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无限物资 » 第二十四章 里应外合

第二十四章 里应外合

    “王大哥,我们怎么又成为叛匪了?”

    “你小子刚开始不吵着要抢他*的吗?”

    “王大哥别取笑我了,我也没想到殿下真的爱民如子,这皇帝就该殿下当。”

    “对,殿下也是龙子龙孙,皇帝该他当!”

    “所以殿下能不能当皇帝,就看我们是否可以给殿下排忧解难。”

    “王大哥,怎么说?”

    黄龙山,黄龙寨

    “怎么样,有王二的消息吗?”

    “没有,我去子午岭看过,没一个人影。”

    “一帮铁憨憨,还说什么打下县城共分天下。”

    “大哥,王二来了!”

    “啥,他来干什么?带上来!”

    王二带着胡大大笑着走入土匪寨,说道:“黄龙寨主,有天大的好事。”

    “哦?莫不是王兄弟已打下宜君县城?”

    “那倒没有,不过我打下了柴家堡。”

    “怎么可能!”

    “千真万确,所以我来请寨主共襄义举。”

    “果真?”

    “果真!”

    “哈哈哈,太好了!王兄弟急公好义,兄弟佩服,从此后王兄弟但有吩咐,我黄龙寨绝不推辞。”

    “那便请黄寨主与我同行。”

    “走走走!”

    黄龙寨说是一个山寨,拢共才二十几个人,能够下山抢劫的也就十个人,日子并不好过,平日里还要自己种地。所以寨主黄龙盼着与王二一起干大事,抢更多的钱。

    黄龙带队下山后果然看到王二的队伍,那一身身全副武装的铠甲令黄龙眼热非常。早前黄龙与王二的人见过面,知道王二的部队多么破落,如今士别三日,看来是从柴家堡抢来的。

    于是黄龙不再疑虑,跟着王二就直奔柴家堡,却没发现王二的队伍中有许多陌生的面孔。他也不想想,私藏甲胄等于造反,哪个地主家敢有那么多铠甲。

    柴家堡兴起于北魏时期,一直作为县城所在,到了明朝才被南面的宜君所取代,这里居住着许多豪绅大族,他们把控、侵占土地,宜君生活的大部分百姓都是他们的佃户。

    为了自身安全,防备贼匪,这些豪绅自己出钱,借助原本的城墙地基修建堡垒,还有家丁驻守,所以当时王二宁愿打县城的主意,也不敢进攻柴家堡。

    当黄龙来到柴家堡前,果然看到堡内燃起大火,黑烟直冲云霄,黄龙大喜,正要带队前冲抢粮抢女人,突然腘窝一阵剧痛。

    黄龙摔了个狗吃屎,还没反应过来,王二抽刀抵在黄龙脖颈,黄龙的一群手下同样被控制。

    “王二,你做什么!”

    “做什么?为被你杀的百姓报仇!”

    黄龙愣住许久,直到被带入柴家堡才反应过来,怒喝:“王二,你居然投靠朝廷残杀好汉!”

    “我没投靠朝廷,你也不是好汉。”说完王二不再废话,把黄龙的嘴堵住。

    “将军(外人在一律喊将军),人带来了。”

    王二带队进入柴家堡,朱存枫早已等候多时,他的身边同样绑着一群人,全都是当地的豪强。

    相比于黄龙,这些豪强才叫惨,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打了。声声巨响传入耳中,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怎么回事,朱存枫便带队杀入他们家中,将他们全家抓住。

    柴家堡的石垒对于流民而言坚不可摧,对拥有专用炸药的朱存枫而言不堪一击。

    朱存枫首先命令炮兵部队炮击堡墙,少数看守的家丁顷刻间逃散,然后爆破部队突进到城门口,将铵油炸药(可以降低硝酸铵的吸湿性,更安定)安置、引爆。随即大部队杀入堡中,控制所有豪族。

    早在大部队到达宜君之前,夜不收就和王二等人摸清楚了柴家堡的基本情况,还找到了几个与豪族有仇的人为向导。有心算无心之下,柴家堡豪族一个都没跑掉。

    “去找周围村民过来,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公审过后分田。”

    “是!”

    刘老汉怎么也没想到,临老快死还能有报仇雪恨的一天。他家就是标准的被豪强迫害的家庭,本来儿孙绕膝,生活安宁,就因为豪强看上他家的土地,联合县衙用税赋和徭役逼死他儿子,杀了他儿媳,还抢走他孙女。

    刘老汉为了报仇变卖剩余家产,结果去州府、西安等地全都被赶走,没有一个衙门收状纸,最后只能回到老家守着家人的坟等死。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知道刘老汉的遭遇只是不敢说,朱存枫的队伍来后,其他百姓不敢首先站出来,于是指引朱存枫找到刘老汉。

    得知有人愿意给他报仇,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自己没什么可被骗的,于是将自己收集、藏起来的证据拿给朱存枫。

    有证据就好办,在刘老汉的帮助下,一个劣绅都没跑掉。

    “满仓,宜君县衙怎么样?”

    “没有抵抗,知县等一干人等无一逃脱,案牍库烧毁。”

    “很好。”

    分田并不仅仅分田就够了,朱存枫还没到造反的时候,一些手续必须补全。田契地契需要发到分田百姓手中,还要把县衙内的原始契约毁掉,否则官府很容易就能查出来。那些隐藏在地窖的地契、钱粮,在专业工具面前无所遁形。

    朱存枫并不嗜杀,县衙内名声好的官吏全部放过,只有那些联合豪强坑害百姓的官员才会被公审处决,显然宜君县城比较惨,最终够活下标准的只有小猫两三只。

    如此行事确实有暴露的风险,朱存枫不在乎,有些底线坚决不能突破,不为自己,为的是队伍的思想,不使队伍堕落。朱存枫还给那些好的官吏一笔钱,并让他们协助公审劣绅,相信这些人明白怎么选择。

    公审、分田过后,宜君穷苦百姓欢天喜地,朱存枫适时招募人手,应者云集。这年头连年天灾,有田都不一定能活下去。

    宜君只是开始,此后还有无数县城,无数宜君,朱存枫最初训练的人手不足以看守全部县城,必须扩大队伍。朱存枫要的是更好的秩序,不是破坏,消灭了原有的秩序,必须组建自己的秩序,否则任由事态无序发展,还不如坏的秩序。

    另外,招募忠于自己的人手维持局面,才能营造宜君安定繁荣、没有变故的假象,还能监督旧有官吏、新来的官吏。

    大明皇权不下乡的政治生态给了朱存枫鱼目混珠的可能,朝廷和上官只会在乎税赋能不能齐备,只要税赋齐备,官员才不会在乎乡土到底发生了什么。恰恰这年代的大明官场,就有无数不负责任的官员。

    这便是朱存枫不怕暴露的底气,也是他收拢民心的底气,他能够代替百姓支付朝廷赋税,多少人多少地都付得起。上面的官员不会知道下面换了主人,下面的穷苦百姓则深深明白谁对他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