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假天子 » 第四章 淮安三王

第四章 淮安三王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再攻开封,第十三代周王朱恭枵和他的王妃、世子、部分王府官员狼狈逃离开封。

    之后,朱恭枵等人寄居彰德府,今年二月,起义军攻打彰德府,周王朱恭枵带着为数不多的家人再次逃离,逃到了淮安府。

    崇王就藩于河南汝宁府,今年年初罗汝才率军进攻汝宁,第六代崇王朱由樻带着家人逃离,辗转来到淮安。

    周王和崇王都是坐船来的淮安,到了淮安后,路振飞借口没有得到朝廷令旨,不便结交藩王,没有给他们安置地方,就让他们住在船里。

    现在福王也来了,三位朱姓藩王几乎就是被淮安府狼狈地当做了叫花子,而事实上,他们也真的是来要饭的。

    “福八拜见叔父!”林火根向周王跪地叩首,李操和赵虎子赶紧跟着跪下,朱由崧,小字福八。

    按照朱家的世系族谱,周王朱恭枵是福王朱由菘的叔父辈,崇王朱由樻是福王的堂兄。

    周王已经是花甲之年,几年的颠沛流离,已然心力交瘁,此时见到朱氏子孙,且境况同样的凄惨,忍不住悲从中来,当即落泪,哽咽不语。

    崇王朱由樻今年四十八岁,身体尚健,他上岸扶起林火根,林火根问候堂兄安好,朱由樻端详一番后,叹道,“福八也受苦了,哎!”

    是啊,朱氏三位藩王以往何等尊贵,此时落魄江湖,居然连一处安身立命之地都欠乏,世事令人何等感慨唏嘘!

    周王和崇王自然认不出林火根是假冒的福王,事实上大明藩王被朝廷当做猪圈养,要不是起义军到处攻打,他们一生都不允许离开藩封之地,彼此肯定是没有见过面的。

    周王世子朱伦奎此时站出来,对着崇王和福王气愤道,“路振飞太也无礼!居然就将三位藩王安置在舟中,这哪是人过的日子?”

    经过两百年的开枝散叶,明朝皇族宗室呈现爆炸性的增长,到1640年左右,朱元璋的皇子皇孙们多达一百万人。

    藩王们整天过着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宅猪生活,每年要拿走国家将近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

    到了崇祯年,甚至出现全省的财政收入单单供养本省的藩王和皇族都入不敷出的状况。这种藩王制度已经将皇族宗室变成了一个寄生在大明王朝的巨大毒瘤。

    在这种状况下,正人君子的路振飞自然对三位藩王厌恶的不行,虽然他们投奔淮安府,他也懒得安置他们,而且他是有借口的:需要等待朝廷旨意。

    以路振飞的身份地位,的确也不宜跟藩王过分亲近,只要能保证藩王的安全,适当的冷淡,谁也无话可说。

    “既然朝廷忌讳地方官与藩王过分亲近,他的行为……算了,人在矮檐下,还能计较什么?”

    崇王心态倒好,周王也摆手制止儿子再说下去,招手叫林火根上船,几个人叙谈过往,听说被土匪打劫,潞王失散下落不明,几个人又是一番感叹。

    西湖湖嘴这里有四条船,船不大不小,均较为破旧,看晚餐的饭食,两位王爷的经济状况都比较一般。

    但周王和崇王虽然也被农民军赶的到处跑,至少他们的家人都在,而福王一系,第一代福王被杀,第二代福王朱由菘把母亲和妾室都跑丢了,生活无着,到处乞怜。

    周王一家连男带女加上几个仆妇男佣共十六口人,崇王一家上下十二口人,当晚,林火根三人住在崇王的船上。

    这天夜里,林火根写了三封信,分别是给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凤阳守备太监卢九德、和凤阳总督马世英的。

    给史可法与马世英的信笺,都是表示国事艰难,倘有需要,朱由菘愿为一小卒,为国尽忠,请他们不吝吩咐。

    卢九德在万历末年,曾在宫中为老福王朱常洵服役,虽然那时候朱由菘还小,已经三十年未见了,但毕竟有一段香火情。

    林火根便在信笺中跟他联络了一下感情,大致讲了过去两年的经过,告知对方自己现在淮安府。

    翌日,李操去凤阳府送信,赵虎子则去了南京,至于怎么应对,林火根早告知了二人,他们两个都是伶俐人,断不会出什么差错。

    二人离开后,林火根就跟周王、崇王住在湖嘴船上。三位朱姓藩王狼狈地寄居小船上,倒也是淮安一景,不少百姓来看热闹,对他们指指点点。

    周王身体日渐不行,已经起不了床,世子朱伦奎对百姓的围观恼火,崇王也有些无地自容,只有福王泰然自若。

    林火根每日跑步锻炼身体,又去淮安城中买了一张弓,一袋箭,在湖边一棵树上做了一个简易的靶子,每日对着靶子拉弓做瞄准状,但是并不松开右手。

    有围观百姓笑道,“殿下,何不放箭让吾等看看?”

    “行不行啊?王爷,天天这么傻站着作甚?”

    林火根只瞄准却不放箭的举动,在别人眼里甚是怪异,百姓们纷纷起哄,但他不为所动。

    他来淮安还有一个用意,就是让淮安府官员和周王、崇王等人给他的身份背书,包括淮安百姓,也都是福王改变在人们心目中固有印象的见证者。

    老子天天跑步,变的略微瘦一些、黑一些,很正常吧?在亲朋故旧眼里变的有些陌生,也很正常吧?

    三月十一日,六十四岁的周王朱恭枵薨于舟上。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杀福王朱常洵后,率军攻打开封,跟一毛不拔的朱常洵相比,周王朱恭枵亲自拿出库金五十万,饷守者军士,并悬下赏格,杀一贼给五十金。

    当年,开封守住了,崇祯下诏褒奖,曰:“此高皇帝神灵悯宗室子孙维城莫固,启王心而降之福也。”

    跟朱常洵比,周王朱恭枵强很多,下场也好很多,虽然晚景凄凉,至少没被炖了福寿汤。

    颠沛流离这几年,下属和管事太监们大都已经逃走,尤其到了淮安府,堂堂亲王居然连个正经居处都没有,除了无处可去的几个佣仆下人跟随,周王和崇王身边已经没有办事的人了。

    崇王和朱伦奎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辈,对丧事怎样办理束手无策,林火根便站了出来。

    在登基前他能表现的地方不多,所以每次机会都得抓住,给史可法去信是一次,处置周王的葬礼是又一次表现机会。

    在都梁山上,他已经详细打听了这时代葬礼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