殿内一片寂静,只有李世民那略显颤抖的声音在回荡:“怀玉,你确定这是泰儿亲口所言?”

    “陛下,臣亲耳所闻,句句属实。”

    秦怀玉的话语在甘露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而坚定。

    他郑重的话语,确认自己亲耳所闻,句句属实。

    听到秦怀玉如此肯定的话语,众人不禁陷入了沉思。

    他们可以想象得到李泰的内心是何等霸气,何等决绝!

    “有子如此,此生足矣。”

    李世民心中涌动着无尽的骄傲和满足。

    作为一位父亲,他为自己的儿子感到自豪;作为一位君主,他为有这样英勇无畏、有担当的臣子而感到欣慰。

    他知道,此刻的李泰不仅是他的儿子,更是大唐的骄傲,是天下苍生的福祉。

    朕的儿子,当得起天策上将之名!

    此刻,一团火焰在李世民胸膛燃烧。

    这是一种情感的激荡,是一种信念的坚定。

    他悄然挂断了秦怀玉的电话,闭目仰天,化作一声轻叹。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犹豫了。

    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做出决断,为了大唐的未来和稳定,他必须支持李泰的决定和行动。

    长孙无忌喟叹道:“殿下深明大义,假以时日,我大唐后继有人了。”

    一众大臣更是在一旁深以为然,点头附和。

    接下来,无论李世民做出什么决断,他们心里都会理解。

    虽然李泰并没有太子称号,不过天策上将四个字已经说明了一切。

    如此继承者,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闪失。

    如若不然,将会是大唐最严重的损失。

    李世民心中也是蓦然闪过一句话。

    “事已至此,若是他再犹豫,那他李世民就配不上帝王二字。”

    想到此处,李世民也是不再犹豫,大手一挥,直接开口。

    “李靖听令!”

    李世民断然开口,打断了众人的思绪,沉声说道:“朕命你为洛阳大总管,领兵两万,带上太医院所有御医,驰援洛阳,不得有误。”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磅炸弹,在甘露殿内炸开了锅。

    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表示赞同,有的则提出了反对意见。

    “陛下,这怕是不妥。”另一位大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而且,太医院所有御医都前往洛阳,万一京城发生疫情,该如何应对?”

    “陛下莫要冲动,还请三思。”又一位大臣劝说道:“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轻率行事。”

    毕竟理解归理解,可此可这个决定,无疑是让长安也陷入一个危机之中。

    要知道洛阳距离长安可并不愿,若是瘟疫传播到此.......

    “朕说全部御医,就是全部,朕乃人皇,长安就在这里,哪怕瘟疫到来又如何?”

    李世民一巴掌排在桌子之上,目光森寒的看着在场的大臣。

    “况且,朕的儿子在洛阳,这个理由不够太医院全部出动吗?”

    “朕心意已决,无需再议。”李世民沉声说道:“李靖,你即刻出发,不得有误。”

    “记住,两万兵马是为了维持秩序,帮助御医更好的治疗病患,不是让他们去杀人。”

    “此去洛阳,朕只给你一道死命令,无论五河,将天策上将给朕带回来。”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眼中闪过一道寒芒。

    李靖自然也是听到了李泰的话,此刻自然明白李世民的用意。

    他立即抱拳,目光坚定。

    “陛下放心,即便是我等感染瘟疫,臣亦会保证上将安然无恙。”

    看着李靖这般模样,“别给我说这些丧气话,都给我活着回来,到时候,我给你们庆功。”

    看到李世民这般模样,一众大臣也是不再劝阻,李靖等人在也是拱手退出了甘露殿,带着李世民的圣旨向着太医院走去。

    只有秦琼留在原地,并没有动,他的内心正经历一场挣扎。

    作为一个父亲,他自然担心在洛阳的儿子的安危。

    但作为一个臣子,他更懂得尊重君主的决策。

    这种气质让秦琼感到安心,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对李世民的信任。

    他回想起过去的种种,李世民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带领大唐走向繁荣。

    这次,虽然自己的儿子身处险境,但秦琼相信,李世民的决策一定有他的道理。

    然而,作为一个父亲,秦琼还是忍不住开口询问:“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李世民转头看向秦琼,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秦爱卿有何疑问?”李世民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仿佛能够抚平所有的担忧和不安。

    秦琼深吸了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疑问:“陛下,臣子秦怀玉也在洛阳,为何不让微臣带人前往?”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立刻回答秦琼的问题。

    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最终,李世民开口了:“秦爱卿的心情朕能理解。可叔保你有旧伤在身,此事又是费心费力之事,况且此事也不是行军,有药师一人足矣。”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秦琼的关心和保护。

    他明白秦琼的担忧和期待,但他更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为整个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不能只考虑个人的情感和利益。

    听到李世民的回答,秦琼感到有些失望,但他也明白李世民的苦衷。

    “陛下,”秦琼深吸一口气,“臣自知身体不如当年,但臣愿为陛下分忧,为大唐尽忠。请陛下允许臣前往洛阳,助药师一臂之力。”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和执着。

    虽然他知道自己的请求可能会被拒绝,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李世民看着秦琼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不过他不可能看着这父子二人都深陷险境之中。

    “叔保啊!”李世民缓缓开口

    “泰儿已经把雍州的队伍调了过去,相信他有一定的把握。”

    “毕竟,从人工降雨到削山变法,他可还没打过无准备的仗呢。”

    “你的忠诚和勇气朕都看在眼里。但此次行动非同小可,朕不能让你去冒险。你就在长安好好休养身体,待药师他们凯旋归来再一同庆功吧。”

    “朕相信他们。”

    灯光摇曳,甘露殿内的对话还在继续,可却只剩下了两个身为父亲的人。

    ........................................

    与此同时,洛阳城内的气氛紧张而肃穆。

    夜色中,城墙上点燃的烽火照亮了夜空,巡逻的士兵们脚步匆匆,铁甲相撞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增添了几分紧张的气氛。

    在洛阳城的一处深宅大院中,刚刚提及要去休息的李泰此刻已经换上了一袭黑衣。

    他站在房间的窗前,背对着明亮的烛光,整个人仿佛融入了周围的黑暗中。

    只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在黑夜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透露出他内心的决心和期待。

    李泰身为大唐的皇子,如今的天策上将,自然有仆人伺候。

    但此刻,他却独自一人,站在窗前。

    李泰换上这身行头,显然不是为了在洛阳城中闲逛。

    月光透过窗棂的缝隙洒在李泰的脸上,映出他紧锁的眉头和深邃的眼神。

    他的表情严肃而专注,仿佛正在思考着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这种表情与他平日的形象大相径庭,让人不禁好奇他究竟打算做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夜色越来越深。

    洛阳城的灯火渐渐熄灭,整个城市陷入了沉睡之中。

    然而,李泰却依旧站在窗前,一动也不动。

    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独和坚定,仿佛是一座永恒的雕塑。

    终于,远处传来了一声轻微的响动。

    李泰瞬间转过身来,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他走到门前,轻轻推开房门,身形迅速无比,彻底消失在了黑夜之中。

    经过一夜的奔波和努力,李泰在天蒙蒙亮的时候,终于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宅院。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整个宅院静悄悄的,仆人们都还在沉睡之中。

    李泰轻手轻脚地走进自己的房间,换上了日常穿着的服饰。

    他并没有惊动任何人,仿佛这一夜他从未离开过。

    换好防护服后,李泰没有片刻停留,直接走出了宅院,找到玄奘,然后二人一起向着瘟疫隔离区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