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驸马 » 045 疑惑、猜测、直觉、吩咐

045 疑惑、猜测、直觉、吩咐

    马原出去之后,王琛就开始了焦急的等待。

    这个时期的永昌门外,已经有了大片的淤沙形成的滩涂,百姓已经把这里开垦成了田地,但地形并不复杂,因为距离钱塘江也就一公里多点儿,一直到了清朝末期,才有了后世差不多的模样。

    马原下了城墙,心就提到了嗓子眼。

    但让他意外的是,一直到他摸到了钱塘江江边,都没发现倭寇的踪影。

    他只在江上看到了三五条船的影子。

    马原是个心细的,他没有因此就急慌慌的回去报信,而是在周围又摸索了一阵子,确定了没有倭寇之后,这才急急的奔了回去。

    “大人,小的一直摸到了江边,甚至摸到了候潮门和清泰门,别说倭寇了,就是鬼影子都没看到一个。”

    这个消息属实有些意外。

    王琛的眉头一下子拧成了疙瘩。

    陈梁忙道:“你瞧仔细了?咱们这边没什么,可清泰门那边,过了贴沙河就是大片的盐场,还有大片的民房,你都过去瞧了?”

    马原道:“瞧了,那边盐场里的人,还是咱们自己人,我还听见几个被吓坏的敲梆子的在那说话,尤其是盐场里,几个管事儿的都在吆喝人手打起精神巡逻。”

    陈梁的眉头也拧成了疙瘩:“这不对劲啊。”

    王琛道:“倭寇会不会从凤山门进攻?”

    陈梁摇头:“若我是倭寇,我肯定不会从那边进攻,因为那边有重兵把守。”

    重兵?

    王琛有些无语。

    这他妈整个杭州城里,算上衙役,所有的兵加起来都不到2000人。

    陈梁看出了王琛不屑,他尴尬的道:“大人,确实是重兵,凤山门有水门,钱塘江的水从龙山河进入凤山水门,通过城内水道出武林门水门,然后跟运河连在了一起。”

    王琛秒懂:“这他娘的是收关税的地方啊,怪不得有重兵呢。那边大概有多少人?”

    陈梁再次尴尬的道:“四五百人是有的。”

    得。

    王琛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很是无语的看着陈梁:“水门那边有闸门吗?能否阻挡倭寇从水门进城?”

    “有的有的,闸门放下,倭寇是绝对不可能从水门进城的。”

    王琛转头看向马原:“兄弟,你还得再冒一次险,去凤山门那边看看,那边有万松岭,藏个三五千人甚至藏个万把人,都绝对不是问题。”

    马原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大人,不是小的不愿意冒险,而是去那边搜索,怕是要一两个时辰。”

    王琛正要开口,忽听有锣鼓声从北边传来。

    陈梁立马就道:“大人,是从武林门那边传过来的。”

    “武林门?”王琛满脸疑惑的道:“那边紧贴着运河……”

    不待王琛说完,陈梁立刻就道:“大人,贴着运河的那是水门,武林门外是有大片空地的,也有树林遮挡,倭寇确实有可能从武林门攻城。”

    马原道:“大人,据说宋朝时,反贼方腊就曾派重兵攻打武林门。”

    话说完,马原跟着又道:“大人,老百姓一般都把武林门叫做百官门,您头次来杭州的时候,就是从武林门进的。”

    王琛立时回想起了当时的情况,他当时确实是从武林门进的,门外确实有大片的树林。

    甚至在城门南边,还有一座土丘,当时杨金水跟他说,那土丘叫虎林山,所以武林门又叫虎林门。

    陈梁道:“倭寇来犯,一般是以劫掠为主,所以基本不会带攻城器械,若想攻城,肯定要赶制攻城器械,武林门外有大片树林,恰好可以就地取材,若我是倭寇,也会选择武林门。”

    王琛拧着眉头道:“凤山门不也一样吗?万松岭有的是木头,再说了,就算万松岭的木头不合适,但那边还有大片的山庄甚至是寺庙,有的是合抱粗的大梁,多拆点儿,想造什么攻城器械造不了?”

    陈梁不吭声了,如今已年过四十他的,早就不是愣头青了,官场上的事儿,他比谁都清楚,王琛是驸马,很多人都说胡宗宪丢了浙江巡抚这事儿,多少也跟王琛有些关系,他在面对王琛的时候,只有俯首帖耳一个选择。

    并且……

    听王琛的,事后出了事儿,皇帝哪怕要找茬,也是找王琛的茬。

    至于他,他只是个千户而已。

    王琛不知道陈梁在心中想什么,就算看出来了、知道了,他也没功夫去理会。

    “我们这样,赵文山。”

    “属下在。”

    “你带上几个人去武林门,如果倭寇真的全力进攻那边,你就发射信号烟花,如果依旧只是佯攻,那么你就按兵不动。”

    “属下明白。”

    话音落下,赵文山点了几个亲信的名字,急急的奔向武林门。

    王琛转头看着陈梁道:“陈千户。”

    “属下在。”陈梁慌忙抱拳行礼。

    王琛道:“我把张光义留在你这里,虽然马原并未发现倭寇踪迹,但你这里依旧是倭寇首先攻击的地方,我们不能排除倭寇不会继续攻击的可能,所以一旦有问题,让张光义发信号烟花。”

    “属下明白。”陈梁和张光义同时抱拳领命。

    王琛点了点头,转头看向马善同和马原:“你们跟我去凤山门。”

    ……

    王琛没什么军事才能,他除了高中、大学军训时踢过正步、站过军姿、练过军体拳之外,别什么都不懂,是个真真正正的军盲。

    他要去凤山门,完全是一种直觉,他总觉得小鬼子会在这里搞事情。

    哪怕不是在这里总攻,他们也会在这里搞出点儿什么别的动作来。

    元朝把南宋踹进历史长河的时候,顺带着把南宋皇城也一起踹进了历史长河里,时间进入明朝后,老朱家加固了杭州的城墙,从清波门到凤山门这段城墙,有一大部分是建在凤凰山上的。

    武备还未松弛之前,这段城墙上是有大批士兵驻守的,敌人是很难从这里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毕竟山上地势也很复杂,无法铺开。

    但现如今武备松弛,杭州城内兵员甚至不足三成,这段城墙上也只有不到两百士兵把守,再加上此地地形复杂,这就给了小股偷袭的倭寇一个很好的机会。

    哪怕只有两三百倭寇进了城,也会造成极大的混乱,或者说是引发极大的恐慌。

    守城士兵军心一乱,正面强攻的部队就有了很大的、获胜的机会。

    王琛刚带人到达凤山门的时候,清波门那边就响起了锣鼓声。

    还没等他让人搞清楚那边的状况,武林门那边就打了三发烟花上天。

    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开,美丽,却异常致命,因为这是信号弹,代表着倭寇的大部队就在武林门。

    “大人,我们赶快去武林门支援吧。”马善同面色焦急。

    但王琛却沉默了。

    马善同也不敢催促,只得焦急的等待。

    半晌,王琛开口道:“你去校场,带1500名振武营的老兵上城墙,协同守城的将士抵御倭寇的进攻,剩下的500人,让他们到我这里来。”

    说罢,王琛把一面令牌交给了马善同。

    马善同虽然心中有话,但他却没办法说出来,这段时日的相处,让他明白王琛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所以,他也只是一抱拳,便招呼了两个亲卫,急急的奔向了振武营老兵所在的校场。

    等马善同走了,马原才小声的道:“大人,我们是否去清波门看看情况?”

    王琛摇了摇头:“不用,那边一定是佯攻,能有三百人就算不错了,守城的将士肯定能守住。”

    凤山门的守将叫张守忠,他开口道:“驸马爷,末将已派人手巡视,但末将手中也只有200不到士卒,而从此处到清波门,城墙足有五里,若倭寇分散进攻,怕是也很难守的住,不若驸马爷去城下暂歇?”

    这张守忠不是一般人,祖上是张軏,可能只说名你会觉得很陌生,但说他天顺年间参与过夺门之变,与石亨、曹吉祥、张輗帮大明堡宗复辟,那么你就应该有些熟悉了。什么?你还是觉得这人还是很陌生?那张軏的兄弟你一定认识,那就是英国公张辅。

    张軏死后被追赠裕国公,谥号勇襄,儿子张瑾袭封太平侯,明宪宗时革爵,但授了指挥使。

    张守忠他爹就是张瑾的小儿子,张守忠也是他爹老来得子,和现英国公张溶是一辈,且俩人还是同岁,关系也很不错,张溶袭爵之后不久,就给张守忠弄了个从六品的武骑尉,但混了这么多年,如今也不过是个正六品云骑尉。

    不是张守忠不努力,也不是张溶不给力,而是祖上‘成分’不好,不论是成化帝还是弘治帝、正德帝、甚至是当朝的嘉靖帝,都不待见他们这一支的人。

    所以,不论是张守忠怎么努力,他都不可能升上去。

    但别看张守忠如今只是个‘门将’,可对于张溶来说却很重要。

    因为张家在南边的买卖以及海外的买卖,都是他在负责。

    尤其是这货还跟许从成之间有着很亲密的关系。

    王琛的前身,跟他也挺熟的,俩人不止一次的喝过酒。

    “没必要。”王琛知道这货劝他走是好意,但他真不能走:“你刚才也听了,我已让马善同令剩下的500人过来协助你防守了。别小看了那些人,都是振武营的老兵。”

    张守忠吃惊的道:“振武营的老兵?驸马爷说的是造反的那些人?”

    王琛知道张守忠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轻轻的点了点头:“别担心,我已经跟皇上报备过了,且等这一仗结束,他们就会跟着我的船队出海。”

    张守忠松了一口气:“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