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牧树人 » 第65章 不是哑巴吃的那个

第65章 不是哑巴吃的那个

    九月秋高气爽,又是魔力充沛的一天。

    只是艳阳高照,略有些晒。

    朱绍华竟有些恍惚,似乎他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就是这般天气。

    田中禾苗长势极好,在朱绍华的建议下,村中在晚稻育秧时用了收集的地龙粪便,这会儿却是有了效果。

    到试验田后,先是依依不舍的培育了八棵【饥荒克星】高产栗树,朱绍华才细细盘算着仅剩的四次抽卡机会。

    这可是难得的欢乐时光!

    【你使用了技能魔力培育,技能成功,你获得了10点经验。】

    【名称:黄连木(重新命名)】

    【培育特性:硕果累累,果实增大,含油量极高,具有极强润滑特性;枝繁叶茂,叶、皮对于腹泻症状类疾病有奇效。】

    【是/否记录模板】

    呀哈!这是来个开门红啊!

    这东西用处可大了。

    首先是果实中的润滑油特性。朱绍华正在建造的“魔法船”就要用到润滑油,他正在安排人试验哪种油脂效果好,这下子直接不用挑选了。

    其次才是最重要的,古代军队远征,经常会遇到一件很头疼的事情,那就是水土不服,尤其是北军南征,经常会有很多因水土不服出现的非战斗性减员。

    而水土不服的一项重要病症就是腹泻。

    属性介绍既然说“腹泻症状类疾病”,那就是所有这类病症都包括在内。

    朱绍华对自己的金手指信心十足。

    腹泻类疾病种类可是有很多的,其中令人闻之变色的一种,就是疟疾!

    十七世纪疟疾在罗马流行,人们甚至一度认为罗马的衰亡与疟疾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可怕的疾病直到几个世纪后依然在非洲大地上肆虐。

    而现在距离人类发现并大规模应用金鸡纳树皮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于那些怕死的欧洲贵族们来说,能救命的神药值不值钱?

    虽然对于拥有【虫不理香榧】的朱绍华来说,疟疾基本没什么威胁,但是因水土不服引发的肠胃炎和痢疾也是需要重视的。

    【记录模板】

    【不是哑巴吃的那个-多功能黄连木】

    朱绍华再接再厉,用完剩下三次机会。

    【你使用了技能魔力培育,技能成功,你获得了10点经验。】

    【名称:玉兰(重新命名)】

    【培育特性:花如五彩琉璃,开放时释放极强烈腐臭味,一分钟后消散并转变为迷人清香。】

    【是/否记录模板】

    ……

    朱绍华看到属性的第一时间,就直呼不妙。

    果然,玉兰树迎风而长,树枝上剔透晶莹、五色斑斓的绝美花朵绽放。而瞪大双眼,刚要张口惊呼的姐妹俩,就吸入一口恶臭。

    难以形容的味道弥漫鼻腔,姐妹俩弯腰就呕,几乎把苦胆都吐出来。

    朱绍华虽然第一时间用了【移植】,可还是没来阻止这五彩琉璃放毒,他也随着姐妹俩弯腰吐了起来。

    三人狂吐半天,目光呆滞。

    我是谁?

    我在哪?

    我干了什么?/发生了什么?

    朱绍华尴尬的几乎要用脚抠出一栋老宅。

    垃圾系统,毁我美好一天!

    三人狼狈回家更衣沐浴,午饭也没了食欲,直到下午精神才好了一些。

    朱绍华振作精神,去铸造坊查看。

    最近又新添了一批学徒,铸造坊里终于充实了起来,叮叮当当的声音中不时掺杂着锻锤的咚咚巨响。

    王大牛现在也算是技术大拿了,带出了几个能用好坩埚的徒弟后,便专注于热处理工艺,全火SPA已经用的得心应手。

    许大武负责机床镗孔和膛线机,已经带出来十几个徒弟,水力锻锤更是已经交给他儿子负责。

    张铁柱仍然负责各项零部件和组装,手下人员已经翻了几番。

    许大武是铸造坊的总负责,各项工序配合都需要他来协调,此刻正在指导几個学徒使用车床,看见朱绍华过来,忙上前见礼。

    朱绍华看着忙而不乱的景象,问道:“现在产能如何?”

    “少爷,现在优先制造【开阳】,每天能完成五支,但是弹壳要慢一些。不过清儿姑娘又帮着做了两组模具和一台专门打磨弹壳的车床,后面就会快起来了。”

    许大武对整个工坊的情况了然于胸,显然是用了心的,接着道:“等现在这批学徒教成了,我有信心每天制造十支以上。另外,【天枢】已经编织完成开始铸造,三天能完成一门。”

    朱绍华点点头,他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当即道:“我这还有一门新炮要铸造,你把负责的喊过来,再讨论讨论。”

    有了制造【天枢】的经验,朱绍华设计起新炮来简单了许多。

    但从结构来看,现在的前膛炮就是一根大铁筒。而后膛炮,就是在铁筒后端加了个塞子。

    后世越来越复杂的构造,都是为了提升性能或者弥补材料不足。

    如果单说结构,现在的火炮比燧发枪还要简单,因为火炮不用考虑燧发机。

    真正的难点还是材料的加工制造。

    还是原班人马,一样的流程,只是好像缺了个人。

    “少爷,清儿这两天非要自己造一支枪,这会儿在李婶那边呢,我已经让人去叫了。”婉儿看到朱绍华四处打量的眼神,就知道他想问什么。

    “自己造枪?”朱绍华有些无语,心想,你先小学毕业了再说这个好不好?也不再等她,先把自己设计的新炮跟小组人员交了个底,又强调道:“两个重点问题,第一是炮管毛坯的锻打,这个跟枪管可完全不一样,还需要仔细摸索。第二是膛线,现在的膛线机不适用,得再改造一台出来。时间非常紧张,还是按照之前的流程,把手头的活调整好,立刻开始试制。”

    朱绍华接下来的精力都投入到造船大业中,因为“搭积木”式造船技术含量极低,他把隔离完成本来要送去桃花岛的第二批流民,挑出青壮送去了作塘,将原先那几十个船匠从来回运送木料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制造进度大为提高。

    而朱绍华开始着手解决风帆系统。

    欧洲早期的帆船使用的都是横帆,只能顺风行驶,后来引进了更方便操控的大三角帆或者叫拉丁帆,再后来葡萄牙人将横帆和三角帆结合起来,于是卡拉维帆船、克拉克帆船相继出现,直到十六世纪,融合了克拉克帆船的战舰功能和卡拉维尔帆船斜三角帆功能的盖伦船诞生,成为大航时代的主流。

    随着盖伦船的出现,风帆系统逐步完善,多达几十面的大大小小方形、梯形、三角形的横帆、纵帆,数百上千根的如蛛网一般的绳索,使得整个帆船上空如迷宫一般。

    而对朱绍华来说,因为可预料的人手紧缺,他不可能使用现在西方盖伦船的风帆系统,不仅仅是这套系统太过复杂,不是短时间能研究明白的,更因为这套风帆系统动辄几十上百的人员需求,全帆升降一次几个小时的漫长时间,就算有现成的技术,他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足够多的水手。

    而中式福船上使用的硬帆,并不需要太多人员,升降方便,虽然船帆面积较小,侧向逆风的利用率比三角软帆略低,但这主要是材料问题。

    所以朱绍华决定在中式船帆的路线上添加一点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