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间热门词话录 » 秦始皇功过

秦始皇功过

    当初商鞅变法就是把秦国变成了一架彻彻底底的战车,然而,当战车完成了它的使命的时候,就应该慢慢的停下来,而没有人去拉住这个缰绳了,最终就导致了这个车冲下了悬崖,这当然是秦国律法的原因,当然,这个原因只是一部分,其实秦朝灭亡的原因比较复杂,很多人说文化认同,六国并没有被完全同化,秦国灭亡后,六国纷纷复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两种观点都是对的,都是得到了认证的,所以秦朝的灭亡不止这两个原因,当然还有赵高秦二世的暴政,能够摧毁如此一个空前庞大强盛的帝国,往往都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是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后人去商榷讨论,2000年前的事,隔个十四五年,可能有些细节都不是会很清楚了,司马迁司马光史记资治通鉴里面写到的,甚至有些资料来源于民间口口相传,所以2000年前的秦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到底做了什么?后人还必须去继续研究论证,但是总有一天一定会真相大白的,总有一天,秦朝的秘密也会被世人所知晓的。

    秦国属于是把六国人都得罪光了,六国贵族因为秦统一失去地位,是恨死秦国了。秦国对百姓的管理方式是军功爵制给上升通道但要求履行高度的义务贡献,而六国百姓大多并未参与秦军统一战争,很少得到军功爵制的利益,却要履行和秦人一样的高义务,自然也是恨死秦国了。天下七分之六的人都恨它,不亡才怪了。

    所以汉朝初期制度就吸取教训了,郡国并行和功臣封侯制度缓和与贵族阶级的矛盾,轻徭薄赋无为而治缓和与百姓之间的矛盾。

    回复@:连坐制度不止秦朝有,更不是秦国独有。秦亡于六国贵族和秦人自己,而非人民起义。是秦国人自己放弃了大秦,而放弃的原因不在始皇帝,而在秦二世。

    回复:实际上吧,秦代社会还不具有后世的“士大夫”这个阶级。

    秦代的统治集团构成应该是秦国王族、贵族为核心,加上秦制下的军功勋贵集团,文官集团,但后两者极度依附于前者,这和后世地主士大夫-文官集团可以与皇帝分庭抗礼而形成实质意义上的联盟局面有所不同。

    回复:封建统治者最大的需求是维护自身统治。君主立宪基本等于放弃自己权利所以假立宪是没有用的。

    回复:在文景之治里常年三十税一甚至10多年里面不收税。老百姓都有卖儿卖女的。

    秦人有军工爵制的上升通道,六国百姓没有,因为他们是秦人的军功。

    回复:和普鲁士太相似了,都是边陲之地,都是依靠军国主义统一全国,都是达到巅峰后极速跌入尘埃;军国主义就是一列没有刹车的汽车,车毁人亡是早晚的事儿。

    回复:斯大林的政策就是这样,资源集中管理是让苏联在二战屹立不倒的重要因素,但也为后来的解体埋下祸根。

    1.秦国自周天子赐国以来到统一天下到最后灭亡一共有500多年,颁布了无数政令。如何确定睡虎地秦简是嬴政统一六国时和胡亥时期的政令?

    2.胡亥继位后,为了获取大量劳力。更改了各种条律。虎地简只能证明一个时间段的律令。

    3.执法者不一定会按照律条办事情,并不一定会依法办事。

    秦二世元年天下就大乱了,古代那信息传递速度政令还没发几轮呢,怕不是你政哥哥不死第一个一世而亡的王朝就出来了。

    大秦统一之后各种滥用民力在嬴政后期就已经达到极限了修阿房宫秦直道征岭南修长城北伐匈奴修秦陵这都花了多少人力了百姓看不到希望六国贵族跃跃欲试大家都在等一个机会。

    回复:秦始皇之前也会急政暴政很明显,秦国灭韩的时候上党郡守宁愿投降赵国也不投降秦国,秦灭西周君的时候大量周民东逃。秦民东逃也从来没停过。统一后没地方逃了只能起来造反了。

    回复:就是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了,中国古代底层民众只有活不下去才会造反。无论怎么解释,秦始皇强征赋役各种高强度战争和工程,百姓活不下去是改不了的事实,造反席卷六国旧地也是事实。

    你知道胡亥改政令的时间点吗,脑补全传达到了,就算来得及,改了多久?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点肯定是来不及的,他们在秦始皇死没多久的起义了,这不可能怪,胡亥吧,杀李斯怎么得罪天下士人了?李斯本来就得罪天下士人了,你知道儒家在春秋战国士人阶级的地位吗?多少士人出自儒家,你禁止别人讲诗书。

    回复:陈胜服的是军法,军法历朝历代都严,违期领头的必须被斩,大泽乡起义反映的是军役遥役太多。

    我倒反而更觉得秦国这确实是暴政,落实到个人的暴政,无人情,不重视人性,生产力都放在军事上了。

    六国不落实到个人,但他们都是贵族的天下,说白了在那里打工人永远是打工人一辈子别想当官,奴隶永远是奴隶主所有物永远别想摆脱,你觉得这样有人性吗?都说秦国残暴,但秦国能让白起当大司马,能让范睢做相国,这些人只是平民却有机会万人之上,秦国的人可以靠种田免徭役你知道不,徭役就是有需要直接抓你去干活,干死了都行,七国都有就秦国可以免,没人性吗?秦法只有一点没人性,就是连坐,但连做一直到清朝都有,要是靠这个说他是暴政那古代都是暴政。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几千年后还是振聋发聩。

    回复:欧洲农民起义非常频繁,而且人家的抗争诉求都是为了平民的利益,国内你只会看到,农民起义只为了称王夺位,甚至没成功就开始花天酒地坐吃等死了。

    回复:并不是。秦朝有点像霉国和印度,灭六国只是灭掉了王权,对于士绅豪强并没有太多削弱,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比如楚国项家、齐国田家等。

    后来的楚汉相争,才算是把这些地方上的实际控制人给清理了一遍,到了刘邦建汉,老牌地方豪强势力已经很少了,这才带来真正的安定。

    回复:关键人家欧洲那分的很开啊,贵族,农民,教士,而且很多地方是自治程度极高的贵族封地,整个国家被分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农民不满当地领主的压榨当然会揭竿而起,不像我们这一直都是一个整体,就算有各个王爷封地,那力量也是远远无法与中央抗衡的,那一点点起义的农民也没法对整个国家造成威胁。

    秦朝皇权甚至不能完全掌控县一级,在民众

    头上的不一定是秦政权。

    回复:刘邦落草.别说没有连坐。就连吕雉、刘盈、刘老爷这些老婆儿子老爹居然都没事。张良刺杀嬴政名扬六国,不仅大摇大摆,还能出面救下项伯这个反贼。秦帝国在山东六国统治力极度拉跨。

    黄巾起义推翻不了汉朝,黄巢再牛逼死了之后唐朝还在,宋朝的起义军不是被招安就是被剿灭,唯一一个成功的朱元璋还是在贵族被蒙古人杀的差不多的前提下才做到的,当然,李自成也算一个。

    第一波造反也不是跟着贵族,东方六国对秦本身就没啥好感,换句话说没人喜欢对刽子手大队有感情,再加上没完没了的徭役,不反就有鬼了。

    回复:百姓不会轻易搞事,只适用于汉朝以后的中华,不适用于汉以前的。

    汉以前,是没有汉族的,这一点很致命。没有形成汉族,各个诸侯互相攻伐,不是内战,而是灭国战争。这一点和后世完全不同。

    吴灭楚,燕灭齐,都攻破国都了,正规军都溃败了,结果一有机会,贵族还是能聚拢亡国的百姓,一起合力抗击外地复国。

    战国时期的事,跟汉以后的,是有本质不同的。

    秦国亡国,是因为无法短时间消化六国,被撑死了。

    汉朝的文景之治,才是正解,就是先在名义上保持各国存在,但是诸侯王用自己人,来逐渐同化。然后简化法律,法律越简单,越自由,越好,不把核心区的法律直接套在占领区。

    吞并异族,跟同族合并,逻辑是不一样的,反噬也是不一样的。

    汉以后都是同族合并,百姓就是你说的那种情况了,一个地方首府打下去,再平均下地权安抚百姓,就可以建立统治了。

    可在汉以前,这是灭国之战,更是法律,习惯,信仰的全面战争。

    汉朝最伟大的贡献,是真正地形成了汉族。

    回复:古代农民的反抗性是看时期的。

    汉以前,没有汉族,尤其是战国时期,各国已经再法律习惯文字各个方面,都分道扬镳了。是真正的异族灭国战争,就像现在的欧洲。这时期百姓反抗可不弱,国都没了,正规军溃败了,百姓贵族联手复国的例子,可不少。

    汉以后,形成了汉族,各个地方势力战争,是内战了。一个地方就算易主,法律习惯文化,基本不会出现大变,百姓也不关心诸侯王夺权内战了。

    唯一的例外,是五胡乱华,因为这是货真价实的异族战争,还是非常残暴的那种。这时候百姓也是很有反抗性的。

    回复:因为没饭吃,去当兵有的吃才有机会吃得饱,不是他秦治下没得吃,每天能填肚子就不错了,古人也不是因为什么习俗一天只吃两顿,是只能精打细算着吃。再者当时粮食产量才多少,中国人口开始爆发式增长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明朝后,玉米和土豆等主粮大面积种植后。另外还有各种苛捐杂税这些也不是闹着玩的,交了这些除去口粮如果还有剩余今年就算丰年了。能吃饱饭,家里能免除部分苛捐杂税,光这几点理由那就够了,更何况军功之类。

    回复:秦国虽然有法律,但是没官吏啊

    统一之前,都是正经考试当上的法吏,之后,六国余都能留下来管理地盘

    就实事求是地说,如果秦延续久远,科考都是考律条了,中国整个的底色都不一样

    不过也确实痴人说梦,就古代那个生产效率,道德治世也确实算最经济实惠的,法律就是需要那么多识字人才,道德不需要。

    对于百姓来讲,生活在秦朝是非常惨的。

    活在现代都比较辛苦,在古代当老百姓只能说死的很随便,也不怪在古代活到七八十岁会被人尊称老寿星,天灾人祸不断还能活七八十年你说得有多大本事!。

    回复:战国时期有战争人口居然还有增长。而嬴政统一以后暴政治理之下接着就天下皆反一下就消灭了一半人口。所以暴政才是最不应该洗的东西。

    回复:扶苏继位还真不一定,扶苏本来就是和秦始皇政见不同,才被贬去边境的,况且说实话,百姓有多少会管这个朝代他是秦国的,亦或是楚国,又或是齐国的?只要能安居乐业,阿猫阿狗也能当这一国之主,秦朝也是第一次压迫底层劳动人民到极点引发的第一次底层人民群众的反抗,不然只有阶级贵族才跟这国家政治利益挂钩!

    回复:很大可能符合扶苏即位的执政,儒家思想是治国之道,但也是个坑人玩意,专坑底层人,三纲五常,仁义道德限的死死的,让人不敢有造反心理,不然千夫所指万人所涶。

    大一统不需要时间,只是人人都想大一统,破窗效应,有一人实现了大一统,其余的人也会想,所以以往的朝代,每个君主都是为了大一统。从秦始皇坑儒的开始,就难以以儒家思想治国,秦是以法治的,其实跟我们现代国家是非常像的,不过法治缺乏了道德约束也是不够完善的,而且法治有个最大的弊端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没有儒家道德思想操控,再严明的法律,从上往下,决策方向也会偏离。

    回复:商君之法是战时之法,可以参考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当全国上下的主要矛盾是生死存亡的时候可以一切为了战争服务,六国被灭以后,商君之法事实上已经不适用秦国的现状了,战争虽然也有,但仅仅维持在小规模局部,已经不是主流了,军功制就很难维持下去,汉武帝的军功制崩溃也是这么个情况。

    其实也对,古代造反的都是士大夫,平民基本不可能成功。中国古代基本上就是皇族和士族之间的斗争。但也不完全对,就算六国遗族都杀光了,只会拖延点时间罢了,因为本国的士族也要上位。

    回复:整个历史中,也就刘季和朱元璋。但造反成功的士族可数不胜数。你可以把这两个做特例。这两人本身能力强,更重要的运气也好。前面都有人和统治阶层死磕。刘季是项羽和秦朝死磕。朱元璋最后打元朝,元朝已经是无力抵抗了。只能说这两人懂的隐藏自己,最后收渔翁之利。

    秦始皇功绩确实很大但不能因为他功绩大而且无脑吹捧或者去洗白秦的残暴。这两者要分开讨论,古往今来许多雄才大略的君主也很多都是这样,如汉武帝多次北伐匈奴晚年就下过罪己诏检讨自己晚年过于穷兵黩武浪费民力。

    回复:刘邦自己也挺有本事的,西汉之所以能比秦朝统治时间更长一部分原因就是汉初的统治者们吸取了秦朝的教训,给老百姓喘口气,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就只要能勉强活下去就行。

    对秦更好的形容应该叫帝国机器,它的内核是利用人性的弱点运转的,过于高效,过于可怕。

    回复: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对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是具有非常突出的历史贡献的,官僚体系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百代皆行秦政制”也包括这些哦。

    封建时代中外雄才大略的君主也都犯过错误,不能因为他们的功绩就忽略错误。李世民武功上消灭东突厥文治上开创贞观之治,很牛逼了吧,但是他晚年好大喜功一意孤行征讨高句丽,损兵折将。俄国彼得大帝打赢大北方战争,完成俄国西化改革,但是他穷兵黩武,并且压迫农奴,让俄国政治经济进一步陷入农奴制的泥潭中。

    如果你真的决心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的话。不妨思考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国家的存在意义是什么?”或者“国家是什么?”,然后你再把秦朝和秦始皇的答案带入历史唯物主义中看看,自然就明白了。

    首先,秦朝和秦始皇的答案绝对不可能是“国家和天下是为了黎民百姓而存,为天下苍生而建”,因为在整个秦国和秦朝的历史中,国家与人民的关系都是倒置的,人民是国家实现目的的工具,但国家作为一个虚构共同体是不可能具有实体意志的,真正存在的应该是统治阶级意志。因此这里又返回了经典结论——“国家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以及统治的实现”,而秦朝和秦朝的制度可以说是这一结论的集中体现。

    再运用一下辩证法。国家的阶级矛盾是其根本属性,不可取消。但反过来说,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越是尖锐,国家的存在也就越是存在危机,矛盾越是发展,国家越接近灭亡。因此实际上是反过来,要想延长国家这一事物的存续,就不能让其根本矛盾过于尖锐和爆发——这一点在历史上得到了无数次验证。

    因此秦朝快速灭亡的原因也就找到了——在不试图对根本矛盾进行解决或者哪怕是缓解,反而是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还是试图延长它的生命,这怎么可能呢?就像一个病人,病情不断加剧难道还能延长生命吗?

    如果要问,这一根本矛盾是什么呢?那么这个答案是不会跳出历史的大逻辑的。一切阶级社会下国家的根本矛盾自然在于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对这一关系的认识和处理直接影响着国家这一事物的寿命。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世的朝代,政权,有的搞半分封,有的直接倒退回分封,但寿命都比看似更先进的秦长得多——在这一点上,不存在理论上的“先进和更先进”,而是一个更现实的问题——“谁支持你?谁反对你?”,教员的话就更加鞭辟入里——“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试想处在一个阶级社会下,一个统治集团如果能够团结大部分人,它会14年灭亡吗?而要做到这一点,难道还有除了让渡部分利益给被统治阶级之外的办法吗?

    奋六世之余烈,这么多代人的努力才打下这片基业,结果二世就败光了。如果是这其中没有暴政的因素,那是不可能的。关于秦的灭亡历朝历代都说过无数次,但毫无疑问的嬴政,胡亥,赵高,李斯四人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他们这四个人就是秦朝15年间中央权力的主要掌握者,秦朝的覆灭,他们这四个人“功不可没”。

    秦国和秦朝是一个政治体,是不能分开来看的。秦朝虽然只有15年,但是秦国有500多年,其中秦国从实施中央集权到秦朝灭亡有200年左右。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寿命也就200多年,秦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帝国在统一前已经经历了快200年,在统一前秦国已经出现了老迈糜烂趋于崩溃的迹象。统一后的秦朝怎么会长久。赵高胡亥只是加快罢了。全甩给胡亥是相当不负责任的。没有胡亥赵高秦朝仍旧不会活太久。

    秦朝是暴政,暴政当然不是秦朝灭亡根本原因。是加快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但是秦朝短命是必然的,因为秦国太长了。

    古代嬴政就是暴君代表,根本就没有那个皇帝会去自比嬴政,谁说哪个皇帝像秦始皇,那都是骂人的,就是同为暴君的拓跋焘都看不上嬴政,大骂嬴政是个暴君。也就现代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把嬴政的主流风评反转了,而主要原因就是那个所谓的历史功绩“大一统”,首先谈大一统,这就不是嬴政一个人的功绩,20%要在秦国六代国君奋六世之余烈的积累吧,秦朝传到嬴政手上的时候,其余六国的综合国力加起来都压不住秦国了,然后70%是在刘邦和汉朝的兜底,人家西汉花了近百年摸索才真正完善、实现大一统,嬴政最多占个10%,应该说是8%,因为王翦要占2%,没有王翦,嬴政就是再怎么步子跨的快,也不可能那么快统一六国,甚至有生之年都不见得能统一全部六国。

    当然了,那些不懂历史的小白、嬴政粉把大一统的功绩全算在嬴政头上就算了,这些年甚至还开始洗“嬴政不是暴君”了,这就过分了好吧,他们应该去秦朝修长城和阿房宫。还有拿嬴政和雍正类比的,什么儒家口碑不好,我虽然也不喜欢清,但为什么雍正能被翻案说不是暴君?因为史料记载的雍正推行的政策都是对老百姓有益的,什么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嬴政有么?

    1、权力交接出现问题

    2、赵高李斯导致的庙堂政治极度扭曲和黑暗

    3、秦与六国几百年的家仇国恨

    4、秦与六国各异的文化、风俗,短期难以融合认同,从而引发的强烈抵触和对抗

    5、七国几百年来内部累积的矛盾转嫁到秦朝

    6、吞并六国速度过快,推行秦制、秦法的时间和深度无法与秦国相比,没有足够合格的吏员填充空档,只能用六国旧吏,为后面反叛创造第一笔资源。

    7、六国贵族余孽在其地的威望尚在

    8、秦一天下,有史以来第一次,华夏大地的矛盾集中在秦朝

    9、多年的战争,致使人口减少,经济凋零,秦帝国的经济基本崩溃

    10、北方三十万军团,南越60万大军,其主力是老秦人,加之六国重镇的守军,致使关中守军极为有限。南越大军在中原打乱时没有动,北方大军除王离领军回中原外其余大部分没用动,用于抵御匈奴。

    综上原因,3—9的因素在始皇帝时期就存在,一直没有解决,反而因多方工程扩大。所有问题因始皇帝崩而逐渐显露。任何一个因素都能导致一个王朝灭亡。

    我认为即便是秦二世时期中央实力也是强于东汉末年的汉廷的,而黄巾起义规模远大于陈胜吴广起义,可事实则是强些的秦中央亡了而汉中央却还苟了几十年最后“善终”,一群人怼我说秦过于暴所以被农民起义推翻,那么为什么更弱的汉中央没有被更强的黄巾起义推翻呢?难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汉末不够暴?不就是秦末有帮人在推而汉末它们则在扶吗?对于老百姓而言各个王朝的暴没有本质区别,有区别的只是上流人士体验到的暴程度不同,而它们又有能力将这种暴通过舆论武器流传下去,现代人没经历过秦但是都知道暴秦,而强汉盛唐这些美丽的朝代就一定比秦温柔多少吗?或者说这种温柔是底层阶级能体验到的吗?恐怕这才根本上区别开了秦的暴死和后世王朝的普遍“善终”,农民阶级太抗压只要有田种有饭吃不至于冒死造反,看看带宋怎么安抚流民就知道了,而秦国祚不过十余年,土地兼并远不到逼农民不得不反的地步,这样以来秦的暴就更明显不是从农民的角度说的了,而汉开国反过来设郡国封功臣立外戚的一系列弱中央的决策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它们舒服了所有汉即便经历武帝的大折腾也能续。

    一定要被土地兼并逼反吗?强汉和盛唐也不会在天下刚统一没多久的时候,今天征发几十万人修宫殿,明天征发几十万人修长城,后天征发几十万人修陵墓吧?宋朝的政府也不是天天折腾呀?最喜欢的折腾的不就是秦隋?你说各王朝的暴没有本质区别,这可以认可,因为本质上都是地主阶级压迫,但压迫的程度是可以有很大的区别的,汉中央确实苟活了很多年,但那也是名存实亡,况且东汉后半段实际上是经历了中央政府不断衰落,将事务和实权不断移交地方的过程,这个过程最终以废史立牧完成了,而秦没有经历这个过程。

    李白父亲就是碎叶城富商。碎叶城由王方翼修建,隶属安西都护府,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719年突骑施吞并碎叶城,738年北庭节度使盖嘉运灭突骑施,碎叶城重归唐朝。

    第一,自秦以前,战国乃至西周都没有那么大的摇役。

    第二,东方六国和秦国有仇,别的不说,照你这么个说法赵人长平之战后干嘛还同仇敌忾,燕齐世仇和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呢?

    第三,汉朝自刘邦立国至孺子婴后还有个王莽,王莽可是汹汹民意推上皇位的,你觉得百姓无所谓吗?再说汉末,因为刘秀复汉成功,再加上大汉已经快四百年了,也是你个国祚只有十几年的秦国能比的?

    回复:我提土地兼并指的是土地兼并会最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起义的规模,以此反驳许多人所说的秦暴伤害到底层农民,是由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并且你自己也解释了东汉是靠向地方让权以获得地方势力的支持,得以减轻东汉中央面对地方反抗的压力,你大可以想想秦向豪强让渡部分权力的话,会像历史上那样全国反秦至于国祚不足二十?我之所以说汉末而没有说整个汉朝就是肯定了汉整体上没有秦那么严重,但是汉末面对黄巾起义还能被诸侯扶起来也解释了对农民的暴是秦亡或者说任何王朝灭亡的原因但不是速亡的原因,得罪了豪强大族这样有系统性组织能力的群体才是它速亡的原因,汉末有实力替代刘姓的家族很多但是都不敢,而灭秦则在它们阶级内部没有阻力。作为地主阶级政权没有争取自身阶级力量的支持,而无论汉唐自始至终都是努力争取才续命良久,我想说的是任何王朝都暴,但是秦暴的同时还将自己孤立起来了导致速亡。

    回复:你能看仔细点吗?我说陈胜吴广起义不是农民起义了?我用陈胜吴广起义推翻了远比它自身强的秦政府和以比陈胜吴广起义大的多的黄巾起义没能推翻汉政府做比较,目的就是说明暴是王朝亡的原因但不是速亡的原因,决定王朝兴衰的是政策的温和与否,但是决定王朝存亡的是它们是否得到自身大地主阶级的支持,“存亡”难道不是给天换个姓的流程而已吗?掌权的任然是那一批只不过换了国号,毕竟专制王朝本质是地主阶级政权,而秦并没有争取到自身阶级尽可能多的支持导致中央实力稍有下降就遭到整个社会的反抗,而其他大一统王朝晚期政策如何昏聩农民起义如何频繁依然可以屹立不倒,不就是它们的“天命”是被地主阶级认可的,即便要取代它也会采取相对温和的手段。

    回复:你的第一点实际上就是暴的程度问题,所以我用汉末和秦对比而不是用整个汉唐,我要强调的是无论汉还是唐末年的农民起义规模都比秦末大,而当时它们的中央实力又不及秦末,可汉唐没有被起义直接推翻,秦却没了,两相对比可以看出农民起义不是秦灭亡的原因至少不是速亡的原因,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秦被所有中央以外的社会力量反抗,而汉唐末年还有大量支持者,最合理的解释是秦中央是暴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获益者因此而孤立,从汉代开始统治者明显吸取了这个教训主动向皇族以外族群分享权力利益。第二点是利益最大化的问题,成为一地之主比成为中央的附属能获得更多的权益,而汉代中央不再孤立地方对抗中央要困难的多。第三点,王莽是依靠世家大族上位的,而刘秀复国同样是被世家大族实现的,也正因为如此东汉皇室失势的速度远比西汉要快,另外古代的“民意”是乡绅以上阶层并不包含底层农民。

    首先,农民起义推翻旧王朝在封建时代是不存在的,组织形式上决定了他最终会转向文明级别更高一筹的阶段,无论是转变为封建地主,资本主义还是无产革命,都不再是农民起义。其次,你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失去了大部分地主阶级的支持而东汉之所以延续久是因为有部分地主阶级仍在为他续命,但是为什么你会认为皇朝皇室的利益会和普通地主阶级一致?汉之于秦乃至于新朝代之于旧朝代,他的发展性和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为了维护皇权统治统治者必须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优化,官员选举从先秦贵族到查举再到科举,不断优化阶级流动性,地方控制力和中央集权,本质上就是把利益从地方地主手中抢回到皇帝以及中央手中,不存在所谓的迎合大部分地主阶级以取得王朝支持力的国策,皇室与广大地主阶级的利益本质上已经宏观上是对立的。

    回复:我所反驳的针对的是你质疑汉唐这些存在盛世的朝代不一定比秦隋美好。史书和县志都在诉说盛世之下百姓起码有机会安居乐业而不是统一后继续遭受严苛的连坐管制和沉重的徭役,起码米价的低廉是真的大部分人都可以吃到嘴里而不是无向辽东浪死。

    回复: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土地兼并导致了大规模百姓吃不上饭快饿死了才会爆发农民起义,但问题是不止大规模土地兼并能让农民吃不上饭,嬴政的高强度徭役导致的劳动力缺失也是能让农民吃不上饭的,秦以前没有大规模起义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百家争鸣的副作用——文化知识下沉的积累还不够,赵国农民饿死多少,魏国农民也不知道,但秦大一统之后,只要逃荒的流民汇聚起来,有足够知识的他们很快就会形成共识:秦朝农民吃不上饭,秦朝让农民要饿死了,他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共同的敌人,而秦廷从嬴政到各个高官没一个人把百姓当回事的战国时代的老朽思想更是大大加速了这个过程。

    回复:秦朝确实是暴政徭役,激化了社会矛盾啊。而且只所以被推翻还是因为六国贵族加入进去了,我记得首先越过函谷关的周文就是过去六国的将领。加上秦朝统治基础太薄弱了,也没有迁都,所以很快被推翻。而汉朝之所以没被黄巾起义推翻,首先是黄巾起义的时候消息泄露了,汉廷有了准备。其次汉廷直接放权给地方,让地方招兵买马各自剿贼,当时什么太平道、五斗米道他们都没机会大规模联合就被一一绞杀。不说汉朝统治基础多强大了,就是如何应对起义,也比当时的秦二世有经验多了。

    我觉得恰恰相反,秦就是向地方大族让渡了过多的权利才是速亡的原因,本来都是通过军事打击吞并的地盘,地方大族本就不和你一条心,而且吞并过程中对秦又没有功劳,多多少少都损害了利益,本就应该一棍子打死,把好处分给有功将士,所谓一鲸落百物生。而秦始皇却自信过头,没有铲干净,反而让地方大族的人进入秦的行政系统,个人推断基本属于没有功劳,就凭地方影响力而得到职位,这就违反了秦的基本国策,军工授爵,动摇了国策和人心。还造成对地方掌控力的降低,表现就是当年一堆造反分子常年在地方活蹦乱跳屁事没有。地方大族摇身一变活的好好的,底层小民应该享受不到秦的好处,当然也不会归心。

    回复:皇室与广大地主阶级的利益本质上已经宏观上是对立的,这个断论我不太认同,秦刚完成统一,他对基层的掌控度实际上非常微弱,都要靠六国的官员执行秦国法律来传递政令,但当外部或第三方对这种脆弱的基础行政组织来发起冲击,比较难扛,当然了这应该是把一些造反势力吸引秦军后,地主组织起来冲击这种行政体制还是无问题的,这里秦国刚过渡到秦朝实际上秦国对基层掌控度是十分脆弱,必须依靠军队或者地主阶层来辅助秦庭来对基础实现行政政体执行,这就需要秦庭在政策上或官员选拔上对地主阶层实现分权让渡的过程,这样秦国不至于平不了叛。

    回复:我比较认同你的看法,秦无法争取其他六国的地主阶级导致无法平叛造反的,但这实际上是秦始皇在分散一体情况下过渡到大政府行政体系中没有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也就是分权问题,但对于始皇帝来说分权问题跟分封有一定相似性,所以分封问题对于始皇帝来说也是综合思考后得出即使要用县郡制来强行划分36个县郡也不考虑与地主阶层分权问题,但由于他刚统一,很多基层并没有构建好一个很多是政令上通下达的行政渠道,那么地主阶层反起来很容易摧毁秦朝这微不足道的基层行政基础。

    最可惜的就是秦始皇,早死了几年,没被揪出来枭首示众。以至于现在有一帮人竟然觉得,陈胜、吴广、刘邦这些人能看在嬴政的面子上宁肯杀头也不造反。博浪沙的时候张良的大锤差点就把他拍成肉饼了,还有人嚷嚷“始皇在无人敢反”。项梁和会稽太守谈笑风生这种相当于郑经成为李率泰座上宾的奇葩事情都能发生,还有人捧秦朝的基层控制力。

    有一说一始皇之所以这么激进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小时候在异国他乡颠沛流离后来回家登基可是登基后又要面对外戚权相假太监楚系的掣肘使得他喜欢上了法家里的鹰派例如韩非子韩非子的理论里这样掣肘他的东西都是不容许出现的嬴政经过多年的努力把这些掣肘他的东西都赶出朝堂这使得整个高层都变成了法家鹰派不会妥协导致他统一后也这么激进最后在他死后天下分崩离析刘邦证明了适当妥协才是对的汉朝就是因为妥协才有了三四代的时间来让全国文化认同统一才有了汉族认知成也嬴政败也嬴政。

    因为人家是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没经验管理一个九洲级别的还没有文化融合的国家自然需要大工程齐心协力,促进民族融合,改革的速度超过了民众认知,自然是知道的,可是如果不继续推行,这个国家跟没有统一的时候就没有区别,所以秦始皇做的真正是千古一帝,万世一统的功业。

    商鞅变法后的秦制不就是愚民弱民吗?在战时这套体制可以随着国家扩张将矛盾转移到外部,统一后还沿用高压残酷的政策盘剥百姓,更别说统治者还大兴土木。你不把农民的命当命,把他们压迫得活不下去,那起义不就是迟早的事。陈胜吴广起义,与其说是一呼百应,不如说是顺应民心。

    古典军国主义传统就是如此,比如秦国和斯巴达,国家只有两类人,拿枪的战士阶级和种地的农奴阶级。

    嬴政以为秦法得以在秦国本土执行,就能在六国之地执行,却不知楚人烂漫,齐人慵懒,赵人彪悍,燕人诡诈,韩人得过且过,魏人还活在祖宗的荣光里。他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统一了道路车马,唯独没有统一人心。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这么喜欢把自己代入到皇帝的角度,秦王的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就不一致,哪怕秦王统一了天下,也不会让老百姓少服一天的徭役,少交一分钱的税.学生们总觉得自己将来前途无量,可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如果父母是普通人,他将来也会是普通人,希望能多站在普通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而不是给封建帝王歌功颂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