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牧树人 » 第94章 高炮放平,军事法庭!

第94章 高炮放平,军事法庭!

    彭永智是彭元海的儿子,自小在吕宋长大的他,对马尼剌的地形非常熟悉,成为维和军的向导。

    此时其他八连城寨中的青壮,正搬运着弹药物资,跟随维和军行动。

    彭永智看着穿着奇异金色铠甲的军队,眼中满是惊奇之色。这群人行走间成排成列,姿态近乎一致,将令行禁止四个字展现的淋漓尽致。

    自幼读书的他,可从没见到过书中有记载这样的军姿仪容。

    只是,人数是不是少了些?

    看着眼前只有二百余人的队伍,又想想马尼剌城内佛郎机人数千人的军队,他心里不禁暗暗担忧。

    高宜年之所以选择从马尼剌城东侧进攻,是为了引诱敌人出城。

    因为这里地势开阔,方便对方的骑兵作战,而且能展开布置军队,发挥数量优势。

    北侧城墙离河岸太近,对方是绝对不会倾巢而出的。

    消灭对方大部分有生力量之前,维和军不会霍然攻入马尼剌城,万一敌人在城内用火炮“夹道欢迎”,维和军这点人数可承受不起大的伤亡。

    至于轰塌城墙的方案,面对两米半厚,将近七米高的石头城墙,维和军可没有这么多的弹药去浪费。

    马尼剌城东侧,其实还有大量的土著及混血建房定居,此刻见到两军交战,早已躲在家中不敢外出。

    高宜年在彭永智的指引下,在马距离城墙一千多米外,寻找了一处稍高的开阔地带布设炮兵阵地。

    而其他的士兵,则开始构筑防御工事。

    虽然只有三门【天枢】,但面对不能移动、不能还手的目标,已经足够了。

    除了三门【天枢】之外,还有十门【天璇】也布设完成,这是为敌方军队准备的。

    【天枢】开始摧毁马尼剌东侧城墙上的炮台。

    郑清扬自己的“大枪”还未添加望远镜,但她却突发奇想的给【天枢】安装了标尺。

    就是【开阳】步枪上的那种标尺,放大了几个型号。

    反复测试之后,这个小发明受到了维和军上下的一致赞扬。

    之前在海上用处还不太明显,可这会儿第一次在陆上使用,效果就完全体现出来了。

    城墙上的炮台被快速摧毁,城中的佛郎机军队似乎已经放弃挣扎,城墙上都不见个人影。

    这个距离上,【天枢】可以用接**射的角度进行射击,精准度极高。

    只是几分钟的时间,东北角棱堡上的炮台就被摧毁,而城内的佛郎机军队终于有了行动。

    “报告总指挥,南侧城门开启,敌人开始出城,有大约150名骑兵,以及1500名步兵,全部装备火枪。”

    -----------------

    加西亚少校做完战前动员,指挥军队按计划前进。

    为了这次战斗,加西亚做了周密的部署,将手中能动用的兵力分为三路。

    第一路是150名骑兵,由加西亚的副官带领,他们从南门出城后径直向东,然后绕向敌人侧后方,根据正面战场情况发起冲击。

    第二路是1500名火枪兵,加西亚亲自带领,这是他手中最精锐的兵力了,他们从南门出城后,沿城墙向北,利用土著人的房屋作为遮挡,拉近距离后,从正面分散开向敌人发起进攻。

    他们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冲到敌人近前,不给他们的重炮发挥的空间。

    第三路是少量佛郎机士兵率领的500名土著,在东北角城门内等待,等正面主力军到达指定位置后,他们将立刻出城,并率先向敌人发起进攻。

    这些土著最大的作用,就是吸引敌人的第一波火力。

    在加西亚看来,如果他们能对给敌人造成一点混乱,那就是主赐予的惊喜。

    同时,正面主力军发起进攻时,城内留守的炮兵将登上东侧城墙,向敌人发起炮击。

    虽然在一千多码的距离上,他们的火炮很难对敌人造成有效杀伤,但加西亚只要求能干扰到敌人,或者说能吸引走敌方那可怕重炮的注意力就好了。

    加西亚亲自率领第二路主力军,在城外土著房屋的遮挡之下,沿东侧城墙向北。

    那可怕的重炮轰鸣声不断,他左侧不远处的城墙不时传来巨石碎裂滚落的声响。

    看着城墙是上炮台被摧毁的速度,加西亚不由的咽了口唾沫,他发现自己有点低估了对方重炮的威力与精准度。

    在他到达预定地点发起进攻时,城墙可能就没有炮台能为他们提供掩护了。

    但此时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想到这里,他不由的催促士兵加快行进速度。

    东北角城门,500名土著已经在门洞中的做好准备,只等吊桥落下,他们就会向城外的敌人发起冲锋。

    皮肤黝黑,头发微卷的他加禄人,握紧了手中的长矛,跃跃欲试。

    佛郎机人军官向他们许诺了丰厚的报酬,如果立下战功,还将获得在马尼剌城内居住的资格。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将获得参与对八连城寨清剿任务,战利品的一部分就是他们的酬劳。

    -----------------

    听到侦察兵不断传回来的消息,高宜年命令炮兵尽快摧毁城墙上的炮台。

    他很清楚,这個战场上能对维和军产生威胁,惟有火炮。

    只要把敌人的火炮打掉,不管他们的骑兵或者步兵都不足为惧。

    等到东南方向出现敌方大队敌军身影后,东北角城门的吊桥开始缓缓落下。

    得到提醒的高宜年,看着最后一处被摧毁的炮台,调转望远镜,看向东北角的城门。

    虽然不知道敌人在这个城门后安排什么样的兵力,但是高宜年也没兴趣等他们出来。

    之前不轰击城门,并不是打不动,而是没必要。

    高宜年当即命令【天枢】掉转炮口,向东北角城门口射击。

    【天枢】炮口缓缓落下。

    高炮放平,军事法庭!

    高宜年还没意识到,他这灵机一动的命令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吊桥还未完全落下,【天枢】的轰鸣声就已经响起。

    150mm重炮,36.4公斤的弹头,呼啸着砸进十几米宽的城门洞中。

    炮弹击中门洞侧壁后,翻滚、碰撞、挤压……

    然后是第二枚炮弹,击中城门弧形拱顶后反弹向下,而后又弹地而起,洞顶大片碎石落下……

    然后是第三枚……

    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城门洞就变成了血肉搅拌机,残肢断臂向着门洞之外排队的幸运儿泼洒而去。

    而后,终于有弹弹球突破障碍,弹到门洞之外,抛飞的破烂人体和漫天血雨,终于惊醒了剩余呆若木鸡的土著。

    一瞬间,他们发出如野兽一般凄厉的吼叫,面容绝望,双目惊恐,如无头苍蝇般四散奔逃。

    这时的城门洞口内,已经像是番茄酱料包车间了。

    历史车轮的一次微小转动,落到个人身上,都像一个榨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