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让你当兵找工作,你成信息尖兵了 » 第二十一章 阴影

第二十一章 阴影

    让小曹同志过来谈谈想法。

    大家谁不是心知肚明?

    如果让你来选择,是去基层连队锻炼,还是去总队最强势的部门工作?

    答案不言而喻,除非这小曹同志脑子不正常,他才会在掏出仓储程序之后,再选择去基层。

    在座的都是老手儿了,谁不知道曹磊之所以设计那款程序,就是奔着投稿到张迎雪方队,令自己被信息化快速反应方队吸收的?

    而且看这家伙的新兵档案,他根本就不喜欢搞军事训练。

    所以,把曹磊叫过来,无非是为了体现一下民主原则嘛。

    余之琳认真联想一番,仰头对郝叔寄道:“郝队长,既然是你的兵,你把他叫来吧,以免我们派人过去路上跟他说些什么,惹人非议。”

    “我?”郝支队长显得有些意外,他扭扭捏捏地摸着疤瘌脸,“我保证这边没什么问题。”

    陈红庆笑道:“你这边没问题,我们还要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嘛,你们当时派去池城的招兵干部是谁?”

    “是一个县市大队的中队长,不过他带了这批新兵过来,就不在我们支队了,调走了。”

    “那是谁接任的呢?”

    “我想想啊……”郝叔寄拿出手机,按了一下号码簿,找出了一个号码,“徐兆秀同志接任的。”

    “徐兆秀?!”

    听到这个名字,一众支队主官不由得坐直了身体,眼神炽热地看向郝叔寄。

    “雪豹那个?!徐兆秀?”

    郝叔寄咧着门牙,揉了揉耳朵,“对,就是他,刚下的调令,分到咱们支队富安江中队当中队长了。”

    “厉害啊,老郝!”

    林琼猛拍了一下大腿,脸上笑容极尽夸张,“乖乖,他到你手底下当兵,以后考核、汇演你还不把奖杯捧到手软啊?!”

    “哪里哪里,兆秀还很年轻,不够成熟,希望各位领导以后多提意见。”

    郝叔寄满脸生光,他其实也不太认识这个人,毕竟徐兆秀刚调过来。

    但是很明显,徐兆秀这个名字,在支队这一层面,很有名。

    然而,陈红庆显然是没听过这个名字,只觉得这帮人大惊小怪。

    余之琳更是费解了,什么徐兆秀,看你们一个个的,听见名字跟见了张学友似的。

    陈红庆对雪豹啊,徐兆秀啊,根本不感兴趣,嘴角撇出的弧度,证明他根本没拿大名鼎鼎的雪豹当成回事。

    他挥手打断了支队主官们的议论,“各位领导时间很宝贵,郝队长,就让那位徐兆秀同志把小曹喊过来吧,早做决定。”

    “是!”郝叔寄大声答应。

    ……

    曹磊终于挪开了目光,内心当中,五味杂陈。

    中队长徐兆秀,是一个他无论如何都不想提起的人物。

    可以说,退伍之后过了好久好久,他才把此人带给他的那些{阴影}忘却。

    因为徐兆秀的存在,让曹磊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孱弱,认识到了自己绝非什么惊艳之辈。

    因为他,曹磊两年之中,关于富安江那风景秀美的水乡城市,唯一的印象,只有围绕富安江跑五公里越野的时候,胸膛间烧得喷溅出火药味,喉咙沙哑火辣,无数次的濒死体验。

    泛舟富安江上的人们欢声笑语,江边盛夏时举办的大型焰火晚会,与他绝缘。

    偶尔几次瞥见江边的少女对他含笑挥手,那是他身负钢枪、武装越野跑,感觉自己最是狼狈的那个时候!

    本该蒙着亮丽颜色的十七八岁年纪,就这样无厘头的流逝了。

    所以,他对徐兆秀中尉的感情,最初,是埋怨的,是不服气的。

    这个感觉一直持续到他2013年,把曹磊工作室经营得红红火火以后。

    有时,他还会看着打金小弟们忙碌的背影,偶然间想起穿着迷彩背心,摆动拥有膨胀肱二头肌手臂的徐队长,跟在他屁股后面猛烈地挥舞武装带。

    ‘码的!曹磊,你就这点速度吗?给劳资跑快点!’

    突然有一天,这种情绪完全变了。

    他仍记得那是个池城阴雨连绵的日子,空气对于10月份的天气来说,本不该如此寒冷,可偏偏那场雨来得无比突然,让气温骤降。

    工作室一个小伙儿埋怨说是台风菲特造成的,曹磊并不在意。

    那一天,他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是王爽打过来的。

    彼时的王爽,已是鹰坛市一家皮鞋厂的老板,日子过得也是不错,二人退役之后一直保持着联系。

    王爽在电话里语气急切,他表示江浙余瑶这个地方发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看新闻报道说受灾人数达到了恐怖的八十多万人,无数城市设施被毁灭性的淹没、损毁。

    并且他说,自己联系不上退伍后回余瑶老家继承父辈产业的刘伟力了。

    曹磊当时不受控制的挂断了电话,想要打给刘伟力问清情况,却蓦然发现自己并没有留存刘伟力的电话号码,以往参加刘伟力组织的战友会,都是通过王爽代为传达。

    但是他手机里一直存着中队警务值班室的号码,他可以让其提供。

    这个号码在2006年底曹磊退伍后,保持着一年一通的频率,主要在逢年过节时打来,内容是中队询问老兵退伍后有没有在生活上遇见困难,如果有的话,可以随时向中队提。

    听其他战友说,打这个电话求助还蛮有用的。

    但是,对于曹磊来说,每一次接到这个电话,都会让他那一天心情压抑。

    因为他会瞬间联想到自己吃的那些苦,想到很多,永远不想再见到的人。

    那是他第一次主动拨通那个号码。

    拨通后,却听到了一道惊天霹雳!

    对面的值班人员用很焦急的语气说,老兵,我现在向你传达一件不好的事,希望你挺住。

    当然,那位值班人员是把曹磊当成了对部队怀有强烈热爱的老兵,才这样说的。

    那位值班人员的话,直到今天曹磊依然铭记在心。

    “宁博余瑶发生了百年难遇大洪水,富安江中队也被派去驰援灾区了,中队长带人驾驶冲锋舟到水害最严重的姚江江堤决口救被困的渔民,已经失踪两天了!”

    “那你们是……”

    “我们是临时从九中队抽调过来帮忙助勤的,新安江中队的十七个兵,到现在,仍没有任何消息!”

    余瑶很富庶,富得流油,所以在当年,灾后的重建,他们在江浙省领导下,自己就把问题解决了,当时这场殃及八十多万人口的特大洪水,大部分中国人并没有特别深的印象。

    这件事,却成了曹磊从此之后更加不敢提及军旅生涯的一个因素。

    他对徐兆秀的印象,不再是他挥舞皮带追赶上来的那一幕。

    而是变成了,正如眼前这般——他站在赵高亮身旁,姿容严整地观察着3000人的新兵方阵,那眼神儒雅而浑厚,试图要从这些人当中找出适合磨砺的好钢!

    想到这里,曹磊握紧了拳头。

    再次抬头看去,却发现,徐兆秀中尉竟然踩着有力的步伐,快步朝他走来。

    曹磊呼之欲出的一声“队长!”在徐兆秀带着一阵风,停在他面前时,被对方一句话盖住。

    “你是曹磊小同志吧?可以跟我来一趟吗?”

    曹磊仔细盯着徐兆秀看了半晌,后者眼神愈加狐疑,他非常不理解,为什么以前见都没见过一面,这位小同志竟然在人群里对他带有莫大的敌意?

    而在敌意当中,又似乎混合着更难理解的感情?

    徐兆秀皱紧了眉头,语气变得凌厉了一些,毕竟他可不惯新兵臭毛病,“有问题吗?”

    曹磊缓缓抬手敬了个礼,“报告,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