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帝录 » 第十七章 珠子的新功效

第十七章 珠子的新功效

    “啪!”

    张昊重重的合上一卷竹简。

    三天了,这本奇重无比的竹简终于让他读完。

    之所以读了三天,并非是他阅读速度慢,正相反,连姜晷都对他的阅读速度点头赞许。

    主要是他学习文字时间不长,每每遇到不认识的字他都去问姜晷。后来姜晷被问的有些不耐烦,觉得这不是特别难以解决的问题。

    就把平时教张昊的陶先生喊过来,陶先生对姜晷很是恭敬,姜晷让他教张昊识字,辅助张昊阅读他也欣然答应。

    今日不是陶先生的课堂,算是陶先生的休息时间。但是他依旧前来藏书阁,辅导张昊阅读。

    陶先生毕竟是姜家请来教主脉子弟学习的先生,本事自然不差。

    张昊学习速度非常快,几乎教上一遍就能记住。陶先生也因材施教,短短三天,就能让张昊有能力阅读完这卷又沉又厚的竹简。

    此时,张昊感觉有些异样。

    他内视丹田,果然发现了变化的源头。

    那颗金色珠子又有变化。

    珠子表面变换间,另一个金色的张昊被模拟了出来,出现在他丹田里的小天地之中。

    这次张昊阅读的是一套拳法,还配套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放在小门小派也算是了不得的法门。

    金色张昊按照竹简上所述开始施展拳法。此拳法名为猛虎拳,共有七式。

    七式猛虎拳威风赫赫,把山林猛虎的威力体现的淋漓尽致。

    普通人修行此拳法可与山虎相搏,强身健体,筋骨强劲。

    修行者修炼此拳法能劈金裂石,撕裂猛虎,打熬体魄。

    只见金色的张昊在山林里来回扑闪,狂风大作。一拳轰出,将一块青石板轰出大洞。

    他速度奇快,一招一式之间仿佛是真的猛虎在舒展筋骨,捕杀猎物。

    七式演示完毕,金色张昊就消失不见,金珠也恢复了平静。

    但那一招一式早已烙印在张昊脑海,他犹如沉浸了很多年,在脑海中演化了一遍拳法所有的细节。

    他徐徐吐出一股气,心想:

    这珠子到底还有多少功用,隐藏着多大的秘密?

    这颗珠子的存在只有他一人知道。一开始他以为这是他的源种,但是在他参悟过连山后他就改变了这一想法。

    他从未听说谁的源种能有此等功效!把他参悟连山,演化体内小世界。帮他推演功法,助他修行。

    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

    但张昊也不再多想,他知道自己想这么多没用。他只能慢慢摸索金珠更多的作用,这将是他修行道路上的一大助力。

    而且他也没有告诉姜晷,他不知道怎么解释,他甚至还会怕姜晷杀他取珠。

    但张昊不知道的是,这其实并非是他本来的想法。他的思想在不知不觉间被扭曲,有股神秘的力量在影响着他,阻碍着他把金珠之事说出口……

    “不错,张昊,你在文字上的天赋非同一般。你现在识的字已经比学堂里大半学生还多了。

    你若愿意,我现在就能教你有关文字更多的玄奥。要知道,文字也能是你修行道路上的一大助力。

    识字不只是为了能阅读,字也可以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

    张昊自然是愿意学习,一方面陶先生教的很好,把艰涩无趣的知识讲的十分生动,他一听就懂,而且就能牢牢记住。

    另一方面,他心里多少有些自卑。他来的晚些,身边的都是姜氏这名门大族的少爷小姐。和他们一起学习,虽然大部分人对他都很友好,但总有人用一种高傲的态度对待他。

    虽然他很不舒服,但却又很无力。他并非姜氏族人,这是事实。他总是以温和的态度化解一次又一次的敌意。

    但那些瞧不起他的那些孩子却有些变本加厉,开始捉弄他。

    他也很苦恼这些事,但又觉得并不是什么大事,不敢麻烦老师。

    他现在只想在学问上苦下功夫,让自己更有底气。

    他欣然接受陶先生为他补课。

    陶先生由浅入深,向他诉说文字的形成。

    “上古之时,世间并无文字,世人以结绳记事。

    后有圣人作,史皇仓颉氏,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

    天雨粟!鬼夜哭!

    苍天担心人学会文字后,都去从事商业而放弃农耕,造成饥荒,所以天上下起了粮食,故为雨粟。

    鬼怕人们学会文字后,会作疏文弹劾它们,因此才在夜间哭泣,故夜哭也”

    张昊听的痴迷,不敢相信这位仓颉氏能有如此大的能耐。能让老天爷下粮食,让鬼神夜里痛哭。

    “仓颉氏观鸟迹虫文而造文字,故曰‘鸟文虫篆’。其本身就是对天地自然万物的阐释。

    我听闻姜氏有一宝,曰‘连山’,是炎帝神农氏所造。此物有神农氏对天地万物自然的描绘,也是如仓颉氏一般把具象转化为抽象。

    把真实的事物化作一个个符号,来把他所感悟之道表达出来。这是何等的成就,其本身就是一种几乎接近大道的体现。”

    张昊说:“陶先生,什么是大道?”

    陶先生微笑。

    “道?道不可言,是自己体悟出的。我自以为学识浅薄,不能回答。”

    张昊想想,觉得姜晷都不明白的问题,陶先生讲不出也是正常。

    “但神农氏虽也创造出连山这一伟迹。但听说所绘图案符号极其简易而抽象。

    虽然能直指道之精义,却有极高的门槛,不如仓颉氏所造文字这般好学,易懂。”

    张昊眨眨眼,感觉这句话有些奇怪。

    陶先生反应过来。

    “我可没有说神农氏不如仓颉氏。仓颉氏造字,开人智慧,使世人摆脱蒙昧。

    神农氏尝遍百草,发现粮食,教人耕作,使世人能摆脱丛林。且是一代圣人,救死扶伤,传授后人药理。

    二者都是了不得的人物,是我人族之幸,晚辈自愧弗如,差之甚远。

    虽然神农氏所作连山高深玄奥,但姜家也不应该束之高阁,使后人无法一睹圣人遗迹。”

    “呵呵,陶小子,想看连山就去炎帝那,他同意了我就让你看。”

    姜晷不知从何而来,突兀的就出现在两人身边。